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首個港產3D針灸銅人本週六展覽 同日有免費網上講座

樂活道

首個港產3D針灸銅人本週六展覽  同日有免費網上講座
樂活道

樂活道

首個港產3D針灸銅人本週六展覽 同日有免費網上講座

2020年10月28日 17:36 最後更新:02月11日 15:58

項目致力於推廣中醫與現代科技的結合。

首個港產3D針灸銅人本週六展覽。

首個港產3D針灸銅人本週六展覽。

為了給公眾和醫學專業人士帶來創新、具教育意義的體驗,香港醫學博物館在創新科技署贊助下,將於10月31日開始展覽3D針灸銅人模型(3D Acu-Man),並在同日下午3點半舉行網上專題講座《劃時代發展針灸模型》,推廣中醫與現代科技的結合。

歷史最早的針灸銅人雕像於公元1027年宋朝皇帝仁宗的命令下鑄造,用於研究及針灸教育,藉金屬銅工藝在表面刻上穴位和經絡。一千年後的今天,項目組以現代科技復興為3D針灸模型,首先通過電腦斷層掃描(CT)和3D掃描技術獲取了一系列真實的人體圖像,藉掃描數據再依醫學成像使用3D重建和電腦影像處理技術,創建了3D人體模型,跟著真實尺寸使用金屬銅3D打印出來。在此模型上再把經典的十四條經絡以彩色材料打印製成,370多個穴位亦在此階段在電腦模型上定位。

將數百個穴位數字化轉為3D軟件模型需要大量的技能和專業知識。據了解,專業針灸師、電腦輔助設計CAD、電腦輔助製造CAM工程師,以及和醫學物理學家都參與了該項目。據3D打印銅絲製造商所說,用金屬銅以這規模3D打印人體高的模型是前所未聞。為此,五位經驗豐富的CAD/CAM工程師開發了3D打印新技術,以解決生產過程中翹曲,控制溫度和濕度,以及拋光和精加工所衍生的各種技術問題。這是第一個在香港生產的經絡和電腦穴位人體模型。

有別於現時網絡各種應用程式所缺少的實際觸摸的真實模型,3D針灸銅人呈現真實完整人體大小的模型會帶來更好和確定性的體驗,能讓使用者更加了解實體細節。模型上的穴位還將以虛擬擴增實景互動技術和跟踪系統來介入操作,並顯示有關疾病的信息,在視屏中用類近遊戲的方式來顯示。

通過實體模型與數據穴位及疾病資料庫的相互進行開展,是針灸培訓和健康管理教育新的嘗試。這亦將為中醫西醫及醫學生認識針灸於疾病治療帶來新面貌,並為公眾的自我保健,提供互動的學習經驗。

講座既能幫助市民學習穴位增強體質,又可協助中醫學生學習和考核。

講座既能幫助市民學習穴位增強體質,又可協助中醫學生學習和考核。

據了解,「中醫與科技結合- 3D針灸銅人」展覽將於10月31日下午3點舉辦線上開幕典禮,隨後舉行專題講座「劃時代發展針灸模型」,由余秋良醫生、唐嘉信博士及林家揚醫師主講,既能幫助市民學習穴位增強體質,又可協助中醫學生學習和考核,有興趣參加者,可網上報名:

https://forms.gle/NA3k8HLjs5j8mPUw6

病患聲稱手術後醒來後被「鬼壓床」無法動彈,台灣麻醉科醫生揭背後原因係...

示意圖

示意圖

病患聲稱手術醒來後被「鬼壓床」動彈不得

在醫療實踐中,被全身麻醉後的病患在手術醒來時,偶爾會出現一種被稱為「鬼壓床」的狀態,病患在經歷這種狀態後,描述其過程是「吸不到氣、說不出話、張不開眼、動彈不得」。

台醫生解釋「鬼壓床」由肌肉鬆弛劑剩餘影響所致。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麻醉科的王逸萍醫生解釋說,在進行術前訪視時,經常會聽到病患分享「鬼壓床」這類經驗。她指出,這種症狀多由於肌肉鬆弛劑的剩餘影響所致。這類藥物在手術過程中使用,可以讓手術部位的肌肉得到適當放鬆及靜止,防止不自主的肌肉活動而干擾手術進行。然而,肌肉鬆弛劑的副作用可能會導致病患在甦醒後經歷呼吸困難和肌肉無力的情況,這種情況即是病患所指的「鬼壓床」。

示意圖

示意圖

利用肌肉張力監測儀器掌握病患肌力回復情況可減少麻醉副作用

為了減少這些副作用,除了醫生會在手術後給予病患肌肉鬆弛劑的回復劑外,現代醫學亦提供了肌肉張力監測儀器,以監控病患的肌力回復情況。這些監測儀器,例如非侵入性的攜帶型設備,能通過病患手部神經的電刺激,測量手指的肌力運動情況,幫助醫生評估病患肌肉張力的回復狀態。

示意圖

示意圖

醫生應在術前和病患溝通以製訂最適合的麻醉計劃

王醫生強調,使用這些監測儀器不僅能在手術中幫助醫生監測病患肌力放鬆的程度,還有助於提高手術的順利性和安全性。此外,醫生在術前訪視中與病患進行討論及溝通,然後根據過去的麻醉經驗來定制一個最適合的麻醉計劃,這種預防性的措施可提高病患的麻醉安全性。

示意圖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