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古畫里的中國年 (下)

沈子高/著名時事評論員,對香港政經、房地產議題有深入的瞭解

更多相片

詩詞古畫里的中國年 (下)

03 古人春節如何送禮?

▲孔子:「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古代有的大戶人家,過年會送「束修」(即是臘肉)給老師,以表拜師。

▲從宋代開始,大年初一,皇子與文武百官進宮向皇帝拜年。皇帝會賞賜每人一朵由絹紗絲帛製作的帽花。把它戴上,回家後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飯。

▲在清朝,皇帝會在春節前賞賜大臣們一塊鹿肉,並上「福」、「壽」二字,諧音「福祿壽」;不僅如此,皇帝還會賞賜御筆親書的「福」字,當然,這些「福」字除極少數外,絕大多數都由近臣代寫。

▲在老百姓家裡,大年初一南方會用大蒜、小蒜、韭菜等味道辛辣的食物做成「五辛盤」,互相饋贈親友、同事食用,一是送五臟之氣,二是迎接新年的到來,萬物復蘇。

▲過年送荷包、送黃曆:

03  古人春節如何送禮?

何為束修?

▲孔子:「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古代有的大戶人家,過年會送「束修」(即是臘肉)給老師,以表拜師。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人們自臘月初八後,會醃制臘肉臘腸,因為這樣肉存放久,可長期食用。

在新年吃臘肉臘腸也意味著來年的豐衣足食。在我國,雲貴川都有著過年吃臘味的習俗,例如貴州,臨近過年,在鄉下,人們會宰殺年豬醃制後,再用自家柴火中放橘子皮、甘蔗等熏乾。城裡人如果想吃臘肉會拜託鄉下的親朋好友幫其製作。

臘腸也在北魏《齊民要術》中初見記載:「灌腸法」,如今也一直流傳。做法就將肉類絞碎成泥狀,灌入動物腸衣中。貴州人製作的臘腸,味道鮮美有嚼勁,種類也豐富,有廣式甜味臘腸,還有椒鹽味臘腸。

在很多地方,製作臘腸和臘肉都是過年置辦年貨的重點工程。

▲從宋代開始,大年初一,皇子與文武百官進宮向皇帝拜年。皇帝會賞賜每人一朵由絹紗絲帛製作的帽花。把它戴上,回家後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飯。

一進臘月,路上便可見挑擔者送酒肉,一塊臘肉,配上幾斤屠蘇酒也稱為「送年盤」。

▲在清朝,皇帝會在春節前賞賜大臣們一塊鹿肉,並上「福」、「壽」二字,諧音「福祿壽」;不僅如此,皇帝還會賞賜御筆親書的「福」字,當然,這些「福」字除極少數外,絕大多數都由近臣代寫。

▲在老百姓家裡,大年初一南方會用大蒜、小蒜、韭菜等味道辛辣的食物做成「五辛盤」,互相饋贈親友、同事食用,一是送五臟之氣,二是迎接新年的到來,萬物復蘇。

「五辛盤」後來逐漸演變為春捲。

▲過年送荷包、送黃曆:

古代荷包是必需品,類似現代的手袋,用來放散碎銀錢、熏香、零食等;

黃曆,則是一年的工作時間指南,也是送出最實用的禮物。

04  從詩詞看古人過春節

▲《元日》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整首詩語調輕快,用通俗語言記錄了北宋人過春節時放鞭炮、喝屠蘇酒、插桃符、貼門神等風俗習慣。

▲《除夜作》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淒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唐廣德二年末,高適被皇帝召回長安,翻越秦嶺從四川到陝西,高適就在趕回長安的途中過了除夕夜,窗外寒冷,室內能取暖的似乎只有那一盞孤燈。

天寒地凍,人心更寒,環境淒涼,孤身一人,顯然是思念家人,他卻不說明自己的思念,反而是寫親人圍坐一起,談論著自己。最後一句是高適嘆自己兩鬢長出白髮,除夜一過,自己的年齡又要長一歲,似乎在責備自己蹉跎歲月,孤獨感更加強烈。

整首詩除了表達對親人思念,也讀不出高適過春節的快樂。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吳文英

剪紅情,裁綠意,花信上釵股。

殘日東風,不放歲華去。

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

舊尊俎。玉纖曾擘黃柑,柔香系幽素。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

可憐千點吳霜,寒銷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

除夕恰遇立春,的確難得一遇。本應感到無限的快樂,但對於遊子來說,所引發的卻是無限悲傷。

參考資料:

王弘力:《古代風俗百圖》,瀋陽市:遼寧美術出版社,2006年,頁10-32。

關注沈子高




沈子高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