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汪明荃向特首發公開信 冀恢復神功戲演出與鄭中基享同等待遇

社會事

汪明荃向特首發公開信  冀恢復神功戲演出與鄭中基享同等待遇
社會事

社會事

汪明荃向特首發公開信 冀恢復神功戲演出與鄭中基享同等待遇

2021年03月22日 22:22 最後更新:22:46

自2020年1月新冠肺炎肆虐,香港百業及各界人士均深受影響。藝人汪明荃以前全國政協委員、八和會館理事館主席身份去信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冀港府讓神功戲在實行全面的防疫措施下能夠繼續演出,挽救險將消失的傳統。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汪明荃指,「神功戲」演出是在戶外舉行,戲棚的「通風」及「透氣」程度,必然較室內單靠空調系統的空氣流通度為佳。她特別提及,流行歌手鄭中基已公布4月份會在中環海濱開戶外演唱會,場內提供約7000個座位,對於大型戶外群眾聚集的演出,看來政府已經允許,因此業界相信政府必然對「神功戲」演出,會給予同等的待遇。  

林鄭月娥 資料圖片

林鄭月娥 資料圖片

汪明荃要求,食環署即時恢復接受及處理「臨時公眾娛樂場所牌照」的申請,而康文署則即時恢復借出場地供搭建戲棚之用。她強調,在廣大的巿民在疫情下,願意做足防疫措施,繼續支持粵劇的演出。  

汪明荃在信中表示,粵劇能夠成為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的傳統演出-「神功戲」和它涉及的地方信仰、祭祀儀式,是這項瑰寶上的明珠。如果一年一度各區各鄉「神功戲」演出的傳統中斷,及因此而消失,相信對粵劇能否能夠保留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文物文化遺產的名單上,會有直接的影響。再者,如「神功戲」演出台前幕後的演職人員,因長期失業而不得以轉職,更會直接危害「神功戲」的存活。  

藝人汪明荃以前全國政協委員、八和會館理事館主席身份向林鄭月娥發公開信。資料圖片

藝人汪明荃以前全國政協委員、八和會館理事館主席身份向林鄭月娥發公開信。資料圖片

汪明荃又指,早前由於演出處所全線關閉,粵劇界首當其衝,從業員手停口停,生計陷入了絕境。根據八和會館訪查各區各鄉「神功戲」的籌組情況,34台原本在2020-22年度計劃演出的「神功戲」,已確定取消的有25台;已取消的演出涉及約2,000人次的從業員,損失接近1200萬元的收入。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她續指,籌組人士及團體明確表示,如政府恢復允許搭棚演出「神功戲」,有25台戲是會立即恢復籌組工作,即會繼續一年一度的「神功戲」演出。屆時必然會完全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以「安心出行」或逐個人登記的方法收集所有入場人士的資料、要求所有觀眾戴口罩及不許飲食、場內設置量度體温的工具、配置搓手液及張貼保持衞生的告示、甚至設立巡邏糾察以確保以上措施均能完好地執行。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首屆中華文化節今年6月至9月舉行 明起公開發售門票

2024年04月18日 16:14 最後更新:04月19日 12:38

康文署轄下的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將在今年6月至9月期間推出第一屆中華文化節,內容包括不同形式的表演藝術項目。中華文化節內大部分節目門票,19日(明天)起公開發售。

中華文化節的節目多樣,包括音樂、舞蹈、跨媒體演出、電影、展覽、講座、大師班等。巴士的報記者攝

中華文化節的節目多樣,包括音樂、舞蹈、跨媒體演出、電影、展覽、講座、大師班等。巴士的報記者攝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表示,首屆中華文化節參與製作和演出的人員共約2000名,預計受惠的人次接近10萬。他說,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背靠祖國,面向世界,要著力推動中華文化。

楊潤雄表示,首屆中華文化節參與製作和演出的人員共約2000名,預計受惠的人次接近10萬。巴士的報記者攝

楊潤雄表示,首屆中華文化節參與製作和演出的人員共約2000名,預計受惠的人次接近10萬。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內容豐富,包括「中國戲曲節」精選劇目、獲國家藝術基金肯定的本地優秀作品、與多個文藝組織如香港文聯,合作舉辦的音樂、舞蹈及跨媒體演出、電影、展覽、講座、藝人談、大師班等等,還有特別適合青年參加的活動,包括學校巡演和「普及中華文化藝術專場」,務求讓市民有更多機會全方位欣賞和領略中華文化的精髓,提升市民的國民身分認同及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另邀請了內地不同省市專業藝團來港演出。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楊潤雄指,計劃每年設定一個焦點城市,以「中華文化節」作為平台促進兩地交流,上海為今年的焦點城市,故安排了上海京劇院、上海民族樂團及上海博物館的節目及展覽讓香港市民欣賞。

粵劇名伶羅家英和汪明荃亦有出席節目巡禮。巴士的報記者攝

粵劇名伶羅家英和汪明荃亦有出席節目巡禮。巴士的報記者攝

中華文化節2024」節目巡禮。 巴士的報記者攝

中華文化節2024」節目巡禮。 巴士的報記者攝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