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為民認為香港人可幫助內地的廠商及產品包裝等。

國家「雙循環」戰略下,香港可以發揮甚麼作用?洪為民認為,國內大循環有一個重要方面需要解決,就是中國沒有很多好的品牌,尤其消費市場中大部分都是國際品牌,港人在這方面可發揮創意文化實力,幫助內地的廠商及產品包裝、設計、宣傳。他又說,香港環境下,從事金融業人士有較高競爭力,而具創意力的人才相比下生活不如其他行業,認為香港要深思如何照顧這群人才,令他們同樣擁有機遇。

洪為民。

洪為民。

「香港做創意文化的人,今天生活無咁好。大灣區表面對他們來說機遇不大,人人做創科、人工智能,但其實唔係。」他說自己在理大讀書時,師兄師姐都是世界一流的設計師,時裝、鐘表、傢俬、建築、室內設計等都很強,而香港廣告、電影、音樂等在從前亦是十分強勢。

他認為導致今天實力下降可能是市場太小,許多人才北上創作。不過國家「雙循環」便是香港文化界的契機,因國內沒太多出色的本土品牌,未來需要加強品牌發展,港人在這方面正可發揮其價值,去做設計、廣告。

港人可發揮創意文化實力,幫助內地廠商及產品建立知名品牌。

港人可發揮創意文化實力,幫助內地廠商及產品建立知名品牌。

洪為民表示,香港需要照顧一群不愛做科技、又不懂得金融,但有文化創意的人,令他們同樣都有機遇。他說香港「唯競爭是上」,競爭環境令「做金融就會發達」,但文學或其他方面的人才就發揮不到其競爭力,「再叻的魚都不會爬樹贏到一隻猴子。」因此他認為港人若覺得自己的才幹在本地受限制,便應轉到有利於自己運用才能的地方發展,包括大灣區九市、北京、東南亞,甚至歐美國家。

他強調,並非要求香港所有人現時湧到前海及大灣區發展,「科學些看,1979年改革開放時好少港人北上,但他們成功了,其他人就會跟隨。」他說所有創新都先有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緊接才是跟隨者(Follower)、大眾(Mass),最後是落後的一群(Left behind),「所以我見到有些調查講僅兩成人願意上大灣區發展,我無諗過咁多喎!諗住得一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