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困難中的堅持 - 無國界醫生

博客文章

困難中的堅持 - 無國界醫生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困難中的堅持 - 無國界醫生

2021年03月15日 09:00

新冠疫情困擾超過一年,世界各地醫療系統面對巨大壓力。猶幸香港有一班白衣天使,由前線到後勤,上下一心,讓香港疫情尚算受控,但在一些資源缺乏的地區,醫療系統幾近崩潰,全靠志願組織提供援助。首屆「呂志和獎—人類福祉獎」得主,無國界醫生(MSF)就是其中的中堅一員。

剛剛過去的2月,剛果共和國爆發第12次伊波拉疫情,本已脆弱的醫療系統受到新冠肺炎和伊波拉病毒雙重夾擊。MSF與剛果政府合作,深入該國一些遠離人煙的村落進行前線救援,經過多番努力,控制伊波拉病毒不至於大範圍擴散。

「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是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的名句。醫者父母心,醫護人員遇到有需要的人會全力協助,病人能否痊癒往往受許多因素左右,但無論如何,及時的救助對病患和他們的親友而言,乃是極大的安慰。試想一下,如果不幸染疾或身受重傷,連基本的醫治都沒有,該是多麽的絕望。

還記得我數年前看過的紀錄片《伊波拉戰疫》(Affliction),一名村民坐在山坡上細訴疫症來臨前他所居住的村莊、鄰居的情況,突然疫症襲來,今天這家人沒了、明天那家人又沒了,最後他們家也只剩下他一個。MSF的到來令原本可以高達90%的死亡率,降至約50%。每當有病人痊癒,醫護人員歡送他離開醫療帳篷,每人臉上流露出打從心底的笑容,煥發的光彩與之前那位村民眼底的灰暗形成強烈對比。MSF的工作正正體現了希波克拉底所講的醫者真諦。

MSF救援人員向幾內亞居民提供伊波拉預防資訊

MSF救援人員向幾內亞居民提供伊波拉預防資訊

一位前線同工曾和我們分享,伊波拉病毒就像一樣熊熊的森林大火,他們的資源就像只得兩壺水,但他們仍然會選擇衝進火場,奮力救援。在城市中生活安逸的人為何會願意走到抗疫沙場以及戰火連天的地方投入救援?是那份救死扶傷的使命感。不止是前線的醫護,工程、人力資源、財會、傳訊等後勤人員,無不把病人的福祉放在首位。MSF獲得「呂志和獎」後,隨即把獎金投放於前線救援和培訓,更建立資料庫,為防控工作提供堅實基礎。

疫症在全球蔓延無遠弗屆,香港這樣的福地尚且在20年間先後經歷沙士和新冠肺炎,感謝一班醫護人員和同工願意迎難而上,幫助、安慰、救治有需要的人。

作者:呂志和獎助理總經理程珍




勵 ‧ 志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躬體力行之重要

2023年12月19日 10:56 最後更新:11:42

2023年快將來到尾聲,亦是不少人和機構進行年度回顧的日子。在這一年,困擾多年的新冠疫情暫告一段落,香港與內地及世界各國的亦重新連繫起來。雖然社會表面上看似逐步回復正常,正向著好的趨勢發展,但長時間的疫情對所遺留下的問題始乎仍未完全消散。

在社會不同範疇上,我們不難看到仍然存在著的問題。高息環境持續,市民和企業的開支和負擔持續上升;經濟活動亦未完全復甦,對基層市民的收入和就業造成一定的影響;受生活習慣、工作和學習環境轉變,不少人或會因為需要再次適應生活上轉變而出現不同程度的情緒和精神健康問題。

當看見這些不同類型的問題持續出現,亦讓我反思如何在這個時期更有效地支援社會上最有需要的人和群體,讓更多有需要的巿民受惠。自2020年起,呂志和獎在青年和教育兩大方向開展了一些項目。但對我們以言,慈善項目不是只停留於批出款項和贊助。每個項目都是一個樣我們更加了解社會需要和現況的過程,以讓我們思考,如何讓本地社區慈善工作,能夠把獎項所傳承的精神在香港社會深化和實踐。

呂志和博士多年來在商業世界穩中求進,循序漸進的策略,其實亦影響了我在慈善項目規劃上的想法。在推動社區項目的過程中,我和團隊少不免會出現一系列的考慮,例如透過調查和研究去確定關注的領域、尋找服務缺口、挑選理念相近的合作夥伴、贊助金額和方式等,以確保將有限的資源都是到有需要的領域,每一分的投入都能發揮最大的效用。

研究資料和數據,當然有助我們認清方向和理解問題,但要進一步了解現況,始終需要身體力行了解社會的現況,以及需要支援的群體所面對的難處。每當想到親身體驗,我都會想起呂博士在慈善事業上的一段經歷。

早年他前往雲南進行商務考察期間,目睹了偏遠山區的艱苦生活狀況,親身體會到很多當地連基本三餐溫飽都未能完全滿足,更惶論下一代的教育。在那一次經歷後,他的內心就蘊釀了一個計劃:要為當地的教育事業盡一分力。及後他在全國8個省市新建和修建了122間希望小學和中學。

他多年來一直認為,貧富差距源於知識差異,而知識的差異,因此他對於下一代的教育尤其關心。但對於如何和怎樣捐助,亦會持續審視度勢,因應社會實際情況作決定。而更重要的是,他對於身體力行,親自經歷和體驗實況的堅持,這種態度一直以來讓我深受觸動,並且在我們的推動慈善項目時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呂博士的經歷提醒著我,慈善不僅僅是捐助款項,更需要我們投入時間和心力去了解並解決問題。這樣的努力不僅能夠改善社會,也能夠豐富我們自己的人生,並連結社會更多有心的人和機構,共同為建立一個更宜居、和諧和充滿正能量的社會而共同努力。

作者:呂志和獎總經理程珍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