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深圳「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亮點觀察

大灣區

深圳「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亮點觀察
大灣區

大灣區

深圳「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亮點觀察

2021年03月08日 16:53 最後更新:11:40

經過連年的治理,如今的茅洲河舊貌換新顏,再現水清岸綠,一旁的濕地公園內植物鬱鬱蔥蔥,碧道延伸。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攝

剛剛送別燃情難忘的「十三五」,我們已然信步於“十四五”令人憧憬的奮鬥中。

過去的5年,深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深圳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理解和貫徹新發展理念,牢記使命、勇於擔當,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堅持質量引領、創新驅動,實現了有質量的穩定增長和可持續的全面發展。

過去的5年,深圳以特區的擔當踐行國家戰略,以特區的作為服務發展大局,率先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實現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推進。

過去的5年,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廣大幹部群眾開拓進取,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建設,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範例,不斷續寫新的“春天的故事”。

百業俱興,穰穰滿家。

重閱「十三五」的“深圳答卷”,是為了“十四五”更美好的明天。

GDP躍居亞洲城市前五

深圳,一座年輕的城市,卻屢創經濟奇蹟。「十三五」期間,深圳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趨好。2018年,深圳GDP突破2.4萬億元,首次躍居亞洲城市前五,創下深圳建市及建立經濟特區以來的最好排名。

從2016年的20685.74億元,到2020年的27670.24億元,深圳GDP五年增長40.9%,年均增長7.1%,經濟總量已連續3年穩居亞洲城市前五。2020年,深圳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經濟實現「V」形反轉,展現出強大的韌性。

【觀察】深圳奇蹟,廣為人知。以深圳為代表的中國經濟發展成就,在人類經濟發展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深圳建立特區之初,只有一個多億的GDP總量。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實現逆襲、進入亞洲城市前五,還是大大顛覆了常人對城市發展的認知。

全球首個5G全覆蓋城市

人類正跑步進入5G時代。深圳捷足先登,「十三五」期末率先成為全球首個5G全覆蓋城市。截至2020年11月底,深圳建成5G基站46472個,同步完成了5G核心網及網管系統建設,成為全球首個獨立組網和全域覆蓋的5G城市。

目前,深圳正全力構建5G產業生態,建立鏈主企業引領發展、上下游產業鏈深度融合的生態體系,產業規模全球領先,5G基站和終端出貨量世界第一。

【觀察】佈局早、配套好、儲備足,是深圳5G產業領跑全球的「公開的秘密」。得益於華為這個龍頭,深圳在信息通信這一賽道實現了對世界的反超。儘管面臨國際形勢變化帶來的諸多不確定性,但深圳的領跑優勢已然確立。

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獲得突破

「十三五」期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新進展,特別是重大合作平台屢獲突破。

前海作為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戰略平台,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形、神、質的蝶變。目前,入駐前海的企業註冊資本超過1.3萬億元,合同利用外資超過130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超過220億美元;前海集聚的港資企業達1.17萬家,實際利用港資超過203億美元,成為港資企業最密集、創新創業最成功、經濟效益最好的標誌區域。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迅猛,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等前沿領域的一批重大項目在這裏建成,創新要素便捷流動的科創園區已見雛形。目前,深圳園區實質推進和落地科研項目138個。

作為深港重大跨境設施,蓮塘/香園圍口岸2020年8月開通,深圳跨境貨運「東進東出、西進西出」通關格局初步形成。未來深港將形成東部蓮塘、中部皇崗、西部深圳灣,東中西部各有一個24小時通關口岸的格局。

【觀察】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深圳不遺餘力,有條件大幹快上,沒條件打破藩籬創造條件也要上。目的就一個:先行先試,勇於擔當,踐行國家戰略,完成神聖使命。

全球首個公交全電動化大城市

低碳出行是深圳「十三五」力推的一項生態文明建設工程。到2017年,全市累計推廣應用純電動公交車16359輛,全市專營公交車輛全部實現純電動化,成為全球特大型城市中首個實現公交全面純電動化的城市。至2018年底,深圳純電動計程車又達到2.2萬輛,實現了全面純電動化。

公交電動化,顯著加快了深圳低碳發展的步伐。測算表明,全市公交車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量135.3萬噸,氮氧化物、非甲烷碳氫、顆粒物等污染物排量431.6噸。

【觀察】綠色低碳,新時代的旋律。君不見深圳的空氣質素越來越好,這與公交電動化及社會車輛越來越多採用新能源車有著重要的因果關係。深圳的經驗,以及深圳製造的新能源車,正源源進入五洲各國。

外貿出口「28連冠」

2020年,深圳進出口總額3.05萬億元,其中出口總額1.7萬億元,連續28年居中國內地城市首位。

深圳集裝箱運輸樞紐港的優勢地位凸顯。深圳港航線覆蓋世界十二大航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吞吐量2655萬標準箱,多年居全球第四。

【觀察】外貿重鎮,成色十足。出口額連年居首,折射出深圳的經濟活力、輻射力和在全球經濟版圖上的影響力。「深圳停航,全球停擺」,恐怕不是一句玩笑話。

商事主體數量居全國城市首位

深圳是創業熱土、敢想敢闖者的樂園。截至2020年底,深圳累計商事主體總量358.6萬戶,繼續保持全國大中城市首位。按深圳市統計局發佈的2019年末常住人口1343.88萬人計算,深圳每千人擁有商事主體266.8戶,創業密度全國第一。5年間,深圳商事主體總量增加100多萬戶。

深圳不斷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吸引海內外創業者紛至沓來。建立企業「快進快出」機制,搭建“企業一窗通”平台,持續擴大簡易註銷範圍,實現開辦1天辦結、註銷全程網辦;精準幫扶企業舉措,規範清理涉企收費,累計減負超600億元。上線服務事項超過7000項,在“秒批”事項260項、“秒報”事項226項的基礎上,創新推出“秒報秒批一體化”事項50項,減少審批人工干預,實現“即報即批、即批即得”,大大方便和吸引了創業投資者。

【觀察】開公司就像在家點個外賣一樣方便,這在深圳是千真萬確的事。政府不僅少干預、甚至不干預企業,還主動上門請教企業,企業需要什麼樣的服務就主動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此乃深圳營商環境「一絕」。難怪有全國政協委員說,今天,深圳的“土特產”就是企業家。要創業,來深圳吧!

基礎科研實現重大突破

基礎科研薄弱,成為深圳的短板。「十三五」時期,深圳加強創新載體建設,加大基礎研究的投入,在實驗室建設、科研項目及前沿成果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17年12月,鵬城國家實驗室落地,成為深圳原始創新的重點平台。到2019年,這裏已匯聚18位院士,開展20多項科研項目。

截至「十三五」期末,深圳已陸續建成國家超算中心、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國家基因庫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等12家基礎研究機構,以及11家諾獎實驗室、46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各類創新載體總量達2642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年保持佔全國30%以上,連續17年居全國城市首位。

【觀察】每一棵參天大樹,都有一個發達的根系、紮實的根基。基礎科研就像根基,決定著一座城市、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未來。深圳正視不足,短板正在補齊,將來還有好戲!正因如此,中央提出「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

本土世界500強企業增至8家

2016年,深圳有5家本土企業進入世界500強:中國平安、華為、招商銀行、正威國際、萬科。到2020年,這一數據更新為8家:中國平安、華為、正威國際、恆大集團、招商銀行、騰訊、萬科、深投控。其中,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首次入圍。

【觀察】躋身世界500強,是每個夢想企業家的夢想。世界500強企業數量的多寡,很大程度上可反映城市綜合實力的強弱。8家,基本與深圳在國際國內的地位相匹配。這些企業的股權結構及產業分佈,也基本反映出深圳的經濟特點與概貌,即:股份制企業、民營企業活躍,高科技與互聯網、金融、房地產相對發達。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逾1.85萬家

創新之城,高新技術企業雲集。2017年,深圳經認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首次破萬,達11230家。2020年,深圳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85萬家,是「十二五」末期的3倍,全國城市排名第二,其中產值超百億、超千億的龍頭企業分別達44家和7家。

「十三五」期間,深圳獲批建設全國首批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新型顯示器件、智能製造裝備、人工智慧等3個產業集群入選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逐步構建形成“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觀察】高新技術產業是深圳經濟的支柱之一,也是深圳蜚聲世界的「招牌」。這塊「招牌」,只能越擦越亮。正在形成和完善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有望培育出更多的華為、騰訊、大疆。事實上,一大批充滿創新活力的高科技產業新勢力正在快速成長中。

幫助近160萬人口實現脫貧

深圳牢記「感恩改革開放、回報全國人民」的責任擔當,堅定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歷史使命,累計投入大量財政幫扶資金,認真踐行“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目前,深圳對口幫扶的貧困縣全部摘帽,幫助近160萬人口實現脫貧。2020年,深圳兼顧戰疫戰貧,財政投入逆勢增至45.4億元,募集社會幫扶資金超35億元。

扶貧先扶智。深圳與對口地區326所學校結對幫扶,2017年以來幫助培訓當地校長、教師1.4萬名,派出支教老師638人次。醫療幫扶方面,深圳與對口地區140所醫院結對幫扶,2017年以來派出支醫醫生853人次。

【觀察】對口幫扶是深圳多年來一直堅持的優良傳統。除資金扶持外,深圳還在實踐中探索出「產業幫扶+教育幫扶+醫療幫扶」的全方位幫扶模式,新疆、西藏、貴州、廣西、重慶等地,省內的河源等市,都曾留下深圳幫扶人員的足跡和汗水。為了全國人民共同富裕,深圳人也是拼了。

建設籌集公共住房44.24萬套

深圳嚴格落實「房住不炒」“一城一策”要求,構建新的住房供應保障體系,「十三五」累計建設籌集公共住房44.24萬套,相當於深圳過去30年保障房的建設量。

2016年起,深圳大膽創新,突破土地緊約束瓶頸,通過新供應土地、產業園區配建、城市更新配建、棚戶區改造、社會存量住房租購等多種渠道,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等公共住房。「十三五」期間,全市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建設的籌集總量、供應總量均為「十二五」的2.4倍。

【觀察】說到深圳的營商環境,總有人喜歡拿房價在內的生活成本說事。但看到深圳市委市政府精準施策,在服務人才和產業發展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應該有信心了吧?有幾個城市能像深圳這樣下這麼大的力氣、花這麼多的錢來建保障房和人才房呢!

高校數量增至15所

高校數量偏少、高等教育較弱,過去是深圳的弱項。「十三五」期間,深圳加大教育投入,創新辦學思路,探索出一條跨越式發展、創新發展之路。在這個時期,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深圳技術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天津大學喬治亞理工深圳學院等5所高校獲教育部批准設立,深圳高校數量增至15所,高等教育進入特區建立以來的最快發展期。

「十三五」期間,深圳持續將財政支出六成以上投向民生領域,九大類民生支出從近1500億元增加到3000多億元。全市新改擴建198所中小學,新增中小學學位27萬個,較「十二五」建成學位數增加一倍以上。

【觀察】教育是民生之首。深圳對教育捨得下血本,也想破了腦殼,窮盡一切可行之策合作辦高校、增加中小學學位、降低幼兒園收費、鼓勵社會辦學、大興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等等。然而,這座魅力之城每年新增戶籍人口、新增中小學生數量都在各大城市前列,所以還要加油哦!

「三甲」醫院總量接近翻番

「十三五」期間,“健康深圳”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政府在衛生健康領域累計投資超過1500億元,是「十二五」期間的2.51倍。5家醫院躋身廣東省高水平醫院建設單位行列,獲批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一批國家級重大平台在深圳佈局,引進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阜外醫院等一批高水平醫院,「三甲」醫院總量接近翻番,目前全市「三甲」醫院已增至18家。

【觀察】醫療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歷史原因,深圳的醫療水平、供求矛盾較部分重點城市還有差距,但差距在「十三五」不斷縮小。18家「三甲」,就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加之利用國內高端醫療資源開展的“三名工程”,為切實改善市民的醫療條件及就醫環境,深圳正在將一些“不可能”變成“可能”。

投入1500億元治水

深圳「十三五」期間累計投入超過1500億元治水。2019年底,深圳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159個黑臭水體全面消除,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五大幹流考核斷面全部達到地表水V類及以上標準,探索出一條超大城市超常規治水新路。

今天的茅洲河沿岸,居民重拾戲水摸魚的美麗鄉愁;深圳河灣,黑臉琵鷺、白海豚等珍稀動物回歸;大沙河生態長廊,已成為「讓河流回歸生活」的典範。深圳被國務院評為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明顯城市、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獲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觀察】朋友圈裏,經常有人曬大沙河散步、深圳灣觀鳥、茅洲河戲水的圖片;開車行走濱河路上,也聞不到深圳河飄來的陣陣異味了。這5年,深圳治水動了真格,也見了實效,無數市民真心點贊。

軌道交通邁入「400公里時代」

2020年是深圳軌道交通比較集中的「開通季」,新開通三期工程7條線段共107公里,形成11條線路、運營總里程411公里的軌道交通網路,運營里程全國排名第五。

目前,深圳每百平方公里土地上有20公里的地鐵,線網密度居內地城市第一。一河之隔的香港,每百平方公里約有24公里軌道線。深圳近年來快速推進地鐵建設,緊緊追趕香港、倫敦、紐約等國際發達城市,目前仍在規劃建設更多的軌道交通線路。

【觀察】深圳城市面積不大,且是狹長條狀佈局,人口密度又是大城市中最高,要真正解決市民出行難題,只能靠快速、準點、大運量的軌道交通。在短時間內建成運營411公里的軌道交通,在世界城市建設史上堪稱奇蹟。隨著更多線路的建設和開通,深圳人的出行將更加便捷。

高快速路總里程突破600公里

「十三五」期間,深圳高快速路建設如火如荼,其中南坪快速三期、坂銀通道、深華快速、東部過境蓮塘口岸至梧桐隧道段等35個重大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全市高快速路總里程突破600公里。

梅觀高速快速化改造、皇崗路快速化改造等47個項目也在「十三五」期間開工建設。其中,春風隧道是我國在建開挖直徑最大的盾構隧道;媽灣跨海通道是我國在建最大直徑海底盾構隧道;沿江高速前海段與南坪快速銜接工程海底隧道首創水下互通立交。

【觀察】城市的快速發展,不斷考量人們的想像力,催生出越來越多令人預想不到的高技術工程。隧道、立交橋已經見慣不怪了。在海底建一座互通立交,深圳又「技」出驚人了。在這樣的橋上穿行,會不會有一種戴著3D眼鏡看科幻片的感覺呢。

連續六屆榮膺全國文明城市

2020年11月,深圳作為前五屆全國文明城市,經複查確認,保留榮譽稱號。從首屆評選開始,深圳已連續六屆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載體,深圳努力建設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市,全力推動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

【觀察】全國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綜合性榮譽,也是目前國內城市綜合類評比中的最高榮譽。作為極具價值的城市品牌,深圳連續六屆(每三年評選表彰一屆)上榜,彰顯這座城市的魅力和文明程度。

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萬億元

「十三五」期間,深圳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萬億元,為規劃目標的1.4倍。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超過19%,顯著高於全國及全省,也顯著高於“十一五”和「十二五」時期的增速。其中,工業投資年均增速超過12%,顯著高於“十一五”和「十二五」時期的增速。值得一提的是,固定資產投資中,社會投資佔比約80%。

【觀察】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與國內絕大多數城市不同,深圳的固定資產投資中,社會投資佔了大頭;政府投資主要起槓桿撬動作用,主要投向民生領域。充分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到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中,這體現了深圳的市場化程度,也是深圳可持續發展、經濟長期健康運行的一個重要原因。

牢築防線抗疫交出滿意答卷

「十三五」的最後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深圳實施科學防疫、精準防控,築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堅實防線,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千里馳援湖北主戰場,加強深港聯防聯控,深入開展國際合作,全力支持全國全球抗疫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把“兩難”變“兩全”,交出了滿意答卷。2020年,在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深圳共有100人獲評“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30個集體獲評“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疫情防控中,深圳採用科技手段研判疫情走勢,在全球率先採用輸入風險模型與傳播動力學EIAR模型,科學評價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實施效果。數據顯示,全市實際總病例數減少99.7%,避免約72萬人感染,獲得591億元的衛生經濟效益。深圳疫情防控經驗獲得世衛組織點贊。

【觀察】深圳抗疫決策科學,行動果斷迅速,科技手段加上全社會通力協作,給了全體市民充分的安全感。千萬級人口的特大城市面對緊急突發情況,能有這樣的響應速度、應對能力和實際成效,實屬不易。這也是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質的綜合體現。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丘應樺晤泰國副總理 冀泰企把握機遇來港開拓

2024年03月10日 19:06 最後更新:20:07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與訪港的泰國副總理兼商務部部長Phumtham Wechayachai會面,就進一步推動兩地經貿合作交換意見。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FB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FB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在社交專頁表示,丘應樺在會面時表示,泰國是香港在東盟十國中,其中一個關係非常密切的夥伴,無論在貿易、投資,以至文化方面,均已建立穩健的基礎和緊密的聯繫。

丘應樺(右)與泰國副總理兼商務部部長Phumtham Wechayachai(左)會面。商務及經濟發展局FB

丘應樺(右)與泰國副總理兼商務部部長Phumtham Wechayachai(左)會面。商務及經濟發展局FB

他期待兩地加強協作,進一步推動雙邊貿易和人文交流,並帶動更多泰國企業來港開拓及擴展業務,把握香港以及大灣區的發展機遇。除了會面,二人又一同見證早前進駐香港的一間著名泰國連鎖超市與多個食品供應商簽訂合作備忘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