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障人士福音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香港有十五萬聽障人士,但不乏不認識文字,只會手語的聽障人士,有時或有溝通不便的情況。有機構就獲批政府的創科生活基金,取得近四百萬研發出「聾健同行」手語交流系統應用程式(App),提供中文書面語句轉化成成手語片段,輸入書面語句後,會重組和播放出手語片段,而程式也另設情景語句播放及手語學習功能。機構就希望促進聾健共融,程式將於十二月正式推出,並將惠及三千五百人,包括聽障及公眾人士。

路德會服務經理劉興俊(中)及言語治療師陳子鈞(左)等,展示「聾健同行」手語交流程式。資料圖片

路德會服務經理劉興俊(中)及言語治療師陳子鈞(左)等,展示「聾健同行」手語交流程式。資料圖片

下月推出 冀聾健共融

聽力健全者可以從語境和身處場地區分用字,路德會啟聾學校言語治療師陳子鈞表示,手語並非逐字逐句打出來,而是配合表情、環境及情景下,形成不同表達。他指不同年齡或群體就各詞彙有不同打法,如常用的「港鐵」為例已有三種打法,而「紅色」打法也有分歧,分成打直手指向下掃嘴唇,以及打橫掃嘴唇,不過香港目前無不合文法或官方手語。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路德會服務經理劉興俊就指,路德會有聾人服務單位,日常接觸下,見到聾人的需要,希望計畫可促進聾健同行,而他們一直都有探索如何促進聾健同融,如十多年前成立手語字典,有系統地記錄並讓大眾學習手語。

早前機構取得創科生活基金批款,研發出程式「聾健同行」。他們希望促進聾健共融、手語普及化及強化手語教育,並透過手機應用程式的三大功能,包括提供日常手語情景句子,轉譯有趣味的句子,並有學習手語日程。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程式中最特別為轉化功能,團隊之前拍攝大量手語片段,透過語意分析系統,當用家輸入不多於二十字的書面句子,程式會分析及拆解,從資料庫找出片段重組和播放。他們期望程式未來會有八千九百條詞組片段,涵蓋日常用語。

而程式也有預設情景範疇,大眾可選擇不同情景與聽障人士溝通,如「銀行」情景,透過選擇片段「你想存款、提款還是轉帳?」會播出手語動作,方便交流。機構又指新增「防疫日常」,包括「入餐廳前要量體溫」,促進聾健共融。香港有不少人有興趣學習手語,程式兼備導引手語學習功能,可讓用家設計他們的日常手語學習計畫。

因應不同群體有不同手語打法,匯聚了不同背景的聾人團體成立開發小組,共商手語打法,選出合適方法,他們強調冀透過計畫找出打手語的最大共識,並非定義用甚麼打法,又或「做龍頭」,希望大眾可更認識手語,方便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