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總有一些人,你跟他講努力,他跟你聊出身;你跟他說實力,他跟你聊運氣。

  你捶胸頓足,心力交瘁: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道理,他就是聽不懂呢?其實關鍵在於你們“認知模型”的不同。

  認知,為什麼重要?

  認知層次,決定了看世界的高度

  就像這張圖,每個人所站的高度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樣。

  第一個人腳下空無一物,所以他只能看到表面虛假的美好與生機。

  第二個人讀了一些書,見過了一些世面,看到了美好背後還有黑暗和消極的一面,於是陷入了痛苦迷茫。

  第三人學識淵博,認知卓越,能在黑暗和迷茫中窺見希望。

  當你站在高山之巔,極目遠眺,所有的風景盡收眼底,再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你的視線。

  你的認知水準越來越高,站的更高更遠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困惑你的事情,不過是過眼雲煙。

  認知水準,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方式

  心理學上有個“個人構念論”。意思是一個人認知,是由過去的見識、經歷、思維、期望、評價,等等形成的觀念。每次遇到相同或相似的場景時,我們習慣用以往的經驗作出判斷。

  當一個人的認知水準很低的時候,他腦海中的構念就會趨向單一,缺乏彈性,因而做出來的決策就很狹窄。

  當一個人的認知水準很高的時候,腦海中的構念就會更多元,因此決策會更靈活。

  相信大家都看過這個故事。

  兩個南方人去北方賣傘。但到了北方之後,都發現北方少雨,鮮少有人需要雨傘。因此,兩個人都陷入窘境。

  其中一個眼看自己在街上叫賣了幾天無人搭理,就打道回府了。

  而另一個思索一番後,決定把雨傘改裝成太陽傘。第二天到街上一吆喝,北方人見太陽傘新奇,有用,於是搶購一空。

  正如作家良大師所言:“認知能力決定了做正確的事,這比正確地做事要重要100倍。”

  提升認知,打破“死迴圈”的關鍵

  所謂“死迴圈”,是指那些讓人陷入“不斷迴圈”的怪圈,且無法破圈的事。

  身邊最為典型的,就是窮人越窮,忙人越忙。

  越窮,決策就越側重於當下生存,無法為長遠目標做計畫,剝奪了他們諸多能力,使窮人進一步陷入貧窮狀態。

  越忙,就越迫使我們專注於眼前急切的事情,越沒時間思考計畫,就會進一步陷入忙碌之中。

  唯有破局,方可再次前行。

  破局,就是打破現有系統,引入新的系統,進入更大的系統。

  人這一輩子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局,有時候會“當局者迷”,要有終身破局的準備。而提升認知水準,就是破局的關鍵。

  人的一生,都在為認知水準買單

  《教父》中有一句經典臺詞: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這個時代,認知突圍,才是一個人走向更大成功的途徑。那麼,如何破除認知壁壘,實現思維的躍遷呢?

  1、在終點思考問題

  “如果你做的每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來三年,和你同台競技的人會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來七年,那麼可以和你競爭的就很少了。”

  如果把時間維度拉長,克服短視,站在更遠的終點去思考問題,我們作出的決定可能會大不相同。

  2、和不同的人交朋友

  封閉圈子帶來的排他性,會使我們接觸不到多元的文化。

  作家賈平凹說,朋友的圈子其實就是你人生的世界。交往一些比你認知層次更高的朋友,是升級認知很好的途徑。

  3、掌握多維度的知識

  一個經濟專業的人,從“金融視角”看到的世界,是冰冷的、功利的。

  一個文學專業的人,從“小說視角”看到的社會,是理想化的、情緒化的。

  只有涉曆多學科的知識,博採眾長,才能建立起自己的思維梯度,更全面地看問題。

  4、主動突破

  所有的限制都是自我限制,真正的自由是隨時隨地都擁有說“不”的權利。

  總有些人,他們一輩子註定要活到極限,一輩子都擴大自己能力的邊界,不斷突破人生中一個又一個的局。




外匯天眼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