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近日發佈的《重置未來工作的議程:疫後世界中的顛覆與更新》報告預測,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加快自動化進程,到2025年將有超過8000萬個工作崗位由機器擔任。

誰的飯碗最有可能被機器搶走?知乎網友回答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提問時認為,清潔工和服務員等部分服務行業的工作正受到衝擊,而研發製造機械人的崗位最難被替代。

哪些崗位最「受傷」?

應該說,機械人、人工智慧、電腦、自動化逐漸替代人類的工作已經不是一個預測,而是一個正在發生的事實。

一位機械人研發人員介紹,目前市面上的機械人主要有兩類。

一類是面向企業的工業機械人。和人相比,機械人在從事機械型製造業工作時不需要休息,效率更高、速度也更快。製造業日趨自動化既是機械人擁有眾多優點之下的必然,也和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進工廠,對工資福利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用工成本上升有關。

另一類則是掃地機械人等面向大眾的消費類機械人。此外,清潔機器、服務機械人也在家庭或商場、餐廳越來越常見。

在被機械人替代的崗位中,工業機器操作、管理和服務業受到的影響首當其衝。

以金融行業為例,在金融行業里,大約有60%的職位很可能被人工智慧替代,替代率超過90%,例如櫃枱人員、保險承包人、會計師、稅務稽查員、負責放貸款的信貸員等。這類職位的共同特點是工作內容比較機械,容易被計算機設計成程序自動完成。

2019年全球不少大型銀行已經進行大規模裁員,據不完全統計,至少75000人丟了工作。疫情之下,銀行裁員壓力更大。

這些行業比較安全!

機器也許可以逐漸勝任機械、重複、簡單的活兒,但靈活、富有創造性、專業性強的工作很難被「搶走」。

有曾從事智能製造行業的從業者指出,教師、銷售、談判等需要人與人面對面交流的工作,藝術、設計等需要創造性的工作,以及醫生、律師、工程師等專業程度比較高的工作一直都會有強勁的需求。

另外,設計、開發、製造、維護、銷售機械人的工作將會逐漸增多。機械人的普及程度越高,機械人相關的工作就會越多。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發佈的《中國經濟的數碼化轉型:人才與就業》報告指出,未來中國需要大量的數據人才。報告顯示,當前中國數據人才缺口高達150萬,到2025年將達到 200萬。

美國東北大學校長、《人工智慧時代的高等教育》一書的作者奧恩也強調,我們需要具備數據知識,才能看懂、分析和利用龐大的信息庫。

機械人來搶飯碗,我們該怎麼辦?

業界指出,雖然機械人應用的場景越來越多,但目前還不必擔憂它們會大規模取代人。與擔心飯碗相比,更應該警惕的是因技術投資不足,跟不上這一輪全面自動化大潮,在新一輪競爭中落後。

有職業規劃師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人類需求的升級,很多看似不可能的崗位都有可能被替代,只有創造機器的最強大腦「無可替代」。

這也透露出一個殘酷的現實:如果無法通過再培訓、繼續學習提升技能,就容易被智能化社會排擠到邊緣,拉大貧富差距。

面對自動化浪潮,我們能做什麼?或許正如奧恩在《人工智慧時代高等教育》一書中寫道的:「防止工作被機械人取代,重要的是在職業中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能,而不是選擇一份安穩的工作。」




神州快訊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