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外媒報道,中國造艦能力,是四年造出相當於英國或法國海軍規模的艦隊。這是近二十年來才成長起來的。

五十年代一窮二白,稍大一點的艦艇造不了,只能向蘇聯買。第一批是四艘二手驅逐艦,1800噸的”鞍山"級,即蘇聯在二戰前委托意大利人設計的"7型"驅逐艦,北約命名”高爾基"級。130火炮,魚雷發射器,典型的三十年代技術。據說買入價是"十七噸黃金“,折合每排水噸2900美元,這是十多年艦齡舊艦,折合新艦,是每排水噸6000美元以上,並不算"友好價“。

當時蘇聯在售艦方面,對中國很吝嗇。它其實有更好的軍艦,如1.9萬噸的"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六零年前後贈送一艘給印尼,後改名"伊裏安"號。且看,寧送印尼亦不惠及中國!

九十年代中期,中國海軍和周邊國家實力拉開,日本"八八艦隊"(一個艦隊有八艘驅護衛艦,八架直升機)建成後,要發展實力更強的"十九艦隊"。韓國也急起直追,分三階段發展KDK驅逐艦,發展完成後有幾艘九千噸級的"神盾艦"。臺灣則從法國引進六嫂"拉斐特"隱形護衛艦,又以美國"佩裏"級為參照,建造六艘"成功“級驅逐艦,又有意向美國買為級伊朗建造的八千噸"基德"級驅逐艦。而當時大陸,只有兩艘四千二百噸的052A,處於同一技術水平,十多艘"旅大"級顯得落後,較新的"江衛"級護衛艦僅2千餘噸,難以抗衡。整個九十年代,海軍靠潛艇及海航部隊支撐大局。

當時蘇聯已解體,“休克療法"令俄羅斯亂套,混亂不堪。船廠建了戰艦,軍方無錢接收。船廠困難到工資發不了,電費也無錢交。一些已建成及快建成的軍艦,正積極找買家。

經過談判,中國以8億美元買入北方船廠的兩艘已建成的兩艘"現代"級驅逐艦,平均每噸5.04萬美元,僅及同期西方軍艦的五折左右。兩艦於2000年交付,立即加入東海艦隊。之後,又以十五億美元買入兩艘最新改型的現代艦,這包括所有的雷達、電子繫統、火炮、近防繫統、對艦及對空導彈的技術轉讓。

四艘"現代"艦使東海艦隊實力大增。更重要的是,"音樂臺"頂板雷達,"日炙"反艦導彈,"施基利"艦空導彈,"卡什坦"近防系統及130主炮,都是八丶九十年代的技術水平。在這個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國產裝備,使我國在不足十年內,發展成不遜於歐美海軍的武器系統。所以,就放開手腳大造六、七千噸及萬多噸的大軍艦了!




郭倩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