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大理五指山遺址位於雲南省大理市太和街道陽南村西,地處蒼山馬耳峰余脈五指山山腳沖積扇,北距太和城600米。太和城是南詔統一洱海區域後建立的第一座都城(739—779年),是南詔早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更多相片

△圖片來源: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圖片來源: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圖片來源: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圖片來源: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圖片來源: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圖片來源: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為配合洱海保護,2020年1月至7月,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大理州文物管理所、大理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對遺址進行發掘,發掘面積6000平方米。遺址發現有春秋戰國、漢晉、南詔、元明等不同時期遺存,主體遺存為南詔時期,發現建築基址14座、夯土台基2處、磉墩155座、石牆63道、踏道3道、溝23道、磚瓦窯2座,出土瓦片40餘噸,瓦當、滴水、鴟吻、有字瓦、陶器、釉陶器等8100餘件,支釘、墊片9200餘件。

△圖片來源: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遺址分為四個考古發掘區,第一、二、四發掘區分別位於沖積扇西部扇頂、中部坡地、東部緩坡,第三發掘區位於沖積扇北部山坳。五指山遺址不僅發現有南詔早期的塔基、高低錯台及移柱造的建築,同時發現有佛像、經幢、善業泥印模、塔模、香爐及字瓦等佛教遺物。從建築結構及出土遺物來看,五指山遺址是南詔都城太和城的重要寺廟功能區。

△圖片來源: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一號建築大殿分為高低錯落的兩台,為形制獨特的內外堂式建築,門廊兩側的南北闕台彰顯了較高的建築等級規格,建築樣式較為罕見。一號建筑西倚五指山,坐落於扇頂開闊處,大殿正對洱海東岸一獨立山體,選址顯然經過精心規劃,與風水堪輿中的案山相吻合。一號建築大殿基址上發現「官家舍利」有字瓦,「官家」應指南詔王或南詔王室,基址上出土的塔模、陶瓶、小型釉陶瓦等遺物或與舍利供奉有關。

△圖片來源: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綜合以上因素分析,一號建築或為供奉有南詔王室舍利的官家寺廟,這是南詔王室喪葬習俗的重要新發現。發掘全面揭露了多座完整的建築基址,這些建築均由正殿、南北廊道、門廊等組成獨立院落,建築充分利用石材做基礎、周邊排水設施完善,磉墩、柱坑等富有特色,遺址較為全面地展現了南詔建築的結構樣式、風格特色,是研究南詔唐代建築的新資料。五指山遺址多處建築基址、塔基等分散佈局,周邊配套有附屬設施,構成一個寺廟建築群,揭示了南詔寺廟佈局特點,是近年來南詔考古的新突破。

△圖片來源: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鑒於五指山遺址的重要價值,大理市政府及時與省、州、市文物部門共同制定保護方案,通過調整規劃、劃撥土地對遺址遺迹保存較好的第一、三發掘區實施原址保護,將五指山遺址作為太和城寺廟區納入太和城大遺址開展保護規劃。為對五指山遺址進行有效保護及展示利用,在發掘區域興建保護展示大棚,目前保護大棚及相關保護配套設施建設正在進行。




神州快訊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