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英國脫歐帶來的購物災難 外國人在機場不再可以退稅 歐洲買英國貨額外付重稅

博客文章

英國脫歐帶來的購物災難 外國人在機場不再可以退稅  歐洲買英國貨額外付重稅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英國脫歐帶來的購物災難 外國人在機場不再可以退稅 歐洲買英國貨額外付重稅

2021年01月15日 13:55 最後更新:14:14

「脫歐」真來了,英國人、歐盟人、甚至外國遊客,都有苦水要吐!

以前我們旅遊倫敦,購物後離境時可以在機場一次過退稅,現在不可以了。要退稅,只能在購物時馬上在商店把貨品寄回家,這樣除了要多付一筆郵費,易碎禮品就很難買了。外國旅客都投訴很不方便,但英國此舉是防止歐盟人在英國買東西後,可以利用他人身份資料在關口退稅時逃稅。

英國於2020年12月31日正式完成了與歐盟的分手,當天,從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3:00開始,英國停止遵守歐盟規則,新的旅行、貿易、移民和安全合作規則生效。

據英國《獨立報》稱,從歐盟「撤退」意味著許多重大變化——英國和歐盟形成了兩個獨立的市場,自由流動宣告結束,新法規建立。無論人們願意與否,生活都將被改變。

在法國巴黎的瑪莎百貨商店,空空的英國食物貨架上貼著致歉聲明:「由於英國和歐盟的進口新法規,您喜歡的一些食品暫時缺貨,我們感到十分抱歉。」

法國百貨公司內英國食品貨架空空如也。

法國百貨公司內英國食品貨架空空如也。

脫歐更是貨車司機的惡夢。羅傑·懷特駕駛載著英國薩默塞特郡產的硬奶酪的卡車,在1月5日下午兩點半來到法國邊境。24個小時後,這名69歲的卡車司機仍然在法國加萊港增設的臨時檢查站等待入境。根據新規定,只有經過當地衛生和動植物檢疫檢查的驗收與批准,貨物才能被放行。

就在幾天前,英國正式脫離歐盟,這意味著懷特和他的貨物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輕鬆過境了。

「從昨天下午開始,我一直被困在這兒。天曉得什麼時候才能離開。現在我必須拿到批准才行。」他告訴英國《衛報》。

「脫歐」前,懷特的「運輸芝士之旅」通常只花幾個小時。從薩默塞特郡出發,穿過「歐洲隧道」前往比利時,抵達荷蘭中部城市烏得勒支。24個小時之內,這些芝士就能完成接收、處理、擺上雜貨店櫃台的整套流程。但現在,快兩天了,這位有48年駕齡的老司機仍然待在歐盟「門口」,不能前進,也無法後退。

「芝士沒什麼問題,有問題的是文件。」懷特抱怨著,「我們只能在這兒乾等,太可怕了。」

在懷特的卡車後,還有近40輛車在等待入境許可。法國司機本傑明·布勞內特和邁克爾·德拉特從英國北安普頓郡的科比出發,車上載著用於工業電池包裝的紅色塑料原料。他們被困的時間比懷特更久。「英國‘脫歐’對我們(法國人)來說一樣不友好。」布勞內特說。

「這就是你們英國人想要的,您樂意‘脫歐’。」法國司機亞歷山大·托尼耐特加入了談話,「您在最後一刻才作出決定,而不是先做好準備,確保一切正常運行。」

「脫歐」帶來的混亂涉及方方面面,大到價值幾百億英鎊的貿易協定,小到一塊三文治。

2020年12月底,英國政府向前往歐盟的專業司機發佈指南,警告他們「注意對個人進口商品的限制,避免將包括肉類、乳製品(如火腿和芝士三文治)在內的動物源性產品帶入歐盟」。歐盟委員會表示,該禁令「非常必要」。「此類產品對歐盟的動物健康構成威脅。眾所周知,口蹄疫或豬瘟等動物疾病的危險病原體可能存在於肉、奶或以其為原材料製成的產品中」。

兩周以來,這條不起眼的禁令攪亂了許多人的生活。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在英國與荷蘭邊境,因違反「脫歐協定」遭到海關沒收、丟棄的三文治不計其數,荷蘭海關總署不得不在社交網站上喊話,要求旅客慎重選擇攜帶的食物,以免延誤入境時間,造成食物浪費。

英國司機被荷蘭邊境官員沒收三文治後,一臉無奈。

英國司機被荷蘭邊境官員沒收三文治後,一臉無奈。

在荷蘭網絡電視台NPO1的節目《直擊海關檢疫》中,邊境官員一邊向等待過境的卡車司機宣讀最新政策,一邊有條不紊地進行檢查。一名邊境官員見到英國司機的三文台午餐就說:「不行,不能帶入口,一切都將被沒收。很抱歉,歡迎來到英國脫歐後的世界。」

失去了英國的歐盟人,同樣有許多苦水要吐。

在「脫歐」後的貿易新規作用下,從英國公司購買傢具、寵物食品等的客戶不再享受購物便利,還面臨意想不到的增值稅和海關申報單。

「我花47歐元買了一款浴室置物架,在原定的交貨日早上,我們收到的是一張30歐元的進口稅欠繳單。」住在法國馬賽的湯姆·貝斯利告訴英國《衛報》,「這就像一封勒索信,我根本沒想到。」

貝斯利不是唯一收到新年「驚喜」的人。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名居民從英國公司訂購自行車服,收到了102歐元的稅單;荷蘭一名女子2020年12月從英國公司買了一條褲子,覺得很滿意,於是在2021年1月回購同款,結果這次要多付40歐元……社交網站上,對「額外繳稅」的抱怨聲此起彼伏。

「之前,許多人以為英歐間的貿易協定對自己沒有影響,如今他們驚訝不已。」法國物流貨運專家希克森告訴《衛報》,現在,歐洲大陸的客戶必須為從英國進口的貨物進行海關申報(每次申報費用通常為20歐元),消費者被收取額外費用,還需支付國家增值稅。

面對複雜的規定和高昂的費用,一些商家不得不暫停業務。英國奢侈品食品店Fortnum & Mason在新年前夕宣佈,「受脫歐限制,目前無法向歐盟國家發送任何產品」。

歐洲受歡迎的英國百貨連鎖店John Lewis在2020年12月為歐盟顧客推出了線上購物服務,一個月後,公司宣佈「不再接受國際貨運訂單」,讓顧客大呼失望。包括Asos在內的一些國際平台停止通過英國網站下單,轉而將買家引導至法國等國家的版本。亞馬遜英國網站向用戶提前收取「進口費押金」,並推薦用戶尋找「產自歐盟的替代商品」。

「情況非常複雜。」法國物流貨運專家希克森說,「對任何想在英國購物的歐盟國家消費者,我的建議是,在你知道確切的費用和增值稅之前,千萬別下單。保持耐心,一切終會解決,但這需要時間。」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起底逾萬境外賬號 南海議題認知戰路線、關鍵「鬼影」曝光

2024年04月16日 15:16 最後更新:15:23

美國、日本和菲律賓領導人日前在華盛頓舉行首次三邊峰會,並炒作南海問題。為何南海議題得以一次次被炒作,背後推手是誰,目的何在?

根據菲律賓近年來頻繁仁愛礁運補事件,央視時政評論新媒體「玉淵譚天」提取出了11次境外社交網絡傳播鏈路,其中共有10320個賬號,77個關鍵傳播節點。發現這些節點組成了一張張形似八爪魚的「暗網」,企圖將觸角伸向南海。而美菲近年主張的南海「透明化」,背後藏著不少反華「熟面孔」的陰謀。

「玉淵譚天」稱,就去年至今菲律賓在南海製造的衝突事件的地點看,仁愛礁是菲律賓方首選的衝突製造地點。因為菲方在仁愛礁有一艘非法「坐灘」軍艦,上面有一批菲律賓士兵,所以菲律賓每間隔一段時間就要往這艘非法「坐灘」軍艦運送補給。

從數據庫中篩選出過去一年來海外社交平台上關於「仁愛礁」的全部討論,可以看到,從2023年8月5日開始,有關「菲律賓」和「仁愛礁」的討論熱度飆升,一直反復持續至今。

根據2023年8月5日以來討論熱度之下關聯的共11次仁愛礁運補衝突事件,再按照社交平台賬號的互動關係,畫出這11次衝突事件的傳播鏈路圖,每一個節點代表一個賬號,可以清楚看出,每次事件中哪些人在影響輿論場的討論。全部參與討論的共10320個人,其中關鍵節點有77個。逐個初步編碼後,按照分析結果,可以發現,按節點所屬的國別看,數量最多的國家有兩個——菲律賓和美國。

以上的發現還不算令人意外,出乎意料的是,屬於美國的節點裡出現頻次最多的,不是菲律賓經常帶上船去南海的美媒記者,而是一個名叫雷•鮑威爾(Ray Powell)的學者。在11次衝突事件的傳播鏈路圖中,鮑威爾有7次成為了衝突的核心傳播節點,也就是說,他是菲律賓一系列製造衝突事件「碰瓷表演」的重要「嘉賓」。

學者雷•鮑威爾(Ray Powell)在11次衝突事件的傳播鏈路圖中,有7次成為核心傳播節點。

學者雷•鮑威爾(Ray Powell)在11次衝突事件的傳播鏈路圖中,有7次成為核心傳播節點。

「玉淵譚天」試著分析他是怎麼成為核心傳播節點的。在10月22日的事件中,鮑威爾第一時間發佈了中菲船隻擦碰的消息,並且「貼心地」附上了官方聲明中沒有提到的現場視頻。再往前看,他的帖文還是「連續劇」。在當日清晨6點33分,鮑威爾就在用AIS信號「直播」菲律賓船隻的行動,比菲律賓發佈聲明還要提前將近5個小時。

由於這樣的「操作路徑」有點特別,「玉淵譚天」推測鮑威爾的發文是否與他的日常工作有關。根據鮑威爾的公開介紹,他是一名退役美軍,目前在美國一家智庫負責針對南海的「妙手項目(Project Myoushu)」,目的是要讓南海更「透明」。

檢索鮑威爾的資料,可以發現美國軍方對「透明」有一整套說辭。南海仲裁案後,美方先是在2015年,就把南海定義為「灰色地帶」,然後同時開始高調宣揚他們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主動公開其在南海的行動船隻、時間、地點,展示自己的「透明」。

當時的鮑威爾正好在越南執行美軍駐外任務,他既見證了南海仲裁案的過程,也在一線感受到了美軍想讓南海「透明」的需求。

讓南海「透明」到底有什麼好處?中國南海研究院世界海軍研究中心主任陳相秒說,這是認知戰一個很重要的手段。「透明」的對象其實是中國,它掌握中國船舶的活動軌跡、信息身分數據,為美軍及菲律賓的海岸警衛隊、海軍跟蹤辨別檢測中國海警船、漁船、海軍的活動規律提供便利。

陳相秒表示,這其實也是美國印太海域態勢感知的一部分。態勢感知也就是情報收集,最終目的是服務於美軍在南海的行動,包括其水面大型的平台、水下力量的進出,所以對於美國來講,讓南海「透明」從軍事角度看意義巨大。

那麼,美軍在南海是否如願了?在美軍指責中方「不透明」的同時,「玉淵譚天」開始將美軍在南海的行動透明化。根據「玉淵譚天」發佈的智庫報告,可以清晰看到,2015年至2022年,美軍艦闖入中國南海領域的次數先是逐漸增加,但最近幾年開始下滑。而這幾年美軍在南海恰好不是很順,先是美國海軍稱「美軍核潛艇撞到了中國南海水下山脈」,然後就是戰鬥機F-35C墜入南海。「玉淵譚天」形容,這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2015年-2022年,美軍艦闖入中國駐守南海島礁領海或附近海域的次數。

2015年-2022年,美軍艦闖入中國駐守南海島礁領海或附近海域的次數。

巧合的是,就在美軍直接在南海開展活動的頻次下降之後,鮑威爾針對南海的「妙手項目」出場了。「玉淵譚天」認為,美國從這時候開始轉換策略,弱化自己的官方行動,把鮑威爾之類的小人物推到台前。

回到11次衝突事件的傳播鏈路圖,「玉淵譚天」發現,媒體賬號中最多的是來自菲律賓的媒體,但出現頻次最高的不是大家熟悉的菲律賓官方媒體,而且是一個名叫「拉普勒(Rappler)」的新聞網站。從數據庫中調取拉普勒的資料,發現對其最多的報道,是兩年前菲律賓方宣佈下令關停這家新聞網站,原因是它由美國投資,是「外資控制媒體」。

但去年九月份,針對拉普勒的指控突然又被菲方撤銷,很快它又出現在了傳播鏈路圖上,並馬上成為了關鍵節點。10月22日上午10:46,一名來自拉普勒的記者發佈消息稱,中菲雙方船隻發生碰撞,拉普勒的官方賬號隨即轉發了這條消息,17分鐘後鮑威爾跟進了消息,並且率先公佈了無人機視角的現場視頻。之後,多家菲律賓與海外其它媒體發佈相關消息,將這次事件推向高潮。

拉普勒這個美資控制的菲律賓媒體,是怎麼和鮑威爾有所關聯的?翻看拉普勒之前的報道,可以發現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鮑威爾。他在這系列南海衝突事件之前的2023年初,就在拉普勒網站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兩條關於南海的建議,其中就包括「在南海關鍵位置部署更多商業自動化信息系統(AIS)接收器,令南海更透明」,以及「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將受益於精心設計的記者介入報道行動」,提議讓記者直接參與菲方軍事行動。

到了這裡,南海炒作鏈路圖變得更加清晰了:美國先把南海定義為「灰色地帶」,給直接進入南海創造話語空間,眼看強闖不行,再推菲律賓走到台前,配合記者炒作和南海AIS等信息公開,企圖掌握中國海事信息。一套組合拳下來,美國就可以退居幕後坐享其成,實現自己的軍事目的。

至於菲律賓,「玉淵譚天」就說,當挑釁的觸手伸進南海,識圖攪渾這片水域,挑釁者會知道自己所製造的衝突是會成全別人,還是害了自己嗎?這個問題值得思考。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4月12日的例行記者會上重申,中方堅決反對域外國家插手搬弄是非、升級事態。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4月12日的例行記者會上重申,中方堅決反對域外國家插手搬弄是非、升級事態。

針對美日菲領導人大肆炒作南海問題,在東海問題上無端指責中國,並妄言台灣問題,外交部發言人毛寧4月1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中國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南海諸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方在東海、南海的活動正當合法、無可非議。中方决不接受有關國家在東海、南海問題上針對中國的無端指責和惡意抹黑,决不接受南海仲裁案非法裁决及任何基於該裁决的單方面行動。當前東海、南海局勢總體是穩定的,部分國家拉域外國家撑腰壯膽,有恃無恐,不斷在海上採取侵權挑釁舉動,引發局勢升溫。個別域外國家煽風點火、挑動對抗,令人憤慨。中方重申堅定不移維護自身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堅持同直接當事國通過對話協商妥處雙邊涉海問題,同時堅决反對域外國家插手搬弄是非、升級事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