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港交所牛市的喜與選人的憂

博客文章

港交所牛市的喜與選人的憂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港交所牛市的喜與選人的憂

2021年02月22日 15:35 最後更新:15:37

借香港天王級歌星劉德華《恭喜發財》一曲吉言,“我恭喜你發財,我恭喜你精彩,最好的請過來,不好的請走開”。

這一曲成了牛年的主題歌,刷紅了香港以及內地股市。

16日大年初五,香港先敲鑼開市,牛年首個交易日恒生指數高開,全日在30497至30793點間波動,新舊經濟成分股齊漲,收報30746.66,升1.9%,突破2019年和2020年兩年內的高位,顯示出市場對經濟在今年第二季度逐步恢復的信心和預期。

香港牛市顯示三大亮點:

一是科技指數盤創新高。

眾安在線上領漲升32.16%,平安好醫生獲美國基金ARKF建倉後再漲8%,舜宇光學、小米均大幅拉升。

小米集團副總裁兼Redmi品牌總經理盧偉冰於個人微博透露,集團今年重點發力全屋智慧領域。可見科創股有強勁的發展潛力。

二是大市不但靠騰訊、美團和港交所等有限成分股拉動,傳統經濟也回暖,有利後市的發展。

恒指成分股普漲,其中三大內油股領漲,中國石油升13.17%,中海油升9.5%,中石化升8.1%。

三是受內地春節檔影視熱潮推動,內地影視娛樂股集體拉升。

貓眼娛樂、IMAX中國、阿里影業受內地創下史上單日最高票房紀錄影響,無一不被追捧。

香港投資內地影業的環亞、英皇娛樂,股價也往上翻了個滾,連長期跌在低谷的無線電視股,也被帶攜向上衝。

牛年首日大市表現令人滿意,顯示資金開始活躍佈局。有分析員認為恒指今年第一季度仍有機會衝高至2018年的歷史高位33484點。

牛市可喜,與內地新經濟蓬勃發展息息相關,他們是拉動香港經濟的動力。

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首先,香港建立了亞洲最蓬勃的科技及新經濟公司金融生態系統。

2020年港交所推出各種新產品及計劃,持續市場創新、提升競爭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港交所改革上市制度後,香港市場更有動力、更多元化,吸引了內地多家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實現香港金融市場結構轉型。

有資料顯示,去年新經濟公司在香港的上市集資額比2019年同期上升逾61%。新經濟公司占上市新規實施以來,香港整個新股市場集資總額近60%,每日成交金額占比也不斷增加,由2018年的4.1%增至2020年11月的22.8%。

在這短短的兩年,港交所先後迎來了47家醫療健康和生物科技公司在主板上市,使香港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資中心。

其次,中概股把香港當作第二上市,帶動了香港股市的發展。

根據德勤中國發佈2020年香港首次公開招股(IPO)市場分析,有145只新股上市,總集資額3973億元,同比增長25.9%,創2010年以來新高,緊隨美國納斯達克躋身全球集資額第二位。

新股九成八的集資額來自內地企業,其中不乏明星企業,除了一些大家熟知的農夫山泉、快手等爆熱外,還有回港二次上市的京東、網易,股價破港股新高的新東方等。

股市上揚,皆大歡喜。但幸福不是必然。

香港股市離不開內地素質好的大型企業來港,中資已經撐起了香港股市的基本盤。

當然,中概股來港上市也是雙贏的,香港既為內地融資集資創造平台,也為內地資本走向海外提供重要通道。

正如前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說,港交所的定位是立足中國、連接全球、擁抱科技;戰略規劃是把握增長機遇,審慎控制成本和管理風險,鞏固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

由此可見,港交所雖然是一家上市公司,又不同於一般的上市公司,它是香港金融業的重要公共產品,也承擔着穩定香港金融安全和國家金融安全的職責,是鞏固香港保持亞太地區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保障。

按照這一經營定位,港交所全球招聘新的CEO接任人選,是否立足在其原有的發展定位作慎重選擇?

前不久港交所公告,摩根大通亞太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歐冠昇(Nicolas Aguzin)將為新一任的香港交易所CEO,正待香港證監會做最後審核。

這一公佈,引起市場有不少猜測和議論。

客觀而言,歐冠昇可能在投資界名聲遠播,是金融業的翹楚,對於運營一家外國的投資企業,相信是能力有餘。

但任何人都有其長也有其短,或許正因為他長期生活和工作在西方國家,熟習普通法下的金融規則,這是他的長處。

但正是這一背景,他是否了解一個新興的市場,特別是一個兼容東方與西方兩種不同政治制度、法律體系的金融市場,他仍可以駕輕就熟?

即使他抱有學習的態度,願意接受新的事物,迎接新的挑戰,但香港正面對着複雜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面對着國家在金融加速改革發展,大灣區新市場需要更創新的兩地融合,歐冠昇若要應付這些,恐怕需要一個過渡期。

若一旦接任,希望他加把勁學習港情國情,不要誤判市場。

國家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四十多年,內地以及香港熟悉普通法下的金融法律和會計準則的人,應該不乏人才。

大批從美國、英國及普通法地區留學的精英,在香港彙聚越來越多,他們了解中國國情、把握國家在金融改革方面的節奏和進程,不少人士還參與了國家有關政策的制定和撰寫,為國家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安全設計付出很大的努力。

還有不少職場人在內地投資了眾多的新經濟企業,並推動到香港上市,為活躍香港市場作出很大貢獻。

這些人才是香港之福,也是國家之需。

說一句塘邊鶴的話,香港相關部門在遴選港交所CEO人選時,即使是採取通用的國際招聘方式,請不要忽略身邊包括來自內地的優秀人才,他們懂國家市場,掌握國際市場動向,必定會給香港注入更大的發展動力。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信心與定力比黃金更重要

2023年08月14日 13:42 最後更新:16:09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执行主席

近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了行政命令,禁止或限制美國企業在半導體、量子信息技術及人工智能3個敏感科技領域對華(包括港澳)投資。

而據路透社等外媒報導,英國正在考慮是否跟進這一制裁。

後期是否會有更多西方陣營國家加入,尚未可知。

無獨有偶,美國基於2020年的制裁名單,正式決定禁止香港特首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雖然港府與國家外交部都表示強烈反對,但這一系列舉動造成的「寒蝉效应」正在香港業界蔓延。

制裁一道一道頒布,給本就亟待復甦的香港商界帶來了更大的壓力。香港不少從事對外貿易的業界人士都不由得擔憂國際外部營商環境日趨嚴峻。

然而,事態是否真的有各位持份者所擔憂得那般嚴重?

僅就本次制裁令來看,首先應該承認美國禁令對香港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香港與美國經貿關係密切,特別是在服務貿易方面,美國現在是香港最大的服務貿易輸出目的地(超過中國內地),和第二大的服務貿易輸入來源地。

過去美制裁中國內地,還留有香港這個通道,但近期禁令的要害是謀求香港「去兩制化」,特別註明將香港、澳門一並列入制裁範圍,體現出美國政府對港澳政策的新路線。

不過,翻查美國財政部根據行政命令制訂的擬議法規文本,美方新措施主要針對投資,受限制投資行為的定義也並不涵蓋大學之間的研究合作、銀行借貸或匯款等。香港業界在禁令所涉科技領域的發展也並不突出,禁令對香港科技界的實際影響有限。

如果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一個重要的基本判斷是:英國不等於歐洲,美國不等於西方,西方不等於世界。

美國對華一系列禁令,英國估計會很快跟隨,但整個歐洲就不一定。西方陣營看似鐵板一塊,其實也有不同聲音。許多國家都在謀求將自身打造成國際秩序中的「平衡塑造者」。

例如法國強調戰略自主傳統,這一傳統最早源於「戴高樂主義」,即法國的經濟、軍事、外交不可以過度依附於某個國家,只有做到獨立自主,才能夠更好地維護法國的利益。

在戰略自主意識的驅動下,法國反對單極秩序和兩極秩序,但會在適當的時機,有選擇地與大國結盟。而在與大國合作時,也會有意識地與大國保持距離,以避免過度依賴。

法國駐港澳總領事杜麗緹(Christile Drulhe)年初接受採訪時就表示,「目前在港法國企業子公司或附屬公司有365家,另有400至500家由法國國民或法國投資者管理的公司。許多法國國民選擇在港創辦創新型公司,尤其在金融科技領域,未來肯定會有越來越多法企搶抓從香港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的機會。」

整體商品貿易數據方面,香港主要貿易夥伴排名順序是:中國內地、東盟、中國台灣、歐盟、美國。也就是說,美國制裁從來不等於全球制裁,美國之外還有廣闊天地。歐盟、東盟都是香港可以通過深化貿易伙伴關係把握住的理想合作夥伴。

當前大國間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國際關係的緊張是必然,但並沒有封死香港對外開放與合作的出路,香港要做的,就是在「一國」的基礎上,把「兩制」優勢發揮到最大。

基於此戰略判斷,香港不能輕言放棄自身優勢,而應繼續發揮好自身對外開放窗口和渠道的角色,堅定強化與發達經濟體國家和世界主要市場接軌。

香港一直以來之所以為世界所矚目,不僅是基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歷史背景、人文環境,更是因為它是中國插在西方市場裡的唯一一顆棋子。

圍棋中有「本手」、「妙手」、「俗手」之分,香港這顆棋子要在中西對弈中發揮最大影響力,就要在外部環境平靜、乃至趨於惡劣時做到「本手」,以中庸之道守住香港業界的基本盤,為未來打好基礎;在環境向好時以「妙手」畫出點睛之筆,譜出香江的高歌;同時,無需為當前的短淺之勢所惑,沉溺於香港已孤立無援的假象中,否則將難免出現「俗手」。

世界局勢越是複雜和艱鉅,信心與定力就越是比黃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