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上周宣布出售榮耀手機業務,背後情節不簡單,非因美國半導體制裁打壓有效,而是要跟美國玩舖大,大到美國不能玩。轉捩點是華為進軍汽車。

華為發布智能電動車解決方案。(網上圖片)

華為發布智能電動車解決方案。(網上圖片)

提出以汽車產業帶動工業科技、城市化發展以推動經濟的是一位高人,他就是1933年出任德國總理的希特拉,他公布建造全國高速公路,同時提出「人民汽車」的藍圖。BBC回顧當年歷史的報導︰「這種車必須能載兩名成年人,三名兒童,時速100公里,而且還必須便宜,不能比摩托車更貴。」目標是德國每家每戶都能擁有私家車。二戰令德國末落,但美國50年代就憑汽車帶來社會與經濟繁榮,接著就是日本。

很可惜,中國就是一直落後,沒有經歷汽車繁榮,技術更難追上歐、美、日。1992年,中國火箭專家錢學森看出中國潛力開始展現,他致信時任副總理鄒家華談及國產汽車前景,提到從環保角度,「我國汽車工業應跳過用汽油柴油階段,直接進入減少環境污染的新能源階段。」此外,中國市場規模有優勢(1992年中國汽車生產為1000萬輛,2020年估計為2250萬輛),更重要的是進入電動車時代,技術從頭再來,「外國也在同樣階段,並不比我們領先多少。所以國家要組織力量,中國有能力跳過一個台階,直接進入汽車的新時代!」

汽車發展一如錢學森所料,環保因素令燃油汽車走到盡頭,傳統的汽車製造廠累積起來的造車技術,對電動汽車不起作用,電動汽車王者是成立不足20年的Tesla,在馬斯克領導之下,注入嶄新的資訊科技、人工智能概念,把電動汽車重新定義為一台「智能移動終端」,各大廠商也為之開竅。

平治母公司戴姆勒主席康林松(Ola Kaellenius)日前表示,將以製造iPhone的原理營運,為市場提供軟件化服務,計劃2024年推出汽車作業系統,以及相關的App,隨時讓用戶升級和取得不同功能。大眾CEO迪斯(Herbert Diess)說:「我們將接管過去為我們提供軟件的供應商,大眾未來的商業模式更像一家手機公司。」

中國是最大汽車市場,隨著最先進技術的Tesla到上海設廠,以及所有歐、日傳統大車廠也在中國布局,當大家像製造iPhone般營運,你估計有什麼結果出現?情況一如蘋果在中國製造之後,中國成為全球產業供應鏈,原本技術平平的國產手機,受惠於技術轉移,紛紛出現了世界排名前列的品牌,從華為到小米,OPPO和 vivo。

華為轉賽道,特朗普有何對策?(AP圖片)

華為轉賽道,特朗普有何對策?(AP圖片)

華為看準了百年一遇時機,10月正式發布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HUAWEI Intelligent Automotive Solution),願景是「把數字世界帶入每一輛車」。據悉,這個新業務由主管華為手機、「鴻蒙」作業系統的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負責。有理由相信,華為把重要的榮耀手機業務出售,是金蟬脫殼,卸下芯片被禁制的壓力,同時套現約1000億元人民幣,這可用於研發電動汽車技術,包括芯片和軟件。華為重心業務將從手機轉到更大的一部手機——「智能移動終端」,愈玩愈大之餘,既推動國產汽車發展,也教美國首尾不能顧及,極限施壓變成盲禁亂壓。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