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製作了4條不同主題的網上自助遊路線,引領大眾深度認識城門水塘集水區。

疫情下,香港的郊野公園成為了市民的避疫聖地,走訪自然亦成為疫情下的「新常態」。每年到訪香港郊野公園的市民逾千萬人次,但很多市民並不知道,設立郊野公園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為了保護水資源。

更多相片

主辦單位製作了4條不同主題的網上自助遊路線,引領大眾深度認識城門水塘集水區。

雨水從天落下,經天然河流及引水道匯集至水塘,從山谷河盆至水塘的整個收集雨水範圍稱為「集水區」。香港集水區面積達30,000多公頃,佔全港三分一土地面積,大部分範圍與郊野公園重疊,發展和活動均受嚴格規管,造就了多元化的生境,並孕育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與此同時,良好的生態進一步提升水質及穩定水量。水與生態,互惠互利,密不可分。

由環保團體綠色力量主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賽馬會「集水成自然」教育計劃,帶領市民認識本地集水區,了解「水與生態」之相互關係。計劃為期三年,首年以城門水塘集水區為主題,舉辦公眾導賞團,現正接受報名。此外,主辦單位特別製作了4條不同主題的網上自助遊路線,引領大眾深度認識城門水塘集水區。

《公眾導賞團》漫遊城門水塘:探索生態‧認識集水區

導賞團最特別之處,將引領市民認識集水區的「生態系統服務」。「生態系統服務」一詞始於1970年代,意為「人類在生態系中獲取的利益,包括有形與無形的得益」,一般可分為「供給服務」、「調節服務」、「支持服務」和「文化服務」四大範疇。導賞團將以城門水塘集水區的生態系統為實例,與市民分享「生態」如何為人們提升水質、平衡水量;如何淨化雨水,過濾水中污染物;如何保護水土,延長水塘壽命……全面了解「水與生態」之相互關係;全方位探索「大自然之最」-集水區。

活動詳情

活動詳情

《網上自助遊》四大主題路線‧多角度認識城門水塘集水區

四條路線約2至7公里不等,難度各異,滿足不同人士需要。每條路線分別設有7至11特色景點,除了文字解說和精美相片,更有DJ彭晴靚聲導航。此外,亦附有路線地圖和交通資訊,作為線上導覽或行程規劃皆可。

綠色力量亦為自助遊路線於〈iNaturalist流動應用程式〉設立「專案」,鼓勵市民到訪自助遊路線,分享發現的動植物。市民只需上載動植物相片至「專案」,綠色力量的專家便會為大家辨認物種,並由市民共同為城門水塘集水區編寫生物圖鑑。

雨水從天落下,經天然河流及引水道匯集至水塘,從山谷河盆至水塘的整個收集雨水範圍稱為「集水區」。香港集水區面積達30,000多公頃,佔全港三分一土地面積,大部分範圍與郊野公園重疊,發展和活動均受嚴格規管,造就了多元化的生境,並孕育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與此同時,良好的生態進一步提升水質及穩定水量。水與生態,互惠互利,密不可分。

由環保團體綠色力量主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賽馬會「集水成自然」教育計劃,帶領市民認識本地集水區,了解「水與生態」之相互關係。計劃為期三年,首年以城門水塘集水區為主題,舉辦公眾導賞團,現正接受報名。此外,主辦單位特別製作了4條不同主題的網上自助遊路線,引領大眾深度認識城門水塘集水區。

《公眾導賞團》漫遊城門水塘:探索生態‧認識集水區

城門水塘始建於1923年,集水區總面積達2,400多公頃,風光明媚,生態豐饒,多條大小河溪貫通其中,全年水流充沛。導賞路線全長2.5公里,沿水塘而行,一同認識城門水塘集水區的生態資源與自然風光,更會途經當年建塘遷村而遺留下的石乪遺跡、昔日抗戰軍事設施及多個水務設施,深入了解當中的人文歷史故事。

導賞團最特別之處,將引領市民認識集水區的「生態系統服務」。「生態系統服務」一詞始於1970年代,意為「人類在生態系中獲取的利益,包括有形與無形的得益」,一般可分為「供給服務」、「調節服務」、「支持服務」和「文化服務」四大範疇。導賞團將以城門水塘集水區的生態系統為實例,與市民分享「生態」如何為人們提升水質、平衡水量;如何淨化雨水,過濾水中污染物;如何保護水土,延長水塘壽命……全面了解「水與生態」之相互關係;全方位探索「大自然之最」-集水區。

活動詳情

活動詳情

《網上自助遊》四大主題路線‧多角度認識城門水塘集水區

城門水塘因交通便利,一直是市民的郊遊熱點。綠色力量特別規劃四條不同主題的自助遊路線,讓市民以生態、歷史、水務角度,重新認識這個熱門郊遊地點。

四條路線約2至7公里不等,難度各異,滿足不同人士需要。每條路線分別設有7至11特色景點,除了文字解說和精美相片,更有DJ彭晴靚聲導航。此外,亦附有路線地圖和交通資訊,作為線上導覽或行程規劃皆可。

綠色力量亦為自助遊路線於〈iNaturalist流動應用程式〉設立「專案」,鼓勵市民到訪自助遊路線,分享發現的動植物。市民只需上載動植物相片至「專案」,綠色力量的專家便會為大家辨認物種,並由市民共同為城門水塘集水區編寫生物圖鑑。

喜愛大自然的你不要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