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疫情下港人減持股票黃金 轉投收藏品避險

社會事

疫情下港人減持股票黃金 轉投收藏品避險
社會事

社會事

疫情下港人減持股票黃金 轉投收藏品避險

2020年10月27日 08:54 最後更新:10:14

美酒及藝術拍賣品在疫市下有價有市。

疫情蔓延致環球股市動盪,港人紛放售股票及貴金屬,轉向投資收藏品及奢侈消費品避險。有古董收藏家留意到,近月愈來愈多年輕買家購入舊錢幣及日本漫畫原稿,除了短炒獲利,更多用作分散風險。過去數月名表不斷溢價,鐘表珠寶收購業界指,不少客人為購入更具升值潛力的名表,寧願減持黃金,情況罕見。美酒及藝術拍賣品在疫市下同樣有價有市,中國白酒如茅台供不應求,藝術品拍賣市道亦維持盛況,收藏家每口叫價比以往更進取。

鐘表珠寶收購店負責人指,索性賣走手上的黃金用來買『勞』,情況很罕見。資料圖片

鐘表珠寶收購店負責人指,索性賣走手上的黃金用來買『勞』,情況很罕見。資料圖片

隨着疫情及全球政局不穩,愈來愈多港人減持股票,轉移投資陣地,買入真金白銀避險,至近期投資者再轉買具升值潛力的收藏品及名表,分散投資風險。不少收藏品收購公司亦刊登宣傳廣告,以現金高價徵收舊錢幣、郵票、名酒等收藏品,反映市場需求不斷。

香港真藏(荃灣)負責人兼收藏家張頌昇指出,疫情下錢幣收藏者明顯增加,當中不乏股票投資者,「很多客戶都說,自己是放了用作長揸收息的藍籌股,轉投收藏品市場。」他留意到,除了購入獲升值潛力的古董錢幣,近期愈來愈多年輕買家投資日本漫畫原稿,以作藝術收藏品的入門投資,價格由數千至數萬元不等。他又指,不少計畫移民的客戶,四出搜購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舊銀紙,盼於日後離港時用作留念。

星河收購公司負責人何先生指,茅台等古董收藏品依然有市有價。資料圖片

星河收購公司負責人何先生指,茅台等古董收藏品依然有市有價。資料圖片

投資名表亦成為港人避險保值之選。鐘表珠寶收購店負責人林先生指,今年2月疫情初期,曾出現大量名表流通市面,他因而收購到不少勞力士、Richard Mille等品牌手表,但隨着海外表廠停產,更多人買入名表作投資,「有客人講明買樓無前景,留住現金又無用,索性賣走手上的黃金用來買『勞』,情況很罕見。」

林先生表示,過去數月名表不斷溢價,以一隻市價十多萬元的手表為例,在4月至8月短短4個月,已升價4萬元,部分較低價的手表亦升價1萬多元,因此愈來愈多人加入名表收購行列,冀能分一杯羹,「相信名表需求會持續至年尾,甚至是明年初。」

星河收購公司負責人何先生指,疫情下佔逾半客源的內地收藏家未能來港,直接令生意受到衝撃,惟名表、茅台等古董收藏品依然有市有價,「我曾經都不明白為何有些名表藏品在疫症下還要起價,但原來工廠一度停工,市場缺少新貨,吸引投資者轉向古玩市場。」他補充,中國白酒如茅台在今年間升價一成,走勢平穩,因而獲投資者垂青,料收藏十年可以身價翻倍,惟貨源稀少,供不應求。

美酒及藝術拍賣品在疫市下同樣有價有市。Getty圖片

美酒及藝術拍賣品在疫市下同樣有價有市。Getty圖片

何先生坦言,上述藏品可由店家驗證真偽及價值,只要確定是正貨就會代內地收藏家入手,店家跟熟客有緊密聯繫可獲對方信任,惟其他類別的收藏品有一定限制,買家未必願意單憑圖片就購入收藏品,古董店亦無法將貨品放到網上銷售,「古董要賣神秘、賣故事,任何收藏家都不喜歡價錢被公開。」

除了古玩藏品,藝術品市場也未受疫情影響。明畫廊總監林沙洲表示,近期拍賣會的流拍率跟疫情前相若,但今年有更多人熱衷於藝術品投資,「拍賣價值過千萬元的作品時,買家叫價相比以前更『手鬆』,每口叫價可達50至100萬,甚至更高。」隨着內地流傳實行人民幣電子化的消息,張頌昇亦稱,不少身家數以億計的內地人,為免資產轉為電子錢幣須作申報,比以往更活躍於香港及海外市場,以搜購名貴及保值的藝術收藏品,「他們通常一口氣大手買入過千萬的名畫,故近期大型拍賣會均錄得不俗的成交價。」

林沙洲表示,其畫廊亦接獲大定單,有客人要求代為一次搜購十多張價值幾萬至十萬的現代畫作,他預料,疫情反讓有實力的投資者擺放更多時間研究藝術品價值,再者內地客戶走資意欲強,以致整體拍賣價值及件數均錄得增長。然而,藝術品投資市場亦面臨貨源有限的困局,他解釋,拍賣開價在疫情下低於以往水平,私人賣家因此未必願意將藏品放售,寧願繼續穩守,「疫前盛世的買賣流通更多,如今找畫都比以前難。」

除了古玩藏品,藝術品市場也未受疫情影響。

除了古玩藏品,藝術品市場也未受疫情影響。

今年零售市道持續低迷,典當業同受牽連。富華大押負責人鍾先生不諱言,坊間認為經濟欠佳時,更多人會典當值錢之物,致使當鋪生意增長,但實情剛好相反,「以珠寶首飾為例,零售市道好時,才會有人當押舊首飾,以購入新款式。」

專做街坊及外傭生意的友安大押,其負責人孔瑞宏認同,疫情下港人消費意欲下降,市面人流大減,當鋪生意亦變得淡靜,「我們至少失去三至四成生意。」他認為,近月當押物品減少,與市民冀直接變賣值錢之物套現有關,「想贖回物品才會去當鋪,如果不想贖回物品,不如直接賣走。」

鍾先生亦表示,疫情前不時有做生意的客戶、賭徒急需現金周轉,惟疫情下此兩大類客戶大減,近期放棄贖貨的客戶亦有所增加,變相由典當轉為斷當,「好彩斷當品大多為黃金、手表、珠寶及電子產品,部分仍可轉賣獲利。」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方批評有日媒曲解外商在華投資情況 炒作「外資出逃」與事實不符

2024年03月08日 11:21 最後更新:15:18

中國駐日本使館回應有日本傳媒指中國去年外商直接投資下跌八成,創30年來新低的報道,發言人說,部分日媒選擇性引用有關統計數據,並歪曲解讀外商在華投資情況,炒作所謂「外資出逃」敘事,相關報道與事實嚴重不符。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發言人表示,2023年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3766家,同比增長39.7%。實際使用外資1萬1千億元人民幣,儘管同比下降8%,但規模僅次於2021年和2022年,處於歷史第三高,穩居全球前列。中國引資結構持續優化,高技術產業引資佔比達到37.4%。

網上截圖

網上截圖

發言人指出,總的來看,大部分跨國公司看好中國市場長期發展前景,對投資中國依然充滿信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