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24歲港媽湊兩子稱靠綜援過活 被揭「生活都唔差」惹網民反感

社會事

24歲港媽湊兩子稱靠綜援過活 被揭「生活都唔差」惹網民反感
社會事

社會事

24歲港媽湊兩子稱靠綜援過活 被揭「生活都唔差」惹網民反感

2021年01月12日 13:43 最後更新:13:48

節目爆出後網民都有唔同意見。

節目截圖

節目截圖

年輕媽媽於大眾印象是甚麼?小朋友湊小朋友、還是比外界想像中堅強?TVB節目《星期日檔案》日前訪問3名年輕媽媽,其中一名為24歲的晴晴,她育有兩名兒子。現在靠萬一元的綜援過活,沒想到節目爆出後惹來網民反感,認為她沒能力且不做好避孕。

更多相片
節目截圖

節目爆出後網民都有唔同意見。

節目截圖

年輕媽媽於大眾印象是甚麼?小朋友湊小朋友、還是比外界想像中堅強?TVB節目《星期日檔案》日前訪問3名年輕媽媽,其中一名為24歲的晴晴,她育有兩名兒子。現在靠萬一元的綜援過活,沒想到節目爆出後惹來網民反感,認為她沒能力且不做好避孕。

節目截圖

晴晴首次懷孕是16歲,當時男友將話事權交給她決定,惟男方家人得悉後要求她墮胎。於是晴晴就失去第一位孩子,不久之後她懷上長子,今次她和男友隱瞞雙方家長,決定把他生下來。

節目截圖

她坦言,男友和她的關係一直不穩定,原以為生孩子後雙方關係會更親密,但後來男友還向兩名兒子施暴,孩子的情緒也變得波動,更需要媽媽的關注。

眼利網民從節目看到她養3隻貓及用較新型號電話,即惹來反感。網上圖片

她認為結婚後更加沒有安全感,因沒結婚情況下,孩子撫養權是歸於媽媽。「他日有甚麼事,如果我是已婚,我有機會失去兩個小朋友。就算沒有結婚證書,如果覺得很開心幸福,我也覺得沒有問題。」

節目截圖

最後她決定和男友分開,成為一名單親媽媽,每月靠1.1萬元綜援養活一家三口,最多一個月能存1000元。晴晴坦言,若小朋友要看醫生,該月無法存錢外,只差在是否需要問人借錢。

節目截圖

同時,她加入一個非牟利機構組織的「年輕媽媽會」並擔任主席,希望幫助其他同路人、凝聚這一群媽媽,減少社會對年輕媽媽的有色眼鏡,「不要覺得年輕媽媽甚麼都做不到,年輕媽媽是原罪。」

節目截圖

節目截圖

晴晴首次懷孕是16歲,當時男友將話事權交給她決定,惟男方家人得悉後要求她墮胎。於是晴晴就失去第一位孩子,不久之後她懷上長子,今次她和男友隱瞞雙方家長,決定把他生下來。

節目截圖

節目截圖

她坦言,男友和她的關係一直不穩定,原以為生孩子後雙方關係會更親密,但後來男友還向兩名兒子施暴,孩子的情緒也變得波動,更需要媽媽的關注。

節目截圖

節目截圖

她認為結婚後更加沒有安全感,因沒結婚情況下,孩子撫養權是歸於媽媽。「他日有甚麼事,如果我是已婚,我有機會失去兩個小朋友。就算沒有結婚證書,如果覺得很開心幸福,我也覺得沒有問題。」

眼利網民從節目看到她養3隻貓及用較新型號電話,即惹來反感。網上圖片

眼利網民從節目看到她養3隻貓及用較新型號電話,即惹來反感。網上圖片

最後她決定和男友分開,成為一名單親媽媽,每月靠1.1萬元綜援養活一家三口,最多一個月能存1000元。晴晴坦言,若小朋友要看醫生,該月無法存錢外,只差在是否需要問人借錢。

節目截圖

節目截圖

同時,她加入一個非牟利機構組織的「年輕媽媽會」並擔任主席,希望幫助其他同路人、凝聚這一群媽媽,減少社會對年輕媽媽的有色眼鏡,「不要覺得年輕媽媽甚麼都做不到,年輕媽媽是原罪。」

節目截圖

節目截圖

雖然晴晴獨力湊兩兒子,努力去建立他們想要的家,但眼利網民從節目看到她養3隻貓及用較新型號電話,即惹來反感,「拎綜緩可以用iPhone 11和養貓,其實佢生活都唔差呀」、「既然生活咁緊掘點解唔做多啲安全措施」、「靠小朋友養活自己」。

點擊收看《星期日檔案-年輕媽媽的人生有什麼改變?》:

有內地網民在小紅書以「麥理浩徑不要再火爆啦!」為題,痛心呼籲網民要愛惜麥理浩徑環境,「袋走垃圾」!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麥理浩徑被譽為全球最佳行山徑「夢想之路」

港人鍾愛行山,說到本地最著名的行山徑,就不可不提麥理浩徑。麥理浩徑曾獲評為全球二十條最佳行山徑之一,更被譽為全球最佳行山徑「夢想之路」,這條優美行山徑是本港最早啟用的一條長途遠足徑,於1979年10月26日啟用,以時任香港總督麥理浩命名。

小紅書截圖

小紅書截圖

作為本港最長的健行步道,麥理浩徑是香港全長100公里,每逢假日都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行山人士遊覽。不過近日,有內地遊客在行山時發現麥理浩徑滿布垃圾,在小紅書上痛心向網民呼籲要愛惜麥理浩徑及保護大自然!

麥理浩徑不要再火爆啦

日前,有內地網民在小紅書以「麥理浩徑不要再火爆啦!」為題,痛心呼籲網民要愛惜麥理浩徑環境。該網友指自己在疫情期間走遍麥理浩徑全程、衛奕信徑、港島徑、鳳凰徑,當時環境都非常乾淨。行山期間亦不時碰見其他行山人士會在背包掛塑膠袋,一邊行山一邊主動撿垃圾下山。

小紅書圖片

小紅書圖片

事主呼籲:歡迎你們來但請把垃圾帶走

不過事主發現,自通關以後,非常多的遊客去走麥理浩徑,亦令麥理浩徑的沿途垃圾變多。事主指,香港的健行氛圍與環境,沒有垃圾桶沒有巡查人員,沒有那麼多衛生間,但是野外非常乾淨,路上見不到一點垃圾。事主痛心呼籲,希望大家好好保護大自然,「歡迎你們來,但請把垃圾帶走」

小紅書圖片

小紅書圖片

而一眾網民亦紛紛留意支持事主的呼籲,「大自然咁大咁靓,要一起保护才是,不懂乱丢垃圾的是什么心态」、「袋走垃圾」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