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吳秋北:香港經濟發展須「以人為本」 質問政府是做資本財團的影子、跟班,還是勞苦大眾的父母官?

博客文章

吳秋北:香港經濟發展須「以人為本」 質問政府是做資本財團的影子、跟班,還是勞苦大眾的父母官?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吳秋北:香港經濟發展須「以人為本」 質問政府是做資本財團的影子、跟班,還是勞苦大眾的父母官?

2021年03月03日 15:41 最後更新:16:13

全國人大會議即將召開,一般相信會為香港政制改革作出決定,香港將進入巨變新時代。除了政制,社會經濟發展均處於樽頸位。

全國人大代表、工聯會會長吳秋北上周發表題為「香港的變與不變都不能反動——論新時代工運之一」的文章,闡述香港的「變與不變」都不容許「反動」勢力把持。今日他再發表新時代工運系列文章的第二篇,題為:《人人有機會的智慧社會——論新時代工運之二》。

工聯會會長吳秋北

工聯會會長吳秋北

吳秋北在文章指出經濟發展應回歸「以人為本」的發展方式和發展追求。他說香港的堅尼系數長期高過0.4的警戒線,屬於全世界財富最集中的地區。文中以住房問題為例,房屋的根本價值在於供人居住,然而成為商品投放於自由市場之後,就成為了炒賣工具,加深貧富差距,導致跨代貧窮,積壓社會深層次矛盾。過去10年,房屋價格升了約三倍,而租金升了約兩倍。「富人更富,窮人更窮」,可見政府的「辣招」用錯了對象。

文章引用最新出爐的2021年福布斯香港富豪榜,全港首50名富豪的財富仍增長7.5%,這種資本自由主義的「人吃人」實在諷刺、荒唐!而政府作為「第三方」,到底是做資本財團的影子、跟班,還是勞苦大眾的父母官?香港要成為智慧社會,硬件要更新,政府施政思維和自我定位更要革新,同時也意味著新工運急需開展。
吳秋北最後指出,新時代工運不僅維護勞工權益,更要捍衛勞動尊嚴,將命運把握在打工仔自己手中。發展智慧社會應該是「人人有機會」,打工仔共享發展成果。

工聯會是本港傳統愛國力量的中流砥柱,吳秋北的文章點出了香港變革的主要方向,值得政壇人士留意。全文如下:

《人人有機會的智慧社會——論新時代工運之二》
吳秋北
工聯會會長、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2020年未來工作報告》指出,數字化和自動化將帶來更多新的就業機會。伴隨自動化等新技術的使用,但凡簡單重複勞動等低技術崗位最容易被取代,預計未來5年,全球受影響的崗位將會達到8500萬個,而因此創造出的崗位則有9700萬個。兩組數據之間,正是政府需要主動作為的施政空間,而政府的施政理念將會決定社會走向。就業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經濟問題,更是工運問題。

向智慧經濟轉型 保持灣區核心引擎動力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人均GDP世界排名始終在前列,同時堅尼系數也長期高過0.4的警戒線,屬於全世界財富最集中的地區。長期以來,香港過於依賴四大產業,發展不均衡,造成產業單一、市場抗壓能力弱。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也是全球服務業主導程度最高的經濟體之一。報告顯示,2019年香港服務業佔GDP 93.4%。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香港2019年至2020年首三季度,輸出服務貿易增長-40.4%。這反映出2019年反修例暴亂和2020年新冠疫情打擊經濟同時,也凸顯香港這種高度開放、單一型經濟結構存在的風險。

香港的四個傳統主要產業,包括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和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合共增加價值佔本地GDP一半以上。輸出類服務行業也集中在這幾項。此外,以2018年為例,香港服務業主要輸出市場是中國內地,佔40.4%,其次是美國(14.2%)、英國(8.2%),可見除了產業單一,市場也相對集中。所以,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因疫情與內地往來受阻的環境下,失業情況慘重,可以說是必然了。隨著內地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以及網絡科技(互聯網+)與不同產業的結合應用,包括數字人民幣項目浮出水面,香港在港口運輸、金融服務、專業服務等行業的優勢正在轉弱。加速向科技智能化產業轉型,推動再工業化,創造智慧型經濟,應是香港未來發展方向,也與大灣區發展步調一致,有助於香港擔當好核心引擎之一的角色。

善用CIM構建智慧宜居城市

在新時代下,香港要面向國際、保持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便必須要進化為智慧宜居城市,打造智慧社會。事實上特區政府一向重視創新科技的研發,更在2017年公佈《香港智慧城市藍圖》,致力於將科技融入民生服務、城市治理。說到智慧宜居城市,不必捨近求遠。可以參考有「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科技之城,綠色之城,數位化城市」之稱的河北省雄安新區。雄安新區的工程進展順利,預計在今年6月開始,作為雄安新區起步區的容東片區將有居民入住。雄安新區規建局副局長劉利鋒對雄安新區有這樣的解說:「傳統的智慧城市往往更多關注建築、交通、水務、園林等某一行業或領域的智慧化,而雄安是基於CIM(城市信息模型)的全城智慧化,在此平台上可以把城市各專業數據進行集成,從而達到規劃一張圖、建設監管一張網、城市治理一盤棋的新格局。」

城市信息模型整合了三維地理信息模型、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構建另一實時數字城市。城市信息模型掌握了城市每部分的大數據,實時處理城市治理問題,達到城市善治的目標。例如CIM實時掌握水管狀況,當某水管出現相當耗損和破裂之前,監控系統便會發出指示,調動物資,讓水管維修團隊在水管破裂前率先維修,無需等到水管破裂時才做應急處理。又例如衛生黑點問題,智慧化的治理,是在黑點形成前便掌握了相關衛生數據,安排衛生團隊(如清潔機械人)提前處理,避免垃圾囤積和蚊蟲鼠患的出現。在新時代下的智慧城市,很多舊有的市政問題將會實時地及時解決。現時香港經常出現的鼠患蚊患,都將不復存在。然而,智慧城市的建設無可避免出現淘汰,也因為既得利益者的阻礙而難以推進。這也是為甚麽構建智慧城市一定要由政府主導。

經濟發展歸根「以人為本」

除了智慧城市,智慧經濟也是智慧社會的重要標誌。智慧型經濟是指集科技、信息、知識、環境、文化、倫理、道德於一體的戰略性、創新型經濟。強調經濟發展應回歸「以人為本」的發展方式和發展追求。在能源、資源、信息、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協同作用中,更要強調管理者的重要性和主動性,以實現經濟協調發展。這一點與香港一貫秉承的「大市場、小政府」政策,存在本質上的區別。以住房問題為例,房屋的根本價值在於供人居住,然而成為商品投放於自由市場之後,就成為了炒賣工具,加深貧富差距,導致跨代貧窮,積壓社會深層次矛盾。

2月份政府公佈新的賣地計劃,預計全年興建13020個私人住宅單位,略高於目標的12900個單位。不少分析都認為,短期住宅供應不會大增,對樓價有支持。事實上,決定樓價的主要因素,不衹在於賣地多少,住宅供應多少,更在於合理化市場規管。香港是寡頭壟斷市場,加上財富嚴重不均,炒賣之風盛行。對富人來說,持有大量物業的目的,是作為投資,放租或資本增值;窮人買不起樓,租金無管制,但求有瓦遮頭,便只能被嚴重剝削。過去10年,房屋價格升了約三倍,而租金升了約兩倍。「富人更富,窮人更窮」,可見政府的「辣招」用錯了對象。

施政不可短視趨利 智慧社會必須政府主導

回顧過往政府《施政報告》、《財政預算案》,政策上更偏重短期經濟效益,輕視長遠期規劃,發展欠缺可持續性。事實上,這也是西方民主選舉制度的弊端所在,政府缺少一以貫之的施政邏輯和延續。

以「培育本地人才」政策做分析,政府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缺乏系統性,一方面,無法滿足新興行業發展所需;另一方面,應對科技日新月異,除了培養新型人才,如何協助傳統崗位人員在新興行業中找到位置、發揮作用,同樣重要。產業變革必然催生新的就業機會,而政府有責任讓任何一個有勞動能力和意願的人在新時代的工業革命中不掉隊。歐洲智庫布魯蓋爾研究所近期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不管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技術多麼先進,高素質人才依然急缺,歐盟預計,96%的人經過充分培訓可以找到類似的或者更好的工作。在自動化浪潮下,勞工市場面臨的挑戰將是勞動者必須適應新的崗位要求,而政府是否有意識的加大培訓,因應產業發展,宏觀把控,進行人才引流,以實現產業、行業、就業互動互利,這就是智慧經濟的價值和意義。智慧經濟催生智慧人才,而管理者的積極介入也成為社會良性發展的必要因素,最終實現人人有機會,共享發展成果,這也就是「智慧社會」的初心。

革新思維和定位 施政為民不做資本跟班

建設一個人人有機會、各盡所能的智慧社會,不僅僅是將城市硬件設施更新迭代,提高科技含量,也不止於應用軟件網絡化、數據化。更多是一種執政邏輯和發展觀念中蘊含的「人性化」。如果不是以「人人有機會」為規劃方向,再一次的經濟轉型,也只不過是資本家之間的遊戲,只會惡化資本壟斷,社會發展斷層、撕裂,難以避免。工聯會和所有打工仔持份者就是要團結力量,推動、督促政府作這方面努力!

最新出爐的2021年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一如既往仍是地產商天下,唯一從事科研的楊建文(負責生產手機屏幕的伯恩光學創辦人)由原來的第10位升至第4位。李嘉誠重登榜首,財富增長20%,主要受惠於網絡會議軟件Zoom。在疫情下, Zoom的生意絡繹不絕,學校授課、商務開會,立法會會議,全都要用到。但普羅市民呢?朝不保夕,彈盡糧絕,甚至負債累累。就算是政府為失業人士設計的「愛·增值」計劃,也是用Zoom來完成津貼課程。在經濟收縮、失業嚴重的當下,全港首50名富豪的財富仍增長7.5%,這種資本自由主義的「人吃人」實在諷刺、荒唐!而政府作為「第三方」,到底是做資本財團的影子、跟班,還是勞苦大眾的父母官?香港要成為智慧社會,硬件要更新,政府施政思維和自我定位更要革新,同時也意味著新工運急需開展。

智慧社會「人人有機會」,打工仔共享發展成果

新時代工運不僅維護勞工權益,更要捍衛勞動尊嚴,將命運把握在打工仔自己手中。我們作為愛國愛港一份子,要齊心協力建設香港,維護社會穩定,保持良好經濟環境,但這並不等於甘為沉默的受剝削者。我們要求高品質的就業環境,高質素的崗位,勞動者能夠在社會發展中找到歸屬感、獲得感和榮譽感;不分階層、不論男女老少,都能共享發展果實。將個人發展投入社會發展,令個人發展同步社會發展;一份普通的工作,也是一份事業,成就一個理想。所以,我們要凝聚力量,發出新時代打工仔的最強音。祇有團結在一起,才能成為不可忽視的群體;祇有團結在一起,才能與資本財團抗衡;祇有團結在一起,才能有力督促政府有效施政;祇有團結在一起,才能在成就集體的同時,成就自我!我們希望新時代工運大潮中,每一個打工仔都能主宰命運,實現理想。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立法會

往下看更多文章

特首政策組外判研究多數公開 高人:多做研究比拍腦袋決策好

2024年04月16日 21:50 最後更新:22:35

立法會今天(4月16日)召開的財委會特別會議,會上選委會界別議員江玉歡及工聯會梁子穎均關注,特首政策組進行的研究不對外公開的做法,認為並非所有報告都不能公開,除了一些敏感話題報告外的成果理應公開,對香港市民或企業也有幫助。江玉歡又指,一些研究如旅遊巴泊位的研究用了90多萬元去做報告,做完研究但仍有旅遊巴擾民的問題。

高人話,外界或許有點誤解,以為特首政策組的研究都是保密的,其實並非如此。特首政策組一年外判的研究費用2000多萬元,當中很多研究是公開的。他們選題時也有和政策局溝通,確保做出來的研究政策局能用得著。

高人形容,政府決策前多做研究,了解情況,然後才作出決定,比拍腦袋決策科學得多。但事實上不能說做了一個旅遊巴泊位研究就馬上可以解決相關問題,但做了研究可以讓政策局有更多數據和科學分析,以供參照。

他說,特首政策組有部分研究不公開,涉及費用大約1000多萬,包括就不同問題做的民調,以及其他合約研究,保密的研究有兩大類,主要是和施政報告相關的前期研究,以及就政府內部醖釀中的政策作研究,例如了解外界有無其他可行的政策選項,或者作為「紅隊」,挑戰現有構思中的政策,找出其中漏洞。由於這些研究和政府即將推出的政策緊密關連,故有保密的需要。

高人分析,特首政策組的預算和過去差不多,但本屆政府謀劃的新項目很多,涉及眾多未來的規劃,以有限資源完成更多工作,協助政府作科學決策,殊非易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