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浸大研究新磁力共振顯影劑 助診斷阿茲海默症

社會事

浸大研究新磁力共振顯影劑 助診斷阿茲海默症
社會事

社會事

浸大研究新磁力共振顯影劑 助診斷阿茲海默症

2020年10月28日 09:38 最後更新:09:39

研究結果已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

俗稱「老人癡呆症」的阿茲海默症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特徵之一是腦內異常地積聚「β-澱粉樣蛋白」。浸會大學科研團隊研發了一種嶄新的磁力共振掃描顯影劑,可實時顯示及探測「β-澱粉樣蛋白」在腦內積聚的大小和數量,為阿茲海默症早期診斷和恒常普查,以至評估藥物療效帶來希望。研究結果已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

浸會大學。資料圖片

浸會大學。資料圖片

「β-澱粉樣蛋白」成像的臨床方法費用高昂、具入侵性和放射性,而且解像度有限,若使用磁力共振掃描成像,現時臨床上並沒有獲認可的相關顯影劑。有見及此,浸大化學系教授黃文成和李紅榮團隊,利用一種常用作磁力共振掃描顯影劑的化學物質、含有金屬「釓」的納米顆粒,在其表面塗上經特別設計,附帶一種獨特的熒光花青素染料的矽塗層,令其可用於顯示「β-澱粉樣蛋白」的影像和數量。

黃文成指,通過改造含釓的納米顆粒外層和它的功能,開發出的磁力共振掃描顯影劑多用途和敏感度高,並經小鼠實驗證實有效,證明經改造的納米顆粒能穿越血腦屏障,與腦內的「β-澱粉樣蛋白」結合。

黃文成(中)和李紅榮(右)的團隊研發一種嶄新的磁力共振掃描顯影劑,有助阿茲海默症早期診斷和恒常普查。

黃文成(中)和李紅榮(右)的團隊研發一種嶄新的磁力共振掃描顯影劑,有助阿茲海默症早期診斷和恒常普查。

「研究結果顯示,我們的發明在阿茲海默症的早期診斷和恒常普查方面有很大潛力。它亦可協助監察病情的發展,以及評估潛在藥物的療效。」李紅榮表示,如顯影劑投入臨牀應用,能為該病症進行大規模普查,讓患者盡早接受診斷和治療,除提供更佳的臨牀護理,亦可紓緩公共醫療的負擔。

團隊亦發現經改造的納米顆粒,能有效抑制「β-澱粉樣蛋白」積聚過程及神經毒性,具治療阿茲海默症潛力,日後將成為團隊另一個研究方向。

往下看更多文章

浸大舉辦資訊素養展覽 提升巿民事實查核意識及能力

2024年04月25日 21:47 最後更新:22:47

香港浸會大學轄下的「浸大事實查核」舉辦資訊素養展覽,並設有互動工作坊,讓參觀人士了解事實查核的基本概念及步驟、如何分辨事實及觀點、如何利用軟件識別人工智能生成圖片等技巧,以應對在人工智能年代愈見複雜的社會環境。

浸大事實查核 FB圖片

浸大事實查核 FB圖片

浸大校長衛炳江在開幕禮致辭時表示,加強年輕一代分辨虛假資訊的能力,是教育界關注的議題,希望透過真實案例讓年輕人掌握明辨是非的方法,提升對事實查核的意識及能力。但最嚴謹的查核方法都有局限,特別在人工智能的年代,因此要用創新的策略應對。

HKBU Fact Check 官網圖片

HKBU Fact Check 官網圖片

浸大事實查核主任曾姿穎致辭時說,希望透過今次展覽教授公眾分辨真假難辨的網絡信息,又建議市民收到信息和圖片時,不應隨意轉發。

浸大事實查核 FB圖片

浸大事實查核 FB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