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25套第三代「入樽機」料下月啟用

星島日報

25套第三代「入樽機」料下月啟用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

25套第三代「入樽機」料下月啟用

2021年03月08日 03:00 最後更新:04:11

  (星島日報報道)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逾一年,市民使用塑膠的情況有增無減。環保協進會總幹事邱榮光表示,香港每日棄置約六百萬個膠樽,惟少於百分之十一用作回收,透露港府已購置二十五套第三代「入樽機」,可加強全面回收,以及追蹤回收資源的能力,預計一個月後在大埔的回收便利店使用;他又建議在港推行「循環經濟」,達到轉廢為能的效果。
  環保協進會總幹事邱榮光指,香港每日棄置約六百萬個膠樽,惟少於百分之十一用作回收,其餘均是送到堆填區,而膠樽經交通工具送至堆填區時,亦會產生碳排放,故港府在○九年引入了俗稱「入樽機」的可回收飲料容器,通過機內的壓縮功能,減少收集到容器的體積,從而提高裝置的處理和儲存量,而且市民使用入樽機時,亦能換取電子支付及兌換購物現金券,鼓勵市民參與回收。
  為進一步加強全面回收,以及追蹤回收資源的能力,他透露港府已購置二十五套第三代「入樽機」,幫助回收廢紙、金屬、廚餘及塑膠,並指相關機器已開始安裝,預料一個月後在大埔的回收便利店使用。
  邱榮光續指,「循環經濟」在不少地方已成為趨勢,例如有國家透過機器把屬於一號塑膠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塑膠飲料容器切成碎片,並將其變成領帶、衫、膠樽及波鞋等有用產品,透露香港已有兩家公司引入相關技術及機器。他又說,有地區亦有利用「熱解」技術,轉廢為能,包括把車胎變成燃油,或把木材轉成具價值的活性碳,過程中亦會產生能源,認為整個措施絕對能自我營運,而興建相關措施只需一千萬至二千萬,用地面積約兩萬呎,相信香港具備足夠條件。至於疫情下市民使用口罩量大增,邱榮光認為回收口罩存在困難,畢竟用過的口罩涉及細菌及衛生問題,而且口罩有數層物料,要分開處理存有難度,故焚化處理最為合適。

往下看更多文章

侵無綫新聞APP發假訊息 學生判社服

2023年06月29日 03:17 最後更新:05:06

(星島日報報道)20歲男學生在去年5月初凌晨入侵無綫新聞流動應用程式,透過進入推送系統介面後,以管理員身分發出5個推送通知。他早前被裁定刑事損壞罪名成立,裁判官劉綺雲昨於觀塘裁判法院指,被告發出虛假訊息以誤導公眾,影響無綫電視的形象及聲譽,但接受涉案訊息並不至於引起公眾恐慌,同時認為須判處更高的服務時數,才足以反映案件嚴重性,遂判處200小時社會服務令。劉官判刑時指,被告薛俊希發出虛假訊息以誤導公眾,致他們對無綫的新聞程式失去信心,影響其形象及聲譽,加上被告在凌晨時分發出多個錯誤新聞訊息,令其他看見新聞訊息或關心行政長官選舉的公眾被誤導,引致訊息混亂的情況,從而影響更廣大的公眾,故認為無綫形象及聲譽被影響已構成損失,但接受所造成損失程度相對較輕,涉案訊息亦不至於引起公眾恐慌,影響公眾的嚴重程度相對較低。  劉官續指,被告報告內容相當正面,建議社服令,同時被告以20歲之齡完成大學學士課程,亦是資優、勤奮、孝順父母及善心助人的人,接受被告對事件有深切反省,重犯機會低,採納報告建議是合適,但需要判處較多過建議的時數,才足以反映案件嚴重性,終判處200小時社服令。接受造成損失相對較輕  辯方昨進一步求情表示,早前索取感化及社服令報告的內容相當正面,顯示出被告有真誠悔意,有穩定生活習慣、家人支持等,故認為被告不需要長期輔導,反則建議判處社服令。  辯方另指,本案是具有特殊情況,事件始於無綫新聞職員的失誤,故認為重犯機會低,被告明白這鹵莽行為是不對,影響無綫電視的聲譽及家人,冀法庭採納感化官的建議。  案件編號:KTCC 2051/2022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