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特區40年】數字人民幣露出水面 央行的解畫明白多一些

博客文章

【特區40年】數字人民幣露出水面 央行的解畫明白多一些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特區40年】數字人民幣露出水面 央行的解畫明白多一些

2020年10月14日 13:42 最後更新:10月17日 17:43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今日上午在深圳舉行,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在講話中他提到,中央決定以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為契機,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以清單批量授權方式賦予深圳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一攬子推出27條改革舉措和40條首批授權事項。其中涉及人民幣國際化、資本市場發展與擴大對外開放等金融領域是改革重點之一。

數字人民幣的改革已經在深圳悄然落地。10月12日晚18時,深圳數字人民幣紅包正式面世,引發各界強烈關注。此次活動面向深圳市民發放1000萬元「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每個紅包金額為200元,紅包數量共計5萬個。5萬份紅包,每份金額200元,抽中者可在3389家商戶無門檻消費,不需要新開銀行帳戶,使用方式類似於微信掃碼。

數字人民幣跟支付寶、微信支付有什麼區別呢?數字人民幣的運行原理是什麼?搭載什麼底層技術呢?數字貨幣前景如何?全球央行已經掀起數字貨幣競逐浪潮,我們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這個新事物。

深圳某商戶收銀台數位人民幣刷碼設備。網上圖片

深圳某商戶收銀台數位人民幣刷碼設備。網上圖片

好多人講起數字人民幣,仍然一知半解:「跟比特幣差不多吧,只不過有央行背書」;「有了它,就不需要在銀行辦理存取款業務了」;「跟微信支付、支付寶類似,或許更安全?」

其實,數字人民幣就是數字版的人民幣,它與人民幣現金(流通中的紙幣、硬幣)1:1兌換,但是不能跟銀行存款進行兌換,也沒有利息。

那數字人民幣跟支付寶、微信支付有什麼區別呢?

這要從兩個維度來看。其一,數字人民幣是貨幣,支付寶、微信支付是支付管道。其二,微信、支付寶需要移動網絡支援,但數位人民幣可支援支付、收取「雙離線」,只要手機有電,沒網絡也能支付。

數字人民幣的運行原理是什麼?搭載什麼底層技術呢?

有媒體整理了央行副行長范一飛、央行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曾在2019年給出詳細解釋,概括起來是這樣的:

數字人民幣將採用雙層運營體系——央行先把數字人民幣兌換給工農中建等銀行或者微信、支付寶等機構,再由其兌換給公眾。

央行不預設技術路線,無論是區塊鏈還是集中帳戶體系,是電子支付還是所謂的移動貨幣,採取任何一種技術路線,央行都可以適應。

為什麼央行不直接兌換給公眾,而要引入其他機構呢?據穆長春介紹,主要考慮有三:

第一,如果採用單層運營架構,技術路線、操作及商業風險會過度集中到央行。

第二,在商業銀行現有的基礎設施之外另起爐灶,其實是巨大的資源浪費。

第三,央行數位貨幣有央行信用背書,競爭力比商業銀行存款貨幣更強,勢必對商業銀行存款有擠出效應,影響商業銀行貸款投放能力,使商業銀行對同業市場的依賴性更強。

這會導致資金價格抬高,社會融資成本增加,損害實體經濟。到時央行將不得不補貼商業銀行,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顛覆現有金融體系,回到1984年之前央行「大一統」的格局。

目前央行數字人民幣的更多技術細節尚未公佈。但從央行對雙層體系引入銀行及非銀機構的做法來看,明顯考慮到了資源浪費的問題。因此接下來如何充分調動已有的市場資源,在搭建體系和做介面上安全高效,會是央行數字人民幣要解決的問題。

回過頭來看,中國央行的數字貨幣研究之路已經走了6年。當時不少人認為,比特幣可能顛覆法定貨幣體系,衝擊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此後,多國央行表示要研發數字貨幣,中國央行也成立了數字貨幣研究團隊。

與此同時,金融機構及互聯網企業紛紛加入戰場,著力研發以法定貨幣為儲備支撐的「穩定幣」,如摩根大通的JPMCoin,Facebook的Libra。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發佈「無國界貨幣」Libra白皮書。當時不少分析人士認為,若前述元素集結成功,Libra或將成為影響深遠的超主權世界貨幣。

中國央行顯然注意到了這點。2個月後,央行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在一場論壇中透露:「Libra的組織架構和我們DC/EP(注:DC即數字貨幣,EP即電子支付)當年所採取的組織架構實際上是一樣的。」

在那場論壇上穆長春說,自2018年起數字貨幣研究所工作人員一直努力做相關系統開發,「央行數位貨幣已是呼之欲出」。截至目前,數字人民幣仍在謹慎前行。一系列封閉試點在深圳、成都、蘇州、雄安新區及未來的北京冬奧會設立,支付場景主要是交通卡充值、餐飲、零售等。

不僅中國著眼於央行數字貨幣,2020年以來,全球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持續升溫。國際清算銀行8月24日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7月中旬,全球至少有36家央行發佈了零售型或批發型央行數字貨幣工作。

10月9日,美聯儲、歐央行、日本銀行、英格蘭銀行、加拿大銀行、瑞士國家銀行、瑞典央行與國際清算銀行一道,發佈了《央行數字貨幣:基本原則與核心特徵》報告。

在報告發佈的電話會上,曾任歐央行執委的國際清算銀行創新部主管科爾直言:發行央行數位貨幣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跨境溢出效應,在全球支付中豎起不必要的壁壘,尤其這一國家是主要儲備貨幣國時。

在美元強勢地位仍存的今天,科爾的這番話很有現實意義。不少人認為,推行數字人民幣能減少金融脫鉤風險下美元霸權延續到數字貨幣領域對中國造成的衝擊。

不過,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的分析文章認為,這一考慮為時尚早。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很大程度上不是指零售,還包括大宗商品以什麼貨幣來計價等。另一方面,中國不具備像Facebook這樣覆蓋全球幾十億人的「觸角」,技術可減少人民幣跨境流通的交易摩擦,但不能保證其被國際用戶和商家廣泛接受。

全球央行數字貨幣競逐浪潮已然掀起,技術的革新、貨幣背後主權國家的角力都是看點。伴隨各國央行數字貨幣技術資訊及應用場景的豐富,這場博弈將逐漸深入。

更多內容可按以下連結:
https://mp.weixin.qq.com/s/3lFR2937VxejxR01Gb4ePw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媒:廣交會中國報價太吸引 關稅嚇不跑美國買家

2024年04月24日 16:31 最後更新:16:40

「中國産品價格太低,買家根本不擔心關稅問題。」

美媒彭博社如此總結在第135届中國廣交會上觀察到的這種「主流觀點」。

彭博社報道截圖

彭博社報道截圖

在這個中國最大的貿易盛會上,大多數人仍看好出口,華南地區連日的强降雨絲毫沒有澆滅境外採購商的熱情,場館四處是人們熱火朝天做生意的畫面。

4月15日,中外客商行走在第135屆廣交會展館內。新華社圖片

4月15日,中外客商行走在第135屆廣交會展館內。新華社圖片

報道稱,許多買家和賣家都對貿易戰升級的風險不太在意,因為他們認為中國産品的價格實在「太有競爭力」,令人難以抗拒;而且,中國産品的質量相對於其他亞洲競爭對手也更有優勢。

「我的客戶告訴我,就算徵收50%的關稅都不至於趕跑他們。」一家售賣卡車零部件的中國出口商介紹稱,美國買家承包了他大約一半的訂單,他們會再以四倍於採購價的價格出售給消費者。

4月15日,採購商在廣交會展館辦理證件。新華社圖片

4月15日,採購商在廣交會展館辦理證件。新華社圖片

儘管在美國大選年這個特殊時刻,無論是拜登還是特朗普都在對華大打「關稅牌」,目標産品清單越拉越長,近來已經接連對金屬、船舶和電動汽車等中國産品出手;歐盟也亦步亦趨,對中國電動車和太陽能産品發難。但彭博社發現,在廣交會上看到的大多是對中國出口的樂觀情緒。

塞繆爾•傑克遜(Samuel Jackson)是一家波斯尼亞家具公司的採購員。他在展會上說,他能以歐洲製造商一半的價格買到標準「非常非常相似」的産品。

關於關稅問題,他不以為然,「關稅可能會産生一些影響,但中國太大了,他們還有其他國家可以賣。」

第135屆廣交會新能源汽車展區。新華社圖片

第135屆廣交會新能源汽車展區。新華社圖片

文章進一步指出,即使對來自欠發達國家的買家來說,中國産品也很便宜。

對於第一次來中國的坦桑尼亞機械貿易公司老闆丹尼爾•盧蘭達拉(Daniel Lulandala)來說,廣交會上令人心動不已的報價,正在幫助他實現拓展商業版圖的夢想。現在他考慮在家鄉開辦一家工廠,使用一台價格約為8000美元的中國機器生産積木。他有信心能在三個月內回本。

談到與中國製造商直接談判的興奮時刻,盧蘭達拉表現出了一種相見恨晚的感情:「如果我早幾年就來這裏,我現在的生意可能會更上一層樓。」

彭博社報道稱,許多貿易商都表達出一個態度,即無論如何世界都需要中國商品,他們能做的就是想辦法解决關稅問題。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汽車配件進口商亞曆克斯•斯特頓(Alex Student)向彭博社介紹了一種抵消關稅的辦法——改用「離岸價」,這意味著物流和倉儲成本由他的美國客戶承擔,而作為關稅基礎的銷售價格將會下降。

斯特頓套用一句美國諺語說道,「解决問題的方式不止一種。」但他也坦言,對中國製造的商品徵收關稅,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是美國消費者。他透露,當特朗普政府開始徵稅時,他在國內的零售商拒絕支付更高的價格,而是要求他讓出口商提供稍微便宜一點的版本。

「到頭來,是誰在為關稅買單?是消費者。」斯特頓直言不諱道,「你要麽為了保持利潤而放弃産品質量,要麽繼續使用相同産品但損失更多的利潤。」

為了加强供應商多元化,斯特頓提到,他的公司去年也從越南進口了一些商品,此外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部分産品也在考察範圍內。

這是二十多年來,斯特頓第一次購買中國製造以外的産品。但他認為,這些國家的産品若想和中國競爭,仍前路漫漫。斯特頓說,也因此,即便是在「最壞的情况」下,中國商家仍有可能獲得他公司約75%左右的業務,「我無法預見這個數字會變得更小。」

在《南華早報》23日刊登的該報記者何慧峰對廣交會的觀察中,讓這位自本世紀初就開始報道廣交會、見慣出口訂單波動的資深記者「震驚」的是,「今年外國進口商出乎意料强勁的回流」。

她在報道中寫道,在巨大的展覽中心,新能源汽車及智慧出行展區最擁擠。展臺前擠滿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買家,這讓「幾乎每個中國參展者都納悶:為何今年來了這麽多外國人?」

文中稱,一些出口商表示,人數激增可能是因為需要補貨甚至提前備貨,以應對美國大選期間甚至大選後中國産品可能被針對的風險。更有趣的是,一些海外參展者表示,儘管西方報道稱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産能過剩」造成威脅,但他們無法抵禦物美價廉中國産品的誘惑。

一位外國進口商說:「買還是不買?我終於親身體驗到中國電動汽車——那麽多品牌和型號,價格也不貴。非常棒。」有美國買家還拍攝了關於售價9000美元的比亞迪品牌電動汽車的視頻,短視頻在網上瘋傳,這款在美國被禁售的中國電動車價格之低令人難以置信。

4月15日,客商在廣交會展館內體驗賽車遊戲。新華社圖片

4月15日,客商在廣交會展館內體驗賽車遊戲。新華社圖片

何慧峰還提起,以往她還能在午休時間找出口商交談,但這次他們根本抽不出時間。有出口商說:「以前是我們等客人,主動聯繫他們,現在是他們排隊等我們。」還有出口商提到,今年來自俄羅斯、中東和南美洲的買家有所增加,而且他們願意在更多交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

據央廣網24日報道,第135届廣交會已於23日順利進入第二期展會。截至23日17時,來自全球213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採購商156927人綫下到會,比上届同期增長21.2%。第二期進口展共有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220家企業參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企業亮點紛呈,共有144家企業參展,占比約65%。

第一期展會於4月19日落下帷幕,最終交易額尚未公布,但一些省市的交易團已經公布「戰績」:天津交易團累計意向成交2.51億美元,較第134届秋季廣交會同期增長8.1%;溫州交易分團成交意向達9113.9萬美元;湛江企業現場簽下意向訂單達9105萬美元……

廣交會上的盛况是中國外貿穩中向好的生動縮影。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規模達10.2萬億元,單季首次突破10萬億元,增速為5%,創6個季度新高,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升至14.5%。

商務部副部長郭婷婷在4月19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期對廣交會2萬多家參展企業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手訂單增長或者持平的企業占比達到81.5%,比上届提高16.8個百分點。企業對訂單情况相對樂觀,開拓國際市場也更加踴躍。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