預計2033年有首批住戶入伙。

特首林鄭月娥將於本月中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土地及房屋政策料會繼續成為關注焦點。消息指,儘管港府在疫情下面對比較嚴峻的財政狀況,但基於要撐住經濟、為社會的長遠好處,認為對香港長遠發展重要的「明日大嶼」填海計畫仍要繼續進行。政府稍後會向公眾進一步解說,整項工程造價雖然高達6000億元,但當中4000億元屬運輸基建的開支,是用作打通未來新界與港島的道路「經脈」,亦難以單靠私人發展商填補長遠仍欠缺的40萬個單位。據當局最新評估,整個計畫已延遲一年,最快於2027年才能開始填海,預計2033年有首批住戶入伙,但對於爭取立法會明年通過前期研究撥款審慎樂觀。

特首林鄭月娥將於本月中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土地及房屋政策料會繼續成為關注焦點。資料圖片

特首林鄭月娥將於本月中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土地及房屋政策料會繼續成為關注焦點。資料圖片

政府在2018年發表的《施政報告》,首度公布「明日大嶼願景」,在香港的中部水域作大規模填海,分期興建總面積約1700公頃的人工島,當中在交椅洲附近的1000公頃人工島屬首階段工程,隨後向立法會提出5億5000萬元的前期研究撥款,惟截至上年度的立法會內,有關申請仍然未獲財委會通過。政府原本需要在新一屆會期重新申請撥款,惟因應今屆立法會的會期延長最少一年,故政府亦可繼續在財委會提交前期研究撥款的議案。

政府認為,對香港長遠發展重要的「明日大嶼」填海計畫,仍要繼續進行。

政府認為,對香港長遠發展重要的「明日大嶼」填海計畫,仍要繼續進行。

不過,隨着政府先後推出多輪抗疫措施,令庫房儲備大減,近期接連有團體關注未來是否有能力推展計畫。據《星島日報》了解,政府認為即使面對現時比較嚴峻的財政狀況,基於要撐住經濟、為社會的長遠好處,一些對香港長遠發展重要的基建計畫,仍然是會繼續進行,但政府同時會採取謹慎開支的策略,故計畫將於今年度的立法會會議上,重新將「明日大嶼」前期研究撥款的議程再上財委會,目標是在今屆會期內通過。消息指,若今年度的立法會財委會內無法通過前期研究撥款,則需要於下屆會期「由零開始」,重新開展整個撥款程序,故港府已視之為「燃眉之急」的工作。

「明日大嶼」。資料圖片

「明日大嶼」。資料圖片

針對「明日大嶼」造價高達6240億元,而一直備受爭議,據知政府稍後會向公眾再作解說,指當中約4000億元開支為運輸基建的費用,佔總費用約三分之二,用作興建來往新界與港島的道路網絡,同時進出機場提供多一路綫選擇,而實際用於填海工程的費用則只是2000億元。政府消息人士形容,交椅洲人工島日後落成後,不但成為本港第三個商業中心區,同時亦將成為本港的中間點,日後新界西居民,毋須經過九龍亦能經人工島往返港島,而港島居民亦可經人工島前往新界西,貫穿全港,有助帶動區內發展。

當局最快於2027年才能開始填海,預計2033年有首批住戶入伙。資料圖片

當局最快於2027年才能開始填海,預計2033年有首批住戶入伙。資料圖片

此外,《香港2030+》研究曾估計香港在未來30年需要約100萬個房屋單位,但在短中期透過改劃、新發展區、鐵路項目和其他措施,僅到約60萬戶。據悉,當局相信,從私人發展商的供應量會遠低於仍欠缺的40萬戶,有需要在交椅洲人工島興建15至26萬個住宅單位,配合中長期房屋的需求。

據了解,當局對於明年獲批前期研究撥款,採審慎樂觀態度,但整項計畫的時間表已順延一年,按當局最新評估於2027年才能開啟填海工程,2030年開始逐步交出填海土地用作發展,預算2033年完成填海,並開始有首批住戶入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