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艙住客指「三餐不繼,比疫情更可怕!」

「太空艙」驚現確診者,更險禍及鄰居,為深入了解疫情下群居危情及基層苦況,《星島日報》記者較早前再度犯險,入住深水埗另一個「太空艙」一星期,發現同住21名「太空人」,大部分開工不足或失業,當中共睡一艙的年輕情侶,每晚瑟縮「小天地」相擁,期盼疫情過後覓得穩定工作,共建有尊嚴的家園;同因疫情失業的中年酒樓侍應,終日擔心難以負擔租金露宿街頭,希望重投飲食業脫離困境:「三餐不繼,比疫情更可怕!」

更多相片
「太空艙」空間細小,只足夠坐下及躺臥。

太空艙住客指「三餐不繼,比疫情更可怕!」

《星島日報》記者在「太空艙」須彎身收拾行裝。

穿梭深水埗街頭巷尾,牆壁和燈柱滿布出租劏房、床位和「太空艙」的小廣告,《星島日報》記者本月初致電女房東「租艙」,獲帶往鴨寮街一個唐樓單位,發現內設20個「太空艙」和兩個特價床位,僅餘一「艙」丟空,隨即支付2800元月租,深入體驗疫情下群居危機及基層生活困境。

住客互不理睬,《星島日報》記者搭訕多時才有人願意聊天。

《星島日報》記者翌日攜帶日用品到場,發現共住者如同陌路人,一直沒人理睬,輕拍電子匙卡打開上層「太空艙」門鎖入內,發現私人空間長度6呎3吋、闊度3呎4吋,高度則為3呎,尚能安睡和坐下,內部亦有掛鈎、鏡子、電源和USB插頭,也有冷氣流通,可以關門入睡。

「太空艙」是住客唯一的私人空間。

放下行裝爬梯走出,發現下層住客毫不理會新鄰居,打開共用冰箱,可見堆滿食物,已無空間放下飲料,只好存放於獨立儲物櫃,繼而步往一門之隔、設有兩個洗手間、備有電視機及洗衣機的「共享空間」,只見煙霧瀰漫,原來有兩名赤裸上身的男住客抽煙,相信晾曬的衣服吸收了濃郁煙味。

《星島日報》記者購買15元飯盒,與艙民同枱吃飯。

「太空人」的苦況,衣食無憂的市民較難理解,《星島日報》記者連日長時間逗留「共享空間」觀察,嘗試與眾人談天說地,一點一滴了解眾人故事,發現大部分人開工不足或失業,主要任職食肆廚工、侍應、保安員、司機和倉務員等工作,每日早上約一半人爭用廁所後外出上班,剩下住客呆在單位,使用免費WiFi看手機、用膳或吸煙,入夜後上班者陸續返回,亦有人凌晨折返,放輕腳步生怕吵醒鄰居。

「阿欣」。

居於「共享空間」角落特價牀位、原籍廣東開平的27歲新移民女租客「阿欣」,相對願意透露個人情況,她說家人均在內地,多年來獨自在本港工作,先後在連鎖個人護理店、百貨公司和食店上班,並租住「太空艙」節省開支,及至今年3月辭工返鄉照顧父母,3個月後回港,此刻男友已因疫情失去工作,被逼搬往「太空艙」,她於是租下同一單位、月租僅2000元的床位放置行李,每晚違反房東禁令,與男友擠在「太空艙」同眠。

「太空艙」空間細小,只足夠坐下及躺臥。

「太空艙」空間細小,只足夠坐下及躺臥。

穿梭深水埗街頭巷尾,牆壁和燈柱滿布出租劏房、床位和「太空艙」的小廣告,《星島日報》記者本月初致電女房東「租艙」,獲帶往鴨寮街一個唐樓單位,發現內設20個「太空艙」和兩個特價床位,僅餘一「艙」丟空,隨即支付2800元月租,深入體驗疫情下群居危機及基層生活困境。

《星島日報》記者在「太空艙」須彎身收拾行裝。

《星島日報》記者在「太空艙」須彎身收拾行裝。

《星島日報》記者翌日攜帶日用品到場,發現共住者如同陌路人,一直沒人理睬,輕拍電子匙卡打開上層「太空艙」門鎖入內,發現私人空間長度6呎3吋、闊度3呎4吋,高度則為3呎,尚能安睡和坐下,內部亦有掛鈎、鏡子、電源和USB插頭,也有冷氣流通,可以關門入睡。

住客互不理睬,《星島日報》記者搭訕多時才有人願意聊天。

住客互不理睬,《星島日報》記者搭訕多時才有人願意聊天。

放下行裝爬梯走出,發現下層住客毫不理會新鄰居,打開共用冰箱,可見堆滿食物,已無空間放下飲料,只好存放於獨立儲物櫃,繼而步往一門之隔、設有兩個洗手間、備有電視機及洗衣機的「共享空間」,只見煙霧瀰漫,原來有兩名赤裸上身的男住客抽煙,相信晾曬的衣服吸收了濃郁煙味。

「太空艙」是住客唯一的私人空間。

「太空艙」是住客唯一的私人空間。

「太空人」的苦況,衣食無憂的市民較難理解,《星島日報》記者連日長時間逗留「共享空間」觀察,嘗試與眾人談天說地,一點一滴了解眾人故事,發現大部分人開工不足或失業,主要任職食肆廚工、侍應、保安員、司機和倉務員等工作,每日早上約一半人爭用廁所後外出上班,剩下住客呆在單位,使用免費WiFi看手機、用膳或吸煙,入夜後上班者陸續返回,亦有人凌晨折返,放輕腳步生怕吵醒鄰居。

《星島日報》記者購買15元飯盒,與艙民同枱吃飯。

《星島日報》記者購買15元飯盒,與艙民同枱吃飯。

居於「共享空間」角落特價牀位、原籍廣東開平的27歲新移民女租客「阿欣」,相對願意透露個人情況,她說家人均在內地,多年來獨自在本港工作,先後在連鎖個人護理店、百貨公司和食店上班,並租住「太空艙」節省開支,及至今年3月辭工返鄉照顧父母,3個月後回港,此刻男友已因疫情失去工作,被逼搬往「太空艙」,她於是租下同一單位、月租僅2000元的床位放置行李,每晚違反房東禁令,與男友擠在「太空艙」同眠。

為求與男友遷往劏房,脫離群居生活,「阿欣」近月在太子一家食肆任職侍應,不料該店早前為削減開支,她被逼放無薪假,至今未獲通知上班,等同失業,尚幸男友日前找到物流公司「散工」應付租金,不致露宿街頭,她則負責買菜烹煮,「今晚煲湯,西蘭花加凍肉,北河街街市買餸很便宜!」

疫情下群居一室,「阿欣」雖不情願,但稱世道艱難,有瓦遮頭已不錯,「窮人無資格擔心(染疫)」,尚幸能與男友一起面對人生苦樂。語畢,她鑽進「太空艙」,與男友躺下相擁談心,盼望一同找到有穩定收入的工作,租住「私人愛巢」。

「阿欣」。

「阿欣」。

連日碰面無言的「60後」男住客「祥哥」,某天疑因百無聊賴與《星島日報》記者攀談,細訴疫情下「艙民」心聲。他透露,自幼在廣東梅州長大,來港生活約20年,一直從事服務行業,並租住床位和「太空艙」,以節省支出,供養居於深圳的妻女。數年前他曾當水貨客,賺取較豐厚收入,但因被深圳海關查獲兩次違例帶貨,已屆入獄邊緣,「第三次人贓並獲,會被拘捕和控告走私」,只好轉職侍應,無奈近月酒樓因疫情裁員,導致失業多時,慨歎難以供養家人,「無遊客,無工作,香港愈來愈不濟!」

依靠政府派發一萬元「救命錢」度日的「祥哥」,每天購買附近十多元的飯盒果腹,明言幾近山窮水盡,終日為三餐一宿和照顧家人的開支而煩惱,已無暇理會防疫問題,「(新冠)肺炎唔驚得咁多」,只願疫情短期回穩,酒樓生意回升,得以重獲工作,若事與願違,政府應再派錢救助基層,「不是生活問題,是生存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