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對世銀做的2017年那個各國PPP的報告,我們可以看清一些世界貿易和投資行為的背後。

   第一點,中國的物價、工資水平,遠遠高於過去。整個九十年代,我國的基本生活費用,已經倍升。八八年鄧小平說"硬闖物價關",以後出現了高通脹。朱鎔基時代人民幣匯率大幅度下跌,維持了中國商品在世界市場強勁的競爭力。

    我八三年以後,每兩年回鄉一次,大宴鄉親時,每席花費由開始時的50元人民幣,到九三年的170元,十年升了2.4倍!但我用港幣換人民幣,一直都是200港元一席。即每一百港元,由換25元增加至85元!在港人眼中,內地物價一直便宜。當然,內地人就不一樣了!那是"造導彈不如賣茶葉蛋"的時代,工資上升永遠滯後於物價。

    我國三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是多年的出超積累。為生產這些出口商品,中國要付出巨額的人工及材料費用,如此不免大量增加人民幣發行量,自然形成通脹。到2009年,中央有意識地擴大內需消費,增加市場商品供應。同時進行供給側改革,提升質量和產品升級、技術含量。各省市頻密上調最低工資,倒迫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及升級。

    印度、越南、印尼等國,工資水平遠低於中國,一些企業改變投資地區在所難免。比工資低比不過這些窮國,只能努力改進投資環境。

   此外,俄羅斯的物價也比中國便宜,一些傳統的工業,基礎和人力資源水平不低。有一些軍工產品,成本低於中國。最近網傳中國大量買入俄羅斯米利設計局的米171中型直升機,原因在此:便宜。中國有新型的直20,改良直8後的直18,但產能未能滿足海軍及陸軍航空兵的需要。外購可滿足需要,又幫助了俄羅斯。

    同樣地,前兩年還買入俄S400地空導彈及蘇35三代半戰鬥機,也是一樣的道理。這方面還有借鑑經驗,加速我國現役武器改進的作用。

    中俄貿易很多是以物易物的,對我國產品擴大對俄出口亦有利。




郭倩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