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本網日內瓦直擊 瑞士 BCI 龜縮不答記者

博客文章

本網日內瓦直擊 瑞士 BCI 龜縮不答記者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本網日內瓦直擊 瑞士 BCI 龜縮不答記者

2021年03月26日 23:50 最後更新:10:02

新疆棉花抵制與反抵制風波越演越烈,事件風眼「良好棉花協會」(Better Cotton Initiative ) 的中國分部,强調未發現新疆有强逼勞動情況,那協會的瑞士總部憑什麽事實與根據,不向新疆棉花發出認證?決定又是如何作出?

為了找出真相,本網特約記者當地時間星期五早上,到其瑞士日內瓦的總部直擊採訪,卻發現內裡的職員非常龜縮,不敢應門,也不肯回應記者的提問。

「良好棉花協會」會址是在日內瓦近郊的國際環保大廈。

「良好棉花協會」會址是在日內瓦近郊的國際環保大廈。

「良好棉花協會」會址是在日內瓦近郊Chatelaine的國際環保大廈(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House),右隣是新加坡大使館,左隣是國際環保組織。大廈內有不同的非政府組織,門口高位有攝錄機對準訪客,要進門,須依照所探訪的機構來按門鈴,待其開門。

本網記者按了幾次BCI 的門鈴,都没有人回應,無法進入。由於協會的辦公室是在地下,記者唯有先在大廈外巡一轉,透過玻璃窗找點頭緒; 而從窗外看,整排約十個辦公室皆不見人踪,心想難道真是疫情關係,人人在家工作?此時,才注意到一位新華社記者也來到採訪攝錄。

門旁掛上 BCI 的門牌。

門旁掛上 BCI 的門牌。

趁著有訪客進出,終於入到大廈內。大堂分兩翼,中間是個小小的休息間。右翼的兩扇門,旁邊都掛上 BNI 的門牌。記者再按門鈴,仍然無人應門。怎辦?靈機一觸,穿過休息間到另外一邊,看看辦公室是否有人?終於看到,是有職員在辦公的,只是有意不應門而已。

BCI 的大門。

BCI 的大門。

「澎澎澎」的敲窗,一位面帶微笑的女職員終來到窗前,隔著玻璃與記者交談。記者道明來意,要找負責人採訪新疆棉花問題。但她耍太極,一問九不答,交談了幾分鐘,已經籍口有要事要辦,回到她的座位。不要說採訪,就連協會的聯絡電話號碼、電郵地址等等,這位女士都拒絕提供。

BCI女職員(左)終來到窗前,隔著玻璃與記者(右)談話。

BCI女職員(左)終來到窗前,隔著玻璃與記者(右)談話。

記者當然不會這樣放過她,隔幾分鐘又去敲窗一次,敲了又敲,敲了又敲,該女職員應該請示了了上級,終於又來到窗邊,而這一回,她手上拿著一張紙,寫上協會的網址,叫記者透過官方網址來聯絡,但結果對問題仍然是不答,沒有透明度。

避得一時,避不過永遠。BCI「良好棉花協會」捲入新疆棉花之戰,紿終要向公眾交待其決策過程。在日內瓦,協會只是一個規模不大的非政府組織,但其影響力巨大,因為外界接受它對良好棉花的界定權力,影響遍及棉花生產商、供應商、製造商、消費者。

BCI的眾多「金主」之一則是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在USAID的官網上,可以查看到BCI的工作報告。

再看,BCI這個非政府組織有內在利益衝突,因為其數千會員中,原來包括全球大量的棉花生產商及製造商,是「自己界定自己是否良好棉花」。看來,外界追擊它的好戲,還在後頭。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江樂士:減刑從來不是「自動」 限制提前釋放國安罪犯是合理、不可避免

2024年03月28日 20:11 最後更新:20:25

《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立法後,除非懲教署署長信納囚犯獲減刑不會不利於國家安全,否則違反國安法罪行不獲減刑。前刑事檢控專員江樂士日前在報章撰文強調,減刑從來都不是自動的,限制提前釋放國安罪犯加強香港保護網,是合理的預防措施。

江樂士同時指出,英國2023年頒布嚴厲的《國家安全法》時同樣承認,如果要確保國家安全,有時就必須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並批評英國外相卡梅倫高調抨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是雙重標準。

 全文如下:

 在獄中表現良好的囚犯可以獲得減刑,減刑幅度可能相當大。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減刑的前景可以激勵囚犯在監禁期間不做出不當行為,而且基本上可以改過自新。然而,減刑從來都不是自動的,前首席大法官貝理士爵士曾說:「他們能否獲得減刑,必然取決於他們今後服刑時的行為」(CACC 535/1970)。

 根據《監獄規則》(第 234A 章)(《規則》)第 69(1)條,實際刑期超過一個月的服刑囚犯可「基於勤奮和行為良好」獲得減刑。但減刑不得超過實際刑期和任何羈押期總和的三分之一。

根據《規則》第 69 條給予減刑由懲教署署長(署長)決定。即使囚犯因勤奮和行為良好而獲得減刑,司徒敬法官也解釋說,「《規則》第 69 條並不賦予囚犯減刑的權利,無論減刑是三分之一還是更少」(CALL 154/1999)。

1996 年頒布的《監管釋囚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對《規則》第 69 條產生了影響。在特殊情況下,該條例允許監管釋囚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在監管下釋放特定類別的囚犯。該條例適用於所有在服刑時年滿21歲或年滿25歲的囚犯,以及正在服6年或以上指定刑期的囚犯,或因表列罪行(如勒索罪、搶劫罪或嚴重入屋犯法罪)而被判處2至6年監禁的囚犯。

如果委員會認為符合其標準的囚犯應「以其勤奮和良好行為為由」獲准提前釋放,委員會可下令在監督下將其釋放。不過,在做出決定之前,委員會必須考慮署長的建議,而且署長的建議在決策過程中會得到充分重視。

如果署長得知委員會沒有對囚犯下達監管令,他可以根據第 69 條行使減刑的權力。換言之,《監獄規則》仍然允許在沒有監管令的情況下減刑。

《長期監禁刑罰覆核條例》(第 524章 )於1997年制定。該條例規定,在香港被判無限期或長期監禁刑罰(刑期為10年或以上)的囚犯,其刑期經監獄長轉介後,由長期監禁覆核委員會覆核。委員會在決定釋放囚犯是否適當時,會考慮多項因素,包括囚犯是否改過自新、已服刑期是否符合司法公正及保障公眾的利益等。

3月 19 日,《維護國家安全條例》(SNSO)在立法會以全體 89 票贊成三讀通過。在該條例中,對於被裁定犯危害國家安全的罪行的囚犯,署長和兩個覆核委員會提前釋放囚犯的權力受到了限制。署長只有在「信納提早釋放不會不利於國家安全」的情況下,才能對此類囚犯給予減刑,而只有在同樣信納的情況下,署長才能將此類案件轉介覆核委員會。如果他決定不批准減刑或不將囚犯的案件轉介這兩個委員會中的任何一個,他必須每年對其決定進行覆核。

這些限制的理由是,過去曾發生因犯危害國家安全罪行而被定罪的囚犯在提早獲釋後潛逃或繼續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因此必須加以防範。無論囚犯是在《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頒布之前還是之後被定罪,限制措施都將適用,這是一項合理的預防措施。

有了這一先例,我們也可以考慮對其他同樣被判定犯有嚴重罪行的罪犯引入法定的提前釋放限制。例如,如果一名強姦犯、兒童性騷擾者或搶劫犯被認為仍然對公眾構成威脅,那麼無論他在監禁期間表現多麼良好,他也不應該有資格獲得提前釋放。這樣的囚犯可能只是在等待時機,很容易就會原形畢露。 

儘管一些觀察家批評《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對提前釋放的限制,但其他地方也有先例。例如,根據英國的《2020年恐怖主義罪犯(限制提前釋放)法》(Terrorist Offenders (Restriction of Early Release) Act 2020)),就收緊了被判定犯恐怖主義罪行的囚犯的釋放門檻。現在,當局只有在信納不再需要為了保護公眾而監禁某囚犯,才能批准提前釋放該囚犯,這對香港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先例。

英國外相卡梅倫是《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最高調的批評者之一,他甚至呼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重新考慮」整個23 條方案,聲稱這會「對香港人產生負面影響」。如果他真的相信這一點,那麼他對其他地區的事態發展卻無動於衷,這就非同尋常了。

2月5日,尚未和香港一樣適用《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新加坡,頒布了一項法律,允許當局無限期拘留「危險罪犯」,即使他們已經服滿刑期。該法適用於21歲以上、被認為獲釋後有犯罪風險的罪犯。現在,囚犯不再像香港那樣在刑滿後自動獲釋,而是面臨無限期拘留,直到內政部長決定他們不再對公眾構成威脅。

雖然預防性拘留在英國是不受歡迎的,因為在英國,以這種方式被拘留的囚犯可以透過人身保護令向法院尋求釋放,但令人費解的是,卡梅倫對此卻沒有任何評價。

雖然英國曾經殖民統治新加坡,但卡梅倫顯然不想說任何可能冒犯新加坡的話。與此相反,他總是樂此不疲地教訓香港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希望以此來抨擊中國。沒有人會被他的雙重標準所迷惑。

《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包含了早該進行的改革,香港的保護網也得到了加強。雖然沒有人希望囚犯被關押的時間超過絕對必要的限度,但必須對可能濫用提前釋放的人加以限制。正如英國2023年頒布嚴厲的《國家安全法》時所承認,如果要確保國家安全,有時就必須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因此,應該從這個語境下,來看待對國家安全囚犯施加提前釋放的新限制。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