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疫情記者會上,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透露,今天(24日)香港新增確診宗數由前一天的53宗回升至71宗,年齡8至91歲,33男38女,10宗輸入個案,有3宗來自英國,61宗屬本地感染,30宗源頭不明,比例升至49%,仍然相當高。
今日有50多宗初步確診個案,比昨天的40多宗為多。顯示疫情走勢仍未回落。
3宗與已發現群組有關的,當中1宗來自沙田一田超市群組,累計23宗;一宗來自藍田隧道地盤群組,累計25宗。
屋苑確診群組,新增1宗來自富山邨富仁樓1單位,瀝源邨榮瑞樓亦有3個單位有確診,其中兩個單位是對面,1個是在另一樓層,兩棟大廈都需要強制檢測。
張竹君。港台圖片
張竹君指出,仍有接近一半的本地確診病例源頭不明,其中有很多均沒有病癥,呼籲大家在假期親友聚會,一齊吃飯時要加強防疫,並盡量減少聚會。
醫館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表示,過去24小時,醫管局系統接收77位確診者,再多3人死亡,是71歲屯門醫院男病人,92歲瑪嘉烈醫院男病人,及86歲東區醫院女病人,至令共有135人死亡,其中131人在公立醫院死亡。再多91位確診者康復,累計7203人康復出院,有980人留院,61人危殆,61人嚴重,863人情況穩定。負壓床位有1241張,使用率66%,負壓病房有681間,使用率73%。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特區政府財赤達千億,有報道指在創科技及工業局知會本港5個研發中心,資助將在2028年終止,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今天在《巴士的報》論壇上說,這說法不是太準確,香港在創新科技投入的資源只會愈來愈增加,不會減少。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今天在《巴士的報》論壇上說,香港在創新科技投入的資源只會愈來愈增加,不會減少。
今天有報章專欄指,創科局早前知會本港5個研發中心,即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以及汽車科技研發中心, 政府對它們的資助僅止於2028年,3年後5個中心都要自負營虧。報道引述知情人士稱,有研發中心內部人士感到「前路茫茫」。
孫東表示,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改革創新,特區政府從去年開始已對香港的創科生態的布局做研究,包括就公營研發機構的定位,重點發展的方向、策略均作審視。他說,有些覺得要繼續堅持,如專注於科學的應用,以至最後產品的落地的研究,不僅不會調整,還會繼續加大支持的力度。
他說,有些就要檢視,視乎跟未來整個發展藍圖,大方向契合度有多高。實際上部份已作了調整,例如有兩個中心將進行一些整合,一個是香港生產力局,另外與一個應科院做一些整合。
孫東說,過去這兩年來,特區政府很多新的措施,實際上都是加速未來幾個大方向,包括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微電子,芯片等等,都是香港未來重點發展的方向,而且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發展平台。
孫東說,過去這兩年來,特區政府很多新的措施,實際上都是加速,未來幾個大方向。
他表示,增加的同時,必然會做一些調整。在調整的過程中,最關心的是,怎樣保住這批人才。因為現在這些中心,很多人都是香港很難得的人才。而且是除了大學之外,人才密度最高的地方。所以政府一定要把這些人才留住,通過各種各樣的平台。「今天的調整,是為了明天更大踏步的前進,香港的創科資源只會愈來愈增加,不會減少。」孫東說。
孫東又提出未來10年香港創科的願景,他說,首先期望創科產業佔本地經濟規模的比例達到5%,過去一年香港製造業值超過2400億元,按年增加12%,去年製造業增加值300億元,較前一年增加6%,去年經濟如此不景,但製造業產值取得了回歸以來第二好的成績,他期望10年,創科產業規模佔本地生產總值5%。
第二,現時香港在創新科技研發的投入,2022年佔本地生產總值1.07%,孫東認為是太少了,期望到2035年,香港在創科的佔本地生產總值2.5%,如新加坡等國家或地區。
第三,他期望河套區及新田科技園,到時候具有相當規模,在環球佔一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