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生命是場華麗的錯覺

博客文章

生命是場華麗的錯覺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生命是場華麗的錯覺

2020年12月23日 18:31 最後更新:12月24日 10:11

「生命是場華麗的錯覺,時間是賊,偷走一切。」五月天在歌曲《如煙》裡輕唱。

對於參與去年那場暴烈運動的年青人來說,去年的確幻化很多錯覺。

猶記得去年「十—」,我在北京參觀建國70年慶典。當時的北京和香港,就像兩個世界。北京歡欣喜慶,香港戰火連天。

當時早已傳出一個陽謀,要搞大「十一示威」,要逼警察打死人,要令「十一」由國慶變成「國殤」。這場陽謀按著劇本發展,幕後自然有大導演。

十一當天,整日都是激烈暴力示威、掟汽油彈、封路、襲警不絕,就是要逼到警察不開槍不成。結果在當天早上的旺角,和下午的荃灣,真的有警察開槍。中五學生曾志健在追打一名倒地警員的時候,另一名擎槍警員上前制止,曾志健用手中棍子擊打警員持槍的手,結果警員開槍還擊,曾志健胸口中槍,傷勢雖然嚴重,但並未致命。

習主席當天早上主禮的時候,眉頭繃緊,到晚上才面露笑容。香港這場人為導演「國殤」大戲,並未成功。

我很不明白,一場盛傳要逼警察開槍的陽謀,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年青人參與,扮演送死的配角?直到昨天看到曾志健棄保潛逃,媒體登出他的訪問,才恍然大悟。

曾志健和另外3人於10月27日到美國領事館求助。幾人曾經入內,但只逗留了十分鐘,美國領館職員以「無法幫忙」為由,要求他們離去,曾志健感覺被出賣,現在的確感到後悔。他說:「如果知道美領無法幫忙,當日就不會孤注一擲了。」

就是美國,鼓勵了這些年青人拼死上街。曾志健被控暴動罪,若然認罪服刑,可能關禁3到5年。但如今四海逃亡,就這樣浪擲一生。今年至今已有180名港人在海外尋求庇護,當中包括很多政治明星如羅冠聰、許智峯、黃台仰等,這個海外流亡分子的代言人市場,已經十分擠擁。

曾志健去年犯事時18歲,正重讀中五,其學業成績可想而知,英文程度亦可預估。在這個擠擁的流亡分子市場中,他恐怕很難出人頭地,未來的人生相,會相當坎坷。

生命本來就充滿錯覺。

一、曾志健的錯覺。還是中五學生,成為蒙面上街黑暴,主要是源於一種錯覺,以為有美國靠山,在香港搞革命,很容易會成功,即使失敗,亦可以投奔美國。他想不到即使踏入了美領館這片美國領土,還是會被趕出來。

二、美國的錯覺。美國向中國發動貿易戰,大力支持香港的暴力抗議,前提是以為是中國不敢反抗,誰知中國以牙還牙,在貿易戰上與美國全面對抗,在香港問題上也寸步不讓。今年7月,美國總統特朗普關閉中國駐侯斯頓的領事館,中國馬上關閉美國駐成都領事館作回應。到今年10月27日曾志健登門求助時,在香港的美國駐港澳總領館正十分擔心,8月美國宣布制裁11個中港官員,如果中國一聲令下,要關閉香港美國總領館報復的話,那怎麼辦?在這個敏感時刻,接收一名沒沒無聞的中五學生,冒著再得罪中國、可能被逼關閉領事館的風險,這條數好容易計。所以不用10分鐘,就將曾志健他們掃地出門。

三、老師們的錯覺。很多老師聽信了戴耀廷的「違法達義」歪理,胸懷理想,一心追求民主自由,在中小學內,大力散播暴力抗爭思想,鼓勵學生上街,以為明天就可以爭取到純淨如水的民主自由。先不論這種東西是否存在,過去一年,把香港打散,什麼也爭取不到,只爭取到《港區國安法》;沒有令學生成為偉人,還把學生變成了階下囚,或者終生漂泊海外的流亡人士。作為老師,於心何忍呢?

「就讓我跟你好好唱一輩子戲?」腦海中浮現了《霸王別姬》裡的這句經典台詞。

程蝶衣想唱一輩子戲。

程蝶衣想唱一輩子戲。

時間是賊,偷走一切,只是想不到偷得那麼快。想起那些出走的人,他們想在香港唱的革命大戲,不但唱不到一輩子,只唱幾個月就散場了。

如今,已經到了夢醒時分。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不讀書,就輸在起跑線

2024年04月18日 18:35

我認識很多家長經常在探求如何為子女考進名校的方法,以為進了名校,就可以贏在起跑線,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我愛做田野調查,有時與一些成功人士吃飯閒聊時,總會了解一下他們成功的因素是什麼,發現成功人士是否出身名校只是一半一半,讀普通學校甚至「雞校」的名人,所在多有。另一個有趣發現,成功人士通常都很有好奇心,知識面廣博,較多人有一個特性,就是都喜愛讀書。

第一,犬父無虎子。很多家長認為入名校可以確保成功,經常講「阿仔阿女,你要勤力啲讀書,考間好學校」。但爸媽講這幾句話時,可能自己正在打機或煲劇。亦有很多父母一放假就去旅遊玩樂,但就逼子女讀書。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那怕是多反叛的孩子,很諷刺地他們只是在重複父母的行為模式。不愛讀書的爸媽,怎能叫孩子讀書呢?

第二,大學小學化。智能手機普及,令讀書的風氣銳減,因為用手機作各種消閒娛樂的時間大幅增加,人總不能靜下來,更沒有興趣看書。20年前我曾在大學兼職教書,已經發覺當時學生開始無甚好奇心,上堂提問的只是少數。學生不帶著問題進課堂,能夠從課堂拿到東西走的人就很少了。

現在大學生可以對老師評核,老師為了遷就學生,就用學生最適應的方法,不只上課有PowerPoint(簡報),而且寫得極其詳盡,還將詳細的PowerPoint發給學生, 課堂上包括什麼書本的知識,PowerPoint有一兩版介紹重點,大學生不用讀原著,考試前只要背好PowerPoint,就可以攞A。更有甚者,由於學生不提問,有大學老師為了鼓勵提問,就會向提問的學生派貼紙,下課時就叫學生把貼紙貼在名單上,就可以加學生上課的參與分。提問派貼紙,恐怕是一種對小學生的教學方式,但這就真實地出現在本港著名大學的課堂當中。我不怪老師,他們也只是適應現實,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大學小學化,的確是一個嚴重問題。

學生讀書少、知識水平低、思想深度淺,將來不要說成功,就想解決工作時遇上的實際難題,也不容易。因為要破解真實的難題,和上學背PowerPoint攞高分的方式很不一樣。我就聽過真實的例子,即使拿一等榮譽的名牌大學畢業生,開始工作時也是完全手足無措,因為他根本完全沒有解難的經驗,亦都很不適應不是背書就可以攞A的實際工作環境。

第三,好奇就會贏。人類進步源於有好奇心,想改變現有的生活,所以研究改善現有生活的方法。猩猩知道椰殼裏有很好味的椰汁椰肉,但椰殼很堅硬,不知道怎樣打開它。不知從哪時開始,一隻猩猩發明了用石頭硬敲椰殼的搵食方法,成功吃到美味的椰子肉,其他猩猩爭取倣效。之後代代相傳,用石頭敲碎堅果,就是小猩猩成長時可能要花幾年才學習到技巧。第一隻打破椰殼的猩猩真的很有好奇心,其他猩猩靠的是學習。

我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那時候心中經常問兩個問題,第一,為何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可以成功,中國1898年的百日維新卻失敗呢?第二,為何中國共產黨被國民黨兩次圍剿,人數所剩無幾,最後竟然可以以少勝多,成功打敗國民黨解放全中國呢?我看很多書籍,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我讀大學的時候,中大學生會在一本送給學生的記事本的封面上,印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相信現在已經很少人有這種情懷,但總可以「為成就人生而讀書」。

政府已經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由20號開始就有一連串「香港悅讀周」活動,希望爸爸媽媽 可以和孩子一起,拿起一本書,一起讀一讀。孩子的成功人生,將會由閱讀開始。成年人當然還可以有N種愛讀書的理由。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