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深圳居民人均預期壽命81.54歲 居民健康指標全球靠前

大灣區

深圳居民人均預期壽命81.54歲 居民健康指標全球靠前
大灣區

大灣區

深圳居民人均預期壽命81.54歲 居民健康指標全球靠前

2021年03月07日 17:03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3月7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余海蓉 通訊員 深衛信)從80.66歲提高到81.54歲,「十三五」期間,深圳居民的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升,提前10年超額完成了「健康中國2030」的規劃目標(79歲)。

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城市居民健康水平的最主要指標。市衛健委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深圳這幾項指標均已在全球範圍內位居前列,穩定在世界先進國家和地區的水平。

衛生健康事業是重要的民生,深圳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補短板、強基層、建高地、促健康,在創新醫療服務體系、營造民生髮展新格局上先行示範。過去五年,深圳的衛生健康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市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醫療資源大幅增加,就醫更便捷

有病及時就醫是居民長壽的重要保障。在深圳,步行15分鐘範圍內一定能找到醫療機構;手機上預約、繳費、查報告,到醫院看病也不用再反覆排長隊了。就醫更便捷的背後,是這些年來深圳市委市政府持續加大對衛生健康事業的投入。

這幾年,市民明顯感受到,新醫院越來越多了。特別是過去醫療資源窪地的原特區外地區,都有了新建的市級綜合醫院。

近五年來,政府在衛生健康領域累計投資超過1500億元,是「十二五」期間的2.51倍。新建項目重點向原特區外傾斜,規劃117項醫療衛生建設項目,其中83項佈局在原特區外,完成33家醫療衛生機構新改擴建工程,新增三級醫院23家、社康機構125家。全市現有醫療衛生機構5298家、床位6.29萬張、執業醫師4.26萬名,分別比「十二五」末增長50%、65%、47%,原特區外地區千人床位數、醫生數分別從2.7張、2.55名提高到3.8張、3.09名。

目前,我市正加快推進港大深圳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深圳腫瘤醫院、市中醫院光明院區以及市吉華醫院四家市屬醫院的新建擴建工程,擴大優質醫療資源的供給。「十四五」期間,深圳還將以原特區外地區為重點,加快補齊衛生健康重大設施,推動醫療資源均衡分佈,讓市民能便捷地享受到衛生健康服務。據悉,到2025年,全市床位總數將達到8.29萬張,醫生總數達到5.5萬人,社康機構總數達到900家以上。

醫療水平大幅提升,大病不出市

看得上病更要看得好病,提升看大病的能力是保障居民健康的關鍵因素。過去,深圳市民患了腫瘤要跑北上廣等地,現在不僅本地居民不用跑外地了,甚至外地居民還來深圳看病。在中國醫學科學院深圳腫瘤醫院,市外醫保患者住院佔比達到了40%。

眾所周知,醫療需要時間的沉澱和技術的磨合。國內很多名院都是百年老院。作為一個年輕的城市,深圳如何能快速地提升醫療技術水平,以適應深圳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滿足居民不斷增長的就醫需求?深圳市委市政府開創性地實施了「醫療衛生三名工程」,以創新的引才、用才、育才機制,攜手國際國內頂尖團隊,扶持本土團隊,實現深圳醫療從“數量追趕”到“質量追趕”,從“補短板”到“建高地”,從“病有所醫”到“病有良醫”的轉變,走出了一條超常規的發展路子。

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阜外醫院、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一批名校名院集聚深圳辦醫辦院,253個高層次團隊引入深圳,每周有超過100名國內一流專家為市民看診。

本地醫療水平快速提升,醫療衛生高地格局初步形成。全市三甲醫院總數達到18家,比5年前增加了8家,5家醫院躋身廣東省高水平醫院建設單位行列,12個學科進入所在學科全國科技量值排名前50名。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中醫肝病區域診療中心等一批國家級重大平台在深圳佈局。衛生系統累計認定高層次人才超過1100人。參保人本市就診率達98.1%,「大病不出深圳」基本實現。

據悉,今年我市還將引進20個高層次醫學團隊,加快推進深圳醫學科學院籌建工作,啟動「深圳市醫學研究專項」計劃。「十四五」期間,我市力爭三級醫院總數達到60家,其中三甲醫院總數超過26家,建成2家國內領先的重大疾病防治中心,3家醫院進入全國百強。

發展理念根本轉變,健康管起來

「上工治未病」,深圳著力“促健康”,讓居民少生病不得病,更健康長壽。

近年來,深圳衛生健康事業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從院內醫療服務向院外健康服務延伸,從傳統診療向精準診療轉變,從主要依靠醫療衛生服務的“小處方”向社會聯動的“大處方”轉變,“三醫聯動”(醫療、醫保、醫藥)、體醫聯動、醫教聯動、醫防融合,全面推進“健康深圳”的建設。

在深圳,依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政府向市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務;依託健康學校、健康企業、健康家庭等「健康細胞」,提升居民的健康素養;依託15個重大疾病防治中心、13個醫防融合項目組,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疾病篩查和健康管理能力;依託各區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將6項健康深圳建設核心指標納入,持續推動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五年來,市民健康素養水平從10.49%提高至44.87%。去年12月,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聯合發佈《清華城市健康指數》,對80個主要城市綜合健康水平進行全景評估考核,深圳排名五大健康引領型城市首位。

「健康中國2030」的13項規劃目標中,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居民健康水平、重大慢性疾病過早死亡率、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城市空氣質素優良天數比率、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於III類水體比例等10項目標,深圳已經提前十年高標準超額完成。

今年,我市將制定實施新一輪健康深圳行動計劃,完善市民健康管理積分制度,制定居民健康管理辦法,加強居民健康監測和干預,推動健康服務生活化、社區化、智能化。到2025年,深圳將實現三個一流:一流健康服務體系、一流健康城市,一流中醫藥傳承城市。

改革創新突破難題,多次被點贊

以改革創新破難題促發展,深圳通過深化醫改,保障居民健康。

深圳創新性規劃建設以「區域醫療中心+基層醫療集團」為主體的整合型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建設23家區域醫療中心、21家基層醫療集團。深圳基層醫療集團模式獲國際頂尖醫學雜誌《柳葉刀》推薦介紹。

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獲國務院通報表揚。4項改革入選全國35項醫改重大典型經驗。港大深圳醫院試點經驗獲國家、廣東省推廣。

五大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基本定型,重點人群、主要慢性病分級診療格局基本形成,基層診療量佔比達到74.2%。全市公立醫院財政撥款收入占其總收入的比例提高至37.64%,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下降到14.28%,處於全國最低水平。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深圳模式與經驗入選廣東省慶祝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社會建設類兩大經驗之一。

今年,深圳還將著力構建衛生健康先行示範新格局,健全港澳居民跨境就醫協同機制,制定與國際接軌的醫院評審評價標準、全科醫生專業技術水平評價標準,先行先試港澳地區上市使用的藥品等。到2025年,深圳將打造「六個樣板」:健康“守門人”制度樣板、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樣板、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樣板、醫學科技創新樣板、智慧健康服務樣板和跨境醫療服務銜接樣板,初步建成全國重要的醫療中心城市、全球影響力卓著的健康城市,市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

往下看更多文章

第二批約100名廣東省護士陸續抵港於多間公院交流

2024年04月18日 14:03 最後更新:15:00

第二批約100名參與「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廣東省護士,年初陸續抵港,在多間公院展開交流。除老人科和內科,今次新增深切治療、胃手術科、眼科和內窺鏡科,為期10個半月。

醫管局總護理行政經理唐華根(右三)表示,參加今次交流計劃護士來自14個廣東省城市。(醫管局提供)

醫管局總護理行政經理唐華根(右三)表示,參加今次交流計劃護士來自14個廣東省城市。(醫管局提供)

醫管局總護理行政經理唐華根表示,參加今次交流計劃護士來自14個廣東省城市,交流期2025年1月完成。他說,廣東護士來港交流不會加重本港醫護人員負擔,下一批交流將有130名廣東省護士來港,醫管局稍後亦會安排本港護士到廣東省醫院交流。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護士莫敏華(右一)說,交流期間參與很多深切治療部的工作。(醫管局提供)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護士莫敏華(右一)說,交流期間參與很多深切治療部的工作。(醫管局提供)

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副顧問護師陳正郴表示,在深切治療部交流是以「一帶一」形式進行,讓廣東省護士了解本港醫院收症流程,感受到他們態度積極、求知欲強,他亦學習到內地醫院的護理程序。

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副顧問護師陳正郴(右二)表示,在深切治療部交流是以「一帶一」形式進行。 (醫管局提供)

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副顧問護師陳正郴(右二)表示,在深切治療部交流是以「一帶一」形式進行。 (醫管局提供)

來港交流的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護士莫敏華說,交流期間參與了很多深切治療部的工作,包括與醫生一起為病人插喉等,形容與香港醫護人員合作愉快,亦讓她加深對香港醫療體系的了解。

第二批約100名參與「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廣東省護士 (醫管局提供)

第二批約100名參與「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廣東省護士 (醫管局提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