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今日廣東·鄉音】點滴憶秦牧

大灣區

【今日廣東·鄉音】點滴憶秦牧
大灣區

大灣區

【今日廣東·鄉音】點滴憶秦牧

2020年10月30日 16:28

汕頭澄海觀一村,是作家秦牧的故鄉。村裡建有秦牧公園,是鄉親們與親戚們紀念大師的地方。園內古榕蒼翠,樟木清香,恰似秦牧先生的人品、風度與文章……

秦牧先生的家鄉是汕頭澄海觀一村。秦牧公園是觀一村的新一景,碩大的天然蠟石矗立在公園門口,上面鐫刻「秦牧公園」四字,字體蒼勁有力,是秦牧先生侄孫、澳門知名書法家林博躍先生所書。

公園於2017年開建,園區並不大,主要由兩組建築物構成,即「覺夫亭」及一道連廊。「覺夫亭」亭柱上一副對聯寫著:「清風明月本無價,遠山近水皆有情。」

連廊正門,位於公園中心,門楹正中懸掛著書寫「南園志盛」的牌匾。廊柱高架,檐角飛揚,朱柱黃瓦彩繪,洋溢著濃濃的中國味。

連廊的梁枋之間,懸掛祖國壯麗河山圖、梅蘭菊竹圖及「二十四孝」圖。亭與廊均設置有石凳,供遊客及村人歇息。園內古榕蒼翠,樟木清香,環境寧謐。

公園本身的文學色彩有點淡,卻是鄉親們及親戚們紀念大師的地方,「秦牧」兩個字就是人傑地靈的象徵。所以到樟林古港一游,不可不到秦牧公園。

游完秦牧公園,心中有一個迫切的念頭:瞻仰大師的故居。秦牧故居離公園不到百幾十步,來到魚行巷,就到秦牧家。

圖/汕頭日報

這是一套潮汕傳統建築,俗稱「四點金」,有點像北京的四合院。大門氣派雅緻,門壁上的潮式嵌瓷,歷經一個世紀的風吹雨打依然精美。屋檐之上雕欄窗花、青瓦刻石隨處可見。大門上面掛有牌匾,有吳南生書記題寫的「秦牧故居」字樣。

推開正門,是一方正庭院,中置一水缸,缸中蓮花亭亭凈植。靠大廳兩角處,植有兩瓜果類盆栽,生機勃勃。秦牧的銅像正對中門,臉上掛著憨厚溫和的笑容。

靠左廳是書房,秦牧少年時讀書的書桌靠南牆而放,刻苦攻讀的情景歷歷在目。寂靜的牆壁上,還懸掛著蓑衣魚簍、竹籃漁具,見證秦牧先生家族含辛茹苦、篳路藍縷的奮鬥歷程。

圖/汕頭日報

走出秦牧家,偶遇一位老阿姨,是秦牧先生鄰居。我們攀談起來。阿姨今年92歲,她告訴我幾件以前未聞的秦牧及家人的往事。

「我從沒見過秦牧。他自16歲離開家到外地讀書,就再也沒回家長住過。」她說,“後來秦牧回來看望雙親,前後兩輛汽車。我在南社娘家聽說秦牧回來,趕過來想看他啥模樣,到家他卻已經走了。”

「秦牧雙親倒是天天見。秦牧父親林運三在饒平新鄉九溪橋購置有田產,曾有幾戶農民租他家的田種水稻。農余時間,他常關心農事。有時凶年,作物失收,難還租,雇家很憂愁,運三爺就對他們說,‘沒關係,大家把糧食留夠全家一年吃,剩餘的才還給我’。」

「每到年底,農民來還租,運三爺還總是備好節料,冬粉、肉皮、麵條啊,等等,整一筐讓他們帶回去分。大家高興得不得了。運三爺待他們實在太好了。」

聽到這些故事,心中溫暖,原來秦牧先生的敦厚善良是有淵源的。

編者按本欄目歡迎投稿。稿件要求具有紀實性,以散文隨筆為主,緊扣嶺南文化。投稿請發至郵箱:hdjs@ycwb.com,並以「鄉音徵文」為郵件主題,個人信息請提供電話、身份證號。

往下看更多文章

宣傳香港人才樞紐獨特優勢 人才辦5月初舉行高峰會

2024年04月23日 14:33 最後更新:23:05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將於5月7至8日在會展舉行「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並會同步舉行「機遇匯人才博覽展」。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表示,希望透過高峰會宣傳香港作為人才樞紐的獨特優勢、及推動大灣區內的人才流動及合作。活動邀請20多名來自本地、大灣區、世界各地的政商界人士,分享國際就業市場、人才流動趨勢,探討人才交流及合作機遇等,活動免費入場。

人才辦將於博覽展設展示區,介紹香港的獨特優勢和發展機遇、各人才入境計劃和人才辦的支援服務,並由抵港人才分享落戶香港的經驗。博覽展預計有近百間公私營機構參展,包括投資推廣署、機管局和醫管局等。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劉鎮漢表示,過去一年來港的人才主要從事金融、科技、商貿工作,又說本身有家庭的人才,最關注香港的教育,其次是就業機會及住屋需要。他表示,人才辦有不同的合作夥伴,可以協助解決不同需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