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市中小學擬提供課後延時服務的消息,在家長中引起熱議。

據深圳教育局發佈的《深圳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後延時服務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信息,課後延時服務有如下特點:

正常上課日的下午,延長兩個課時; 服務內容為自主作業、教師答疑,就近去少年宮、美術館、社區活動中心等活動; 不得給學生佈置任何形式的作業,不得統一補課或變相統一補課; 由學生及家長自願選擇參加,學校不得收費; 教職工可以參與,按照每人每次不低於150元、不高於300元給予補貼。

消息一出,有人舉雙手贊成:「希望全國推廣,小學生放學太早而家長996實在太崩潰了。」有人眉頭緊鎖:“增加老師負擔,孩子在校時間過長,沒有自由活動時間。”

學生放學(圖源:網路)

深圳的「校內延時服務」提法,並非首次。

早在2017年,教育部就出台過《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鄭州、武漢、北京等城市均有「試水」。

以島叔所在的北京為例,2018年9月起,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校內託管班」已覆蓋全市,託管班內容與深圳相似:自放學至下午5點半,學生可被託管給學校;學生、老師自願參加;政府財政給補貼,學生不收費,老師有補助。

可是,幾年過去了,校內託管班的推進並不順暢,家校之間意見很難統一。集中的矛盾點還在於不少校內託管班只負責看孩子,不負責督促寫作業,也缺乏興趣活動。家長兩相比較,有些就會繼續選擇校外託管。相比來說,深圳的規定在服務上體現得更用心。

作為熊孩子的父親,島叔絕對支持延遲放學、校內託管。爆肝熬夜後送娃上學已屬不易,更何況下午3點半狂敲鍵盤趕稿時,還要變出分身接娃回家,這咋可能呢?

老人能幫忙倒還好,要是幫不上,島叔也只得腆著臉請假去接,或掏銀子送娃去社會託管機構了。

關鍵是,如果有了延遲放學的2小時,島叔的時間安排就從容了,不必從早到晚連軸轉。大家可能還記得,島叔每晚要給孩子批作業,偶爾幫娃訓練柔韌性,下了班還要上鍾。

所以,延遲放學對島叔來說,是冬日裡的暖陽,是握在手裏的幸福。它讓島叔有喘息空間,讓家庭、工作更協調。

對孩子來說,延遲放學是變相減負。沒有延遲放學的時候,不少家庭(主要是雙職工家庭),會給孩子報校外培訓班,以教代管。

北京有數據:實行校內託管之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上百萬人,70多萬學生參加校外培訓。課外班作業也不少,疊加學校作業,學生負擔越來越重。

課外班負擔不輕,安全問題也屢屢出現。教育部2018年摸排校外培訓機構38.2萬家,發現存在問題的有25.9萬家,佔比約67.8%。這麼高的比例,加上巨大的學生基數,風險隱患著實不小。

家長接孩子(圖源:網路)

延遲放學,離不開一個重要角色:教師。很多人擔心,家長是減負了,老師卻增負了,這個政策能推得下去嗎?

有小學校長直言:「老師也有家庭、孩子,有老師通勤往返時間甚至3小時以上,平時備課任務繁重。若因參與課後託管精力體力跟不上,反而影響正常教學,得不償失。」

事實上,從已實行延遲放學的地區來看,教師增負情況不像很多人想像得那麼嚴重。

並非所有學生都要延遲放學。有老人幫忙、家長工作時間有彈性甚至有全職家長的家庭,幾乎都沒有託管需要,離家近的高年級學生則可以自行回家。

島叔孩子的年級共8個班,參加託管者不過20餘人,一位老師就看得過來。再不濟,還有社會力量可以參與,比如深圳的徵求意見稿提到:按規範程序適當引入社會機構為學生提供課程服務。

這樣一來,教師負擔沒有增加太多,家長負擔減輕不少,學生負擔大致不加不減,畢竟作業在家做和在學校做都是一樣的。

多說一句,延遲放學、校內託管,主要針對家長因工作無法接送、無其他人照看的孩子,照料、看顧是關鍵,高質量完成作業甚至習得諸多才藝可能不是當下能實現的目標。

延遲放學雖好,託管孩子不易。教師參與託管,一定程度上是奉獻。因此,充分照顧教師意願、在物質或精神層面給教師以激勵,十分必要。家校之間更需要多溝通、換位思考,畢竟教育孩子缺了哪一方都做不好。




神州快訊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