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英研究:無症狀患者抗體消失速度較快

大視野

英研究:無症狀患者抗體消失速度較快
大視野

大視野

英研究:無症狀患者抗體消失速度較快

2020年10月27日 18:00 最後更新:18:45

英國今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體內可偵測得到的抗體量,消失速度似乎比有症狀者快。

AP圖片

AP圖片

倫敦帝國學院與英國市場調查組織易普索莫里(Ipsos MORI)的研究結果也指出,18到24歲患者體內抗體消失的速度,比75歲以上患者慢。整體而言,6月中到9月底在英格蘭各地取得的30多萬個樣本的調查顯示,患者體內的病毒抗體量減少超過1/4。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這項研究是由英國政府委辦,規模在相關研究裡數一數二,倫敦帝國學院周二刊登研究結果,指出人類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會在感染後隨著時間減少。英國衛生部次官貝瑟爾指,這是「關鍵的研究,幫助人們了解新冠病毒抗體,隨時間進展而出現的變化」。不過參與研究的科學家提醒,關於人類對病毒的長期抗體反應,目前所知仍有限。倫敦帝國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研究人員艾利奧特說:「目前還不清楚免疫抗體能有多大保護力,或者這種免疫反應可以持續多久。」

AP圖片

AP圖片

這項研究隨機挑選36.5萬名成人,在6月20日到9月28日之間進行3輪的手指針刺檢測,檢驗體內是否有新型冠狀病毒抗體。結果顯示,染疫後體內產生抗體的人數,在約3個月的時間內減少26.5%。然而研究也發現,體內有抗體的醫護人員數目,並沒有隨著時間拉長而減少,這可能與他們反覆接觸到病毒,或者一開始接觸到的病毒量較高有關。

報告主要撰寫人之一的沃德說:「這項大型研究顯示,體內有抗體的人數,會隨著時間減少。但我們還不清楚這會不會令這些患者陷入再度染疫的風險,但大家必須持續遵照防疫指引,以減低他們與他人感染的風險。」

AP圖片

AP圖片

另外,德國及塞浦路斯專家一項針對空氣污染和新冠病毒關連性的研究指出,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中,與全球一成半的新冠病毒死亡個案有關連,凸顯出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的健康風險。這項研究刊登於醫學期刊《心血管研究》,運用了來自美國和中國,與空氣污染、新冠病毒和沙士相關的健康與疾病數據。研究指出,在部份有害污染位居地球水平最高的東亞地區,研究人員發現27%的患者死亡,可能歸因於空氣品質不好對健康的影響。而在歐洲的比例是1成9、北美是17%。研究人員說,一旦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和新冠病毒感染同時出現,對健康會有不利影響,特別是在心臟與血管方面。

港大醫學院及工程學院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創新篩選平台,可快速評估新冠病毒變異對疾病嚴重程度的影響,新方法比傳統方法速度提升39倍。

港大醫學院

港大醫學院

研究人員亦專注了解病毒變異如何影響「合胞體」形成,即受感染細胞與未感染細胞融合的過程,這有助識別可能對公共衞生構成重大風險的新興病毒變異株。

通過研究刺突蛋白及其突變,研究人員發現某些變異株,如 Delta變異株,與病毒原始株相比形成較大的合胞體,團隊發現單個K854H突變可將Omicron 變異株轉變為具有高融合能力的變異株。研究又發現一些變異,系統可預測出它們與Omicron和Delta等現有變異株具有相近的變異機率,顯示這些新變異應受監控,因可能在未來病毒演變中出現。

為提高篩選效率,團隊開發了一種根據細胞大小篩選的策略,在更大範圍上將融合和未融合的細胞進行高速篩選;與傳統方法比較,新方法精確度超過80%

團隊還確定兩種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的藥物,可減輕疾病嚴重程度。倉鼠模型實驗顯示,藥物可抑制由刺突蛋白誘導的合胞體形成,並有潛力緩解病情。

團隊認為,新系統不僅有助快速追蹤新冠病毒變異並找出治療方案,還可廣泛應用於各種與細胞融合相關的生物醫學研究,包括癌症免疫療法。而細胞互作平台可系統分析多種病毒的合胞體形成能力,包括愛滋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疱疹病毒科、新冠病毒和其他誘導合胞體形成的冠狀病毒。

團隊期望從這項研究中獲得嶄新方法和深入知識,為治療新冠病毒病症和其他涉及細胞融合的疾病提供新策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