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無限輪迴vs一刀了斷

博客文章

無限輪迴vs一刀了斷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無限輪迴vs一刀了斷

2020年11月23日 19:29 最後更新:19:30

香港第四波疫情又再爆發,由跳舞群組形成的超級感染群體,不斷擴散。

香港的抗疫狀況令人感到相當無奈,出現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只透過嚴厲的限制措施以及市民的自覺防疫去抑壓,但是每次放寬限聚個多月,下一波疫情又因限制措施放寬而殺到,形成一種時好時壞的無限輪迴。

由於政府最強有力的防疫措施就是限聚令,這種一招了的做法,亦做成多方面嚴重的影響。

1. 在經濟民生的方面,令到經濟活動半停頓,任何大型少少的活動都搞唔成,下月中舉辦的書展又勢將泡湯,本月底政府的保就業措施一屆滿之後,大規模的裁員潮及減薪潮即將殺到。

2. 沒完沒了的限聚,減少人際社交接觸,令人的抑鬱情緒大增。近日很多家庭集體自殺個案,恐怕和這種壓抑性的社會氣氛有關。

面對這樣的狀況,應對疫情有上中下策。第一,下策,像目前的狀況那樣,不作重大改變。政府的思維方式予人「等運到」的感覺,希望捱一捱就過去,雖然口講是嚴陣以待,但實在擺出來的陣是相當不嚴,背後的擔憂過分強制的措施會惹來影響自由的政治質疑。

政府一個主要寄望,是以為疫苗一出,就會雨過天青。其實這只是一種幻想,有疫苗後政府會不會強制要求全民打疫苗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連強制全民檢測都不敢做,又怎會叫佢叫人強制打入侵性的疫苗呢?

有調查顯示,只有三成市民願意注射疫苗,如果疫苗是國產的話,更加只是有一成多的市民願意注射。未來可預想,可以大量供應香港的多數是國產疫苗。如果政府並無強力的措施要求,估計香港只有一兩成人注射疫苗,其他八九成人繼續可能感染,試問又怎可以令到疫情停止呢?所以寄望一有疫苗就全面好轉,其實只是空想。

公平一點講,政府的抗疫措施都不是全無改進,只是以一個極其緩慢的學習過程在改進中,例如:過去完全無做過強制全民檢測,結果就做了一次全民自願性檢測;又例如過去任由市場決定自願檢測的價錢,攪到要千幾二千元先可以做一次檢測,政府慢慢介入,終於現在提供了四間自願檢測中心,市民一有懷疑就可用240元去做檢測;又例如過去完全不做強制檢測,而家就終於修改法例在指定群組開展強制檢查。但政府行得太慢,追不上病毒的傳播速度。病毒無眼,不會理你的政治考慮,亦不照顧人們的感受,政府若非以急行軍的方式,快速應變,病毒就會不斷摧殘整個社會,所以用那麼緩慢的方式去學習改變,實為下策,難以逃脫如今的無限輪迴。

第二,中策,嚴防輸入。香港最近這兩波疫情的源頭都是外來輸入,按學者的調查,隨基因排序顯示第三波疫情的主要源頭是由菲律賓、巴基斯坦船員和哈薩克機組人員船員。而最新一波波疫情的主要源頭是尼泊爾回港者的病毒。採取最嚴厲的方式堵截源頭輸入,是社會成本最低的方法。

參考國內的做法,絕大多數外來人員都要進行強制14日的隔離,隔離從一入關開始,做統一控制,坐專車去隔離酒店,14日內完全不可以離開,亦都不會讓家人探訪接觸;如果有自己居所的,在大城市經過7日的強制隔離後,就可以有7日在自己居所隔離,但所有居所內的人都要搬離,以及要在居所門口裝CCTV鏡頭,隔離者根本無辦法離開。

反觀香港真是對外來人士的防控,真是相當寬鬆,外來人士去酒店並無專車接送,只是自行乘搭的士,令人懷疑很多的士司機群組的感染,都是由此途徑而來;而香港亦都無專屬的隔離酒店(相信是怕區內居民反對),所以入境人士和有可能跟享受Staycation的市民,住同一間的酒店,在酒店的公共地方,例如電梯,就有機會互相傳播。香港亦都無嚴厲防範探訪的措施,即使現在想要立例禁止,但是如何執行都是一個好大的問題。最近的闊太染疫事件,就傳聞是探望隔離的孩子感染。雖然未知真相,但香港的隔離方式如無掩雞籠,的確有極大問題。

早前還見到有政府消息人士在報上放風,話預計第四波疫情會隨着聖誕假期回港的留學生而爆發!既然政府明知留學生回港會引爆疫潮,1. 為何不呼籲留學生暫時不要回港;2. 為何不採取極其嚴控的嚴厲的隔離措施阻止?例如採用內地的隔離措施,嚴格控制輸入個案。

政府應找專屬的酒店作隔離用途,用專車運送隔離人仕入住指定酒店,已經是刻不容緩的外防輸入措施。

第三,上策,食套餐,全面仿效內地進行的防控方法,除了上述的嚴厲隔離入境人士之外,還要做全民檢測及使用健康碼。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到希望在國際上推動健康碼的互認,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國家,和中國進行健康碼互認,然後如果大家防控疫情的狀況理想,就可以逐步做到免隔離通關。

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但由於政治原因,特區政府怕被人說侵犯私隱,根本不敢推行健康碼。其實全民檢測是可以同健康碼互相配合,理論上全民檢測可以口頭講不是強制性,但是在疫情一到,即時進行全民檢測之後,通過檢測的市民就可以獲得健康碼的綠碼。而政府都要立例規管主要公共場所,例如餐廳等處所,都要掃健康碼才可以入場,沒有進行檢測的人,就不可以進入這些公共場所。有些人真是好怕自己檢測時的基因被外星人偷走的人,或者根本不需要外出,他們可以不進行檢測;但需要外出的,就需要檢測。透過這種措施,有機會做到七成以上做全民檢測,就可以快速將感染者找出來,有辦法高效清零。

香港政府以不清零為目標,不採取一刀切的方法,香港市民因為政治理由而不接受這些有效抗疫方式,就只會令到香港墮入停停開開的悲慘輪迴,不單止影響經濟﹑影響就業﹑亦影響自己的情緒,最後所有人都受害。香港人要明白,長痛不如短痛了。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一個陀槍的債仔

2024年04月24日 19:14 最後更新:20:55

一個負債累累的債仔,被逼到走投無路本身已經得人驚,一個陀槍的債仔就更可怕。

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前夕,美國官員又出來放料。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等多家外媒本周二(4月23日)引述消息指,美國正起草制裁措施,切斷部分中資銀行與全球金融體系的連接,為布林肯訪華增加籌碼,希望可以阻止內地對俄羅斯軍事生產商的商業支持。報道引述美國官員指,以銀行作為制裁對象,是為行動升級的備選方案,以防外交措施未能說服中國限制對俄國的出口。

雖然路透社在當天晚些時候報導,引述一名匿名美國官員說,美國尚無實施這些措施的計畫。

但美國放料施壓的手法已相當露骨,這也是美國的慣技,在進行外交談判之前,先將自己的嗓門提高八度,惡人先告狀,指控對方。早前美國財長耶倫訪華前夕,就提出「產能過剩論」,同時開始拋出「中國向俄羅斯輸出軍民兩用產品以支持俄羅斯」的指控。今次布林肯訪華前夕,就將「支持俄羅斯論」升級,恐嚇要制裁中資銀行。

分析美國行事動機主要是「觀其行、不用聽其言」,因為她的言論與實際行動很多時是十分脫節的,美國講起和中國接觸,表面上會提出一些大義凜然的理由,例如設置護欄,負責任的管控和中國的競爭,避免競爭升級為衝突云云。但實際行動時美國有其自利的圖謀。

拜登政府想要什麼?估計主要考慮兩個方面。

第一,找人接美債。美國過度借貸風險不斷升溫,現在美國國債以每100日上升1萬億美元的速度急速膨脹,現在美國國債的總量已經達到34.6萬億美元,每個月要大量推出國債入巿場借錢。近日美國通脹回升,聯儲局減息的預期急速冷卻,市場債息急升,債價下跌,美國發債更加舉步維艱,所以急欲逼迫中國多買美債。

近年中美關係轉差,中國大方向是不斷減持美債,截止去年9月,中國連續6個月減持美債,令美債持有量降至7781億美元,在一年多之前2022年3月,中國的美債持有量還有超過1萬億美元,到去年9月中國美債持有量首度跌穿8000億美元大關。

不過,去年11月在美國三藩市舉行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當時中美兩國已經開始緊密聯繫,安排中美領導人會晤。與此同步,中國去年10月減持美債的數量開始減縮至85億美元,到11月中國掉頭增持124億美元美債,結束連續7個月的拋售。12月,即習拜會開會之後一個月,中國繼續增持美債343億美元。

不過到今年1月開始,中國就掉頭減持,一月減持186億美元美國國債,2月再進一步減持227億美元,持有美債的規模進一步接近低位,這從一側面反映,習拜會之後中美關係沒有實質的改善,所以中國由今年1月開始再度減持美債。美國財長耶倫4月急於訪華,之前拜登要求和習近平通電話,相信都是帶著希望中國增持美債的要求而來。

第二,為選舉鋪路。美國還有半年就進行總統選舉,競爭開始進入百熱化階段,如今外界一致看好特朗普,拜登陷入苦戰。拜登政府明顯是想推動兩個議題以重振聲望。1. 顯示美國有全球領導力,例如再度力撐烏克蘭; 2. 推動反華議題,顯示敢於和中國對抗。近日民主黨和共和黨,捆綁禁制TikTok的法案和援助烏克蘭法案。最後眾議院通過超過600億美元的援烏撥款,拜登就想將烏克蘭這個死議題「玩返生」,大力吹噓中國支持俄羅斯,藉機向中國施壓,顯示自己還在領導全球,順便搞壞中國和歐洲的關係,更可轉移美國支持以色列在加沙開戰引發人道危機的注意力。

美國政府吹什麼風都可以,如果真去制裁中國的銀行,切斷它們和美元支付系統的連繫,等於是放一個金融核彈,會有嚴重後果。

中國的態度是吃軟不吃硬,你讓步,中國就釋放一點善意,多買一些美債。你玩強硬,中國可以更硬。有人說中國可以全面禁止向美國出售稀土,切斷芯片的製造,但其實中國拋售美債,美國會更傷。如今在這個高息期,如果中國急速拋售美債,就會令債價快速下跌,債息急升,更加可以攞美國拜登政府的命。

說到底,一個陀槍的債仔,仍然是債仔,她不應惡過債主吧。所以美國儘管放料向中國施壓,但如果美國真的想取得實質成果,就只能各讓一步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