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明朝推行薄俸制 人工被換成香料發放

歷史長河

明朝推行薄俸制 人工被換成香料發放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明朝推行薄俸制 人工被換成香料發放

2021年03月01日 10:00 最後更新:10:40

香港現在的高官又或者公務員,不單薪高糧準,令不少打工仔羨慕。不過回看中國歷史,為官的未必一定有好的待遇,當中明朝更推行薄俸制,這個朝代的官員,所領的俸祿被指為歷代最低,即使官至三品,工資都未必足夠全家的開支。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顧炎武在《日知錄》中便曾說過:「自古百官俸祿之薄,未有如此者」。後世幾乎所有研究明史的人都有類似的觀點:明代官員很窮,貪污是低薪制導致的,窮是「當貪官的理由」。

洪武二十九年,明太祖朱元璋規定了官員的工資水平。從九品官員,月俸大約是5石;五品官員,亦即是官至翰林院學士,有16石。到了三品官,月俸增加到26至35石,至於正一品,即官至丞相之位,有87石。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其實,如果真按照朱元璋規定的這個標準來計算,明朝官員的俸祿,並不比前代低多少。即便是一個知縣,每月領取7石大米,也是足夠開銷的。但是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到了永樂年間,俸祿的水平不變,但官員們的實際工資卻大大減少了。因為當時朝廷,已經拿不出那麼多糧食發放月俸,於是折算成同等價格的寶鈔代替。

例如永樂年間,「春夏折鈔,秋冬則蘇木、胡椒」,亦即是把蘇木、胡椒之類的香料當作工資發給官員了!蘇木胡椒自然是西洋番國進貢的,後來鄭和下西洋,又帶了一大堆回來。可是這些玩意,既不能吃,又賣不出去,官員們拿在手裏,都是面面相覷。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至於把鈔票折算成大明通行寶鈔,更是件坑爹的事兒。因為紙幣在明朝貶值的一塌糊塗。弘治年間,一貫(一千錢)寶鈔,「僅直銀三厘、錢二文」;到了萬曆年間,即使是數百貫寶鈔,也「不值數十文錢」。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不過,即使工資低,官員仍可享有一些特權比如免除徭役、稅收等等。當然,有些官員更會有「另類」收入,他們運用手中權力,吞併老百姓的產業,搖身一變,成了不用交稅的大地主。如嘉靖朝內閣首輔徐階,就是當時江南最大的地主,家族田產二十多萬畝,「產業之多,令人駭異」。因此,只有少數像海瑞廉潔守法的官員,才會變得窮得連生活也。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