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生吃食物有較高食安風險 幾類高危人士要特別小心

生活事

生吃食物有較高食安風險  幾類高危人士要特別小心
生活事

生活事

生吃食物有較高食安風險 幾類高危人士要特別小心

2021年01月18日 17:12 最後更新:01月25日 10:44

食物在生產和製作的不同階段都可能受到病菌污染。

隨著食物越來越多元化,即使身處香港,亦可品嚐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美食,當中更是少不了港人最愛的刺身壽司、生蠔等。不過,生吃食物一直都被指存在較高的食物安全風險,甚至有機會令人食物中毒!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食物在不同階段都可能受到病菌污染,包括「超級細菌」(即對抗菌素產生耐藥性的微生物),例如蠔屬於「濾食性動物」,牠們在進食時有機會攝取在受污染水中環境的諾如病毒及沙門氏菌;同樣地,若農地的灌溉水受污染,種植在農地上的蔬菜亦可能受可致病的大腸桿菌污染。

生吃食物一直都被指存在較高的食物安全風險,甚至有機會令人食物中毒。unsplash圖片

生吃食物一直都被指存在較高的食物安全風險,甚至有機會令人食物中毒。unsplash圖片

此外,加工環境亦可能會藏有微生物,例如煙三文魚可在加工環境受李斯特菌污染。由於冷熏程序不能消滅該菌,煙三文魚的長保質期會讓該菌得以滋長。若食物處理人員在處理食物時,沒有遵守良好衞生規範,尤其是涉及以人手處理的生吃食物(例如壽司及刺身),他們則可能成為污染來源。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以下幾類高危人士需要特別注意,以及應盡量避免進食生或未煮熟的食物,包括孕婦、嬰幼兒、長者及免疫力較低人士(例如糖尿病、肝或腎病、器官移植及愛滋病的病人,或接受化療或放射治療的病人),因為他們受病菌感染或引致併發症的風險較高。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視乎致病菌的種類,病人可能會出現輕重程度不同的食物中毒症狀,最常見的症狀包括嘔吐、腹瀉、腹痛及發燒,幼兒及長者受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較易出現溶血尿毒症的情況;孕婦受李斯特菌感染,症狀可能較輕微,但細菌或會透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可能引致流產或死胎,甚至初生嬰兒夭折;至於長者及免疫力較低人士受李斯特菌感染,則可能導致血液或腦部嚴重感染。

台醫生分享「6大排空膀胱秘訣」,提醒尿液殘留或引起腎衰竭。

台灣泌尿科醫生普及「排空膀胱」知識

尿液殘留竟會引起腎衰竭?台灣知名泌尿科醫生高銘鴻近期在FB專頁發文普及關於「排空膀胱」的知識。他指出,在正常情況下,成人每次排尿量應在300至600毫升,大約是一個中型水瓶的容量。50歲以下的人排尿後膀胱內可能殘留約60毫升尿液,而年紀更大時,這一數字可能增至100毫升。

示意圖

示意圖

尿液殘留可能引起一系列健康問題

高銘鴻進一步指出,「排空膀胱」對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當人們感到需要排尿時,相關神經會向大腦發信號。如果尿液殘留在膀胱內未能完全排出,可能會造成尿液從膀胱逆流至腎臟,進而引發泌尿道感染或膀胱輸尿管逆流等問題,並在某些情況下導致腎功能衰竭。此外,尿液殘留可能會使膀胱過度拉伸或膀胱肌肉受損。

示意圖

示意圖

醫生分享6大「排空膀胱」技巧

民眾應如何確保避免這些健康問題呢?高銘鴻分享了六大排空膀胱的技巧:

1. 不要憋尿

當感覺尿急時應盡快尋找廁所排尿,避免憋尿。

2. 上廁所不逗留

快速完成排尿,盡量避免在廁所逗留太久,長時間坐著會導致膀胱不完全排空。

3. 攝取足夠水分

適量飲水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促進健康排尿。

4. 完全坐下解尿

民眾應避免懸空解尿,確保骨盆底肌肉得到放鬆。

5. 做骨盆底肌肉運動

日常可做諸如凱格爾運動,有助於提高膀胱控制能力,改善尿失禁。

6. 避免膀胱刺激物

盡量不飲用或少量飲用咖啡、茶、碳酸飲料、酒精等,以及避免柑橘類水果和某些香料,這些食物飲料可能會刺激膀胱。

示意圖

示意圖

醫生呼籲保持良好排尿習慣

最後,高銘鴻提醒大家,良好的排尿習慣和生活方式對預防泌尿系統問題至關重要,能有效提升膀胱健康並預防尿失禁等不適症狀的發生。他呼籲大家應重視這些生活習慣,並定期關注自己的膀胱健康,以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

示意圖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