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逼中國搞芯片 上海臨港:「卡脖子」產業要在2025年突破 建設世界級的「東方芯港」

博客文章

美國逼中國搞芯片  上海臨港:「卡脖子」產業要在2025年突破  建設世界級的「東方芯港」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逼中國搞芯片 上海臨港:「卡脖子」產業要在2025年突破 建設世界級的「東方芯港」

2021年03月04日 11:44 最後更新:11:46

成功是逼出來,美國正在逼中國在芯片產業上成功。

美國政府早前宣布,要盡一切方法,令中國半導體落後美國兩代。但在美國的壓力下,中國正在全力提速了。

「到2025年,先進工藝、成熟工藝、特色工藝進入國際前列,EDA工具、光刻膠、大硅片等關鍵『卡脖子』技術產業化取得突破,2種以上關鍵裝備進入全球領先製造企業採購體系。」

3月3日,上海臨港新片區發佈《集成電路產業專項規劃(2021-2025)》。其中提到,制定該規劃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升臨港新片區集成電路產業能級,推動更多集成電路產業資源和創新要素向臨港集聚,建設世界級的「東方芯港」。

上海臨港新片區範圍示意圖。

上海臨港新片區範圍示意圖。

《規劃》認為,當前,集成電路技術、應用創新已進入新階段。《規劃》指出,隨著國內對集成電路產業重視力度空前,進口替代已成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主線。

芯片設計、製造、封測融合成為趨勢,5G、AI、自動駕駛、汽車電子、物聯網、雲計算等正成為驅動全球集成電路市場增長的新動力。未來,芯片需求將更多體現多樣化、定制化等特徵。

「國際形勢的變化驅使龍頭整機企業加速國產化供應鏈重塑,加大了芯片自研力度,並加強了與國內龍頭製造、封裝企業的業務合作,同時開始將更多國產芯片產品納入其採購體系。國產替代歷史性機遇開啓,國內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均將受益。」

目前,臨港新片區已引進華大、新昇、格科、聞泰、中微、寒武紀、地平線等40餘家行業標桿企業,初步形成了覆蓋芯片設計、特色工藝製造、新型存儲、第三代半導體、封裝測試以及裝備、材料等環節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生態體系。

集成電路作為知名的「燒錢」行業,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

根據《規劃》,臨港新片區集聚了總規模100億元、首期規模50.5億元的上海集成電路裝備材料產業基金;總規模100億元、首期規模20億的上海臨港新片區科創產業基金;總規模100億元、首期規模43.3億元的上海超越摩爾產業基金;以及總規模400億元、首期規模54億元的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等。

在政策方面,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於2019年10月發佈促進產業發展的16條政策和集聚發展四大重點產業的40條支持措施,對集成電路企業的項目建設、規模發展、企業並購、設備購買、研發投入、EDA/IP購買、企業流片、測試驗證、推廣應用以及生產性用電等給予全方位支持。

上海臨港。科技日報圖片

上海臨港。科技日報圖片

資金和政策支持下,《規劃》提出,到2025年,推進重大項目落地建設,基本形成新片區集成電路綜合性產業創新基地的基礎框架;到2035年,構建起高水平產業生態,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東方芯港」。

具體發展目標如下:

產業規模:到2025年,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芯片製造、裝備材料主導地位進一步加強,芯片設計、封裝測試形成規模化集聚。

技術創新:到2025年,先進工藝、成熟工藝、特色工藝進入國際前列,EDA工具、光刻膠、大硅片等關鍵「卡脖子」技術產業化取得突破,2種以上關鍵裝備進入全球領先製造企業採購體系。

企業培育:到2025年,引進培育5家以上國內外領先的芯片製造企業;形成5家年收入超過20億元的設備材料企業;培育10家以上的上市企業,圍繞5G、CPU、人工智能、物聯網、無人駕駛等細分領域發展壯大一批獨角獸設計企業。

人才集聚:匯聚超過2-5萬名碩士以上學歷的集成電路從業人員。

高質量發展:園區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強度1500萬元/畝,產出強度1500萬元/畝。

作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政策最優的地區之一,臨港新片區將承擔國家戰略,追蹤國際先進工藝演進,以發展先進工藝和特色工藝為兩大重點,打造上海芯片製造新高地。

主要任務包括:

積極對接引進國內最先進工藝線放大項目,推進磁存儲器(MRAM)、3DNAND、半浮柵等新型存儲項目落地,提升新片區芯片製造產業能級,夯實產業基礎。

打造國內特色工藝生產高地,堅持市場需求與技術開發相結合,推動BCD、IGBT、CIS、MEMs等特色工藝研發與產業化,支持細分領域IDM項目建設。

推動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實現由國內引領向國際領先跨越。推進6英吋、8英吋GaAs、GaN和SiC工藝線建設,面向5G、新能源汽車等應用場景,加快化合物半導體產品驗證應用。

積極引進海內外裝備、材料龍頭企業,圍繞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加快佈局建設完善的零部件供應體系,打造新片區集成電路裝備、材料產業硬核產業集群。推動集成電路裝備產業規模化發展,重點支持12英吋高端刻蝕、清洗、離子注入、光刻、薄膜、濕法、熱處理以及光學量測等設備的研發和產業化;支持硅材料產業做大作強,繼續提升12英吋大硅片技術與產能;積極引進國內外光刻膠、掩膜板、第三代半導體等材料企業,加強關鍵材料的本地化配套能力。

細分領域打造若干掌握關鍵技術、擁有自主產品、國內外具備較強競爭力的領軍企業或企業集團。支持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產品系列化發展,建設本地化供應鏈體系,以及實施產業鏈整合,開展境內外並購重組等。

圍繞打造國際一流的綜合性集成電路產業創新基地,臨港集成電路產業從無到有,產業發展、生態體系建設已經初具規模,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面臨一些挑戰。主要有:

臨港集成電路產業集群仍處於構建階段,當前的產值規模、產出貢獻依然較小;鏈接全球創智資源的開放式創新生態仍需完善,對全球集成電路技術創新的影響力有限;頭部企業有待進一步做大做強,對新片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仍需加強;集成電路人才供需存在較大缺口,高端人才缺乏尤其突出;制度創新仍有空間,臨港政策優勢仍需要持續強化。

在美國的壓力下,光是一個上海臨港,已經要大力發展芯片產業,中國未來會大幹一場了。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媒:廣交會中國報價太吸引 關稅嚇不跑美國買家

2024年04月24日 16:31 最後更新:16:40

「中國産品價格太低,買家根本不擔心關稅問題。」

美媒彭博社如此總結在第135届中國廣交會上觀察到的這種「主流觀點」。

彭博社報道截圖

彭博社報道截圖

在這個中國最大的貿易盛會上,大多數人仍看好出口,華南地區連日的强降雨絲毫沒有澆滅境外採購商的熱情,場館四處是人們熱火朝天做生意的畫面。

4月15日,中外客商行走在第135屆廣交會展館內。新華社圖片

4月15日,中外客商行走在第135屆廣交會展館內。新華社圖片

報道稱,許多買家和賣家都對貿易戰升級的風險不太在意,因為他們認為中國産品的價格實在「太有競爭力」,令人難以抗拒;而且,中國産品的質量相對於其他亞洲競爭對手也更有優勢。

「我的客戶告訴我,就算徵收50%的關稅都不至於趕跑他們。」一家售賣卡車零部件的中國出口商介紹稱,美國買家承包了他大約一半的訂單,他們會再以四倍於採購價的價格出售給消費者。

4月15日,採購商在廣交會展館辦理證件。新華社圖片

4月15日,採購商在廣交會展館辦理證件。新華社圖片

儘管在美國大選年這個特殊時刻,無論是拜登還是特朗普都在對華大打「關稅牌」,目標産品清單越拉越長,近來已經接連對金屬、船舶和電動汽車等中國産品出手;歐盟也亦步亦趨,對中國電動車和太陽能産品發難。但彭博社發現,在廣交會上看到的大多是對中國出口的樂觀情緒。

塞繆爾•傑克遜(Samuel Jackson)是一家波斯尼亞家具公司的採購員。他在展會上說,他能以歐洲製造商一半的價格買到標準「非常非常相似」的産品。

關於關稅問題,他不以為然,「關稅可能會産生一些影響,但中國太大了,他們還有其他國家可以賣。」

第135屆廣交會新能源汽車展區。新華社圖片

第135屆廣交會新能源汽車展區。新華社圖片

文章進一步指出,即使對來自欠發達國家的買家來說,中國産品也很便宜。

對於第一次來中國的坦桑尼亞機械貿易公司老闆丹尼爾•盧蘭達拉(Daniel Lulandala)來說,廣交會上令人心動不已的報價,正在幫助他實現拓展商業版圖的夢想。現在他考慮在家鄉開辦一家工廠,使用一台價格約為8000美元的中國機器生産積木。他有信心能在三個月內回本。

談到與中國製造商直接談判的興奮時刻,盧蘭達拉表現出了一種相見恨晚的感情:「如果我早幾年就來這裏,我現在的生意可能會更上一層樓。」

彭博社報道稱,許多貿易商都表達出一個態度,即無論如何世界都需要中國商品,他們能做的就是想辦法解决關稅問題。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汽車配件進口商亞曆克斯•斯特頓(Alex Student)向彭博社介紹了一種抵消關稅的辦法——改用「離岸價」,這意味著物流和倉儲成本由他的美國客戶承擔,而作為關稅基礎的銷售價格將會下降。

斯特頓套用一句美國諺語說道,「解决問題的方式不止一種。」但他也坦言,對中國製造的商品徵收關稅,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是美國消費者。他透露,當特朗普政府開始徵稅時,他在國內的零售商拒絕支付更高的價格,而是要求他讓出口商提供稍微便宜一點的版本。

「到頭來,是誰在為關稅買單?是消費者。」斯特頓直言不諱道,「你要麽為了保持利潤而放弃産品質量,要麽繼續使用相同産品但損失更多的利潤。」

為了加强供應商多元化,斯特頓提到,他的公司去年也從越南進口了一些商品,此外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部分産品也在考察範圍內。

這是二十多年來,斯特頓第一次購買中國製造以外的産品。但他認為,這些國家的産品若想和中國競爭,仍前路漫漫。斯特頓說,也因此,即便是在「最壞的情况」下,中國商家仍有可能獲得他公司約75%左右的業務,「我無法預見這個數字會變得更小。」

在《南華早報》23日刊登的該報記者何慧峰對廣交會的觀察中,讓這位自本世紀初就開始報道廣交會、見慣出口訂單波動的資深記者「震驚」的是,「今年外國進口商出乎意料强勁的回流」。

她在報道中寫道,在巨大的展覽中心,新能源汽車及智慧出行展區最擁擠。展臺前擠滿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買家,這讓「幾乎每個中國參展者都納悶:為何今年來了這麽多外國人?」

文中稱,一些出口商表示,人數激增可能是因為需要補貨甚至提前備貨,以應對美國大選期間甚至大選後中國産品可能被針對的風險。更有趣的是,一些海外參展者表示,儘管西方報道稱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産能過剩」造成威脅,但他們無法抵禦物美價廉中國産品的誘惑。

一位外國進口商說:「買還是不買?我終於親身體驗到中國電動汽車——那麽多品牌和型號,價格也不貴。非常棒。」有美國買家還拍攝了關於售價9000美元的比亞迪品牌電動汽車的視頻,短視頻在網上瘋傳,這款在美國被禁售的中國電動車價格之低令人難以置信。

4月15日,客商在廣交會展館內體驗賽車遊戲。新華社圖片

4月15日,客商在廣交會展館內體驗賽車遊戲。新華社圖片

何慧峰還提起,以往她還能在午休時間找出口商交談,但這次他們根本抽不出時間。有出口商說:「以前是我們等客人,主動聯繫他們,現在是他們排隊等我們。」還有出口商提到,今年來自俄羅斯、中東和南美洲的買家有所增加,而且他們願意在更多交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

據央廣網24日報道,第135届廣交會已於23日順利進入第二期展會。截至23日17時,來自全球213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採購商156927人綫下到會,比上届同期增長21.2%。第二期進口展共有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220家企業參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企業亮點紛呈,共有144家企業參展,占比約65%。

第一期展會於4月19日落下帷幕,最終交易額尚未公布,但一些省市的交易團已經公布「戰績」:天津交易團累計意向成交2.51億美元,較第134届秋季廣交會同期增長8.1%;溫州交易分團成交意向達9113.9萬美元;湛江企業現場簽下意向訂單達9105萬美元……

廣交會上的盛况是中國外貿穩中向好的生動縮影。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規模達10.2萬億元,單季首次突破10萬億元,增速為5%,創6個季度新高,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升至14.5%。

商務部副部長郭婷婷在4月19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期對廣交會2萬多家參展企業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手訂單增長或者持平的企業占比達到81.5%,比上届提高16.8個百分點。企業對訂單情况相對樂觀,開拓國際市場也更加踴躍。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