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 透露,在斬倉美國對冲基金Archegos Capital的持倉後,這家瑞士第二大的銀行將出現高達47億美元的嚴重損失。

目前預計第一季度稅前虧損約為9.604億美元。睇番上年度2020年,這間銀行純利是27億瑞士法郎或29億美元。換句話說,今次管理層的失誤,將銀行一年半的利潤報銷!此前因這一斬倉醜聞,當時市場盛傳這家銀行虧損約為30至40億美元,現在顯然輸得更多。

瑞士信貸股價過去兩周下跌了兩成。

瑞士信貸股價過去兩周下跌了兩成。

瑞信首席執行官Thomas Gottstein表示:「我們的Prime服務業務因一家美國對冲基金的失敗而遭受重大損失,這是不可接受的」。銀行蝕大錢,必然要有管理層出來孭鑊,瑞信投資銀行部的首席執行官Brian Chin和首席風險與法規官Lara Warner將立即離任。此外,瑞信宣佈提議削減股息,執行董事會也放棄了2020財年的獎金,董事長Urs Rohner放棄了150萬瑞士法郎的「主席費」。在4月30日的股東大會上,瑞信將提議派發每股0.10瑞郎的股息,同時提交修正後的薪酬報告,而公司亦已暫停了股票回購計劃。

上周,瑞士信貸透露,在美國對冲基金Archegos Capital熔斷後,該行預計損失慘重,被逼拋售大量股票。為防止股價再跌蒙受更大損失,通常銀行向客戶call孖展不成,便會沽貨先計數,銀行盡量將客戶抵押的股票變現,收回現金,然後再向客戶追討損失,可惜今次這個客戶Archegos Capita的資產凈值已變為負數,破產機會很大。

原來早在3月,瑞信宣佈對資產管理業務進行調整,並暫停發放獎金,以控制另一個客戶英國供應鏈金融公司Greensill Capital倒閉帶來的損失。董事會現已對Greensill和Archegos兩件事件分開了調查,並委任第三方進行調查,表示不僅要關注每一個事件引發的直接問題,還要反思更廣泛的後果和教訓。

瑞信將委派Christian Meissner於5月1日起接替Brian Chin掌舵投行,他目前是瑞士信貸國際財富管理投行咨詢部聯席主管及投行部副主席。本週二起,Joachim Oechslin被任命為臨時首席風險官,Thomas Grotzer被任命為臨時全球法規主管,三人都將向瑞信首席執行官Gottstein匯報工作。

總部位於蘇黎世的Porta Advisors公司董事長兼合伙人維特曼(Beat Wittmann)週二對CNBC表示,雖然瑞信的事件並不代表系統性危機,但除非銀行業的根源得到解決,否則可能會出現「更多傷亡」。「危險的是,我們總是只顧著換人,卻堅持同樣的商業模式、同樣的激勵措施,利用同樣的監管漏洞」。

維特曼認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歐洲投行並沒有像美國同行一樣調整保障自己的方式。「歐洲銀行只是延續了他們的萬能銀行模式,如果不從問題的根源上真正改變這種狀況,今年我們將看到歐洲有更多的傷亡,而且傷亡會更大。然後在某個階段,我們會看到一個系統性相關的,監管機構就會採取行動。」他還表示,在當前擴張性財政政策和寬鬆貨幣條件的環境下,隨著風險資產的不斷膨脹,發生系統性事件的風險正在上升。

尚風歸納了幾點,究竟今次事件如何出事。首先,Archegos Capital 基金的南韓裔老闆Bill Hwang似乎有着愛冒險的基因,他在2012年創立家族式基金後,當時的資產淨值由2億美元開始,到去年年底,其資產淨值已升至50億美元,完全受惠了過去中概科技股的超級升浪。踏入2020年,科技股進入最瘋狂的升浪,女股神ARK investment 的Catherine Wood 聲名大噪,收到美國政府支票的散戶蜂擁入市,終於認來一個非常深的大調整,但Bill Hwang並無察覺危機,雖然其基金資產凈值一度升至驚人的150億美元,他沒有在高位沽貨獲利或減磅。

第二、Bill Hwang的Archegos基金的資產凈值雖然只有150億美元,但和他交易的投資銀行竟然不顧風險,借錢給他以槓桿持股,據說其投資組合高峰時市值高達800億美元!換句話說,高盛、大摩、野村及瑞士信貸,可能合共借了高達650億美元給Archegos,如果假設每一間的數目相等,平均就是162.5億美元。問題就是出在這裏,有分析指,這些投行根本不知道其他投行借了多少錢給Archegos,所以如果每一間投行根據Archegos有150億美元資產淨值,從而借出162.5億美元,似乎不是太過份,因為即使股價跌一半左右,仍可以沽出所有股票套現,風險似乎可控。但如果這些投行之間完全不知道Archegos的真正槓桿,那麼當股價下跌時,便會出現互相踐踏、走得快好世界的現象。

第三、江湖傳聞,其實高盛、大摩、野村及瑞士信貸曾經開會,看看如何有序地減持Archegos旗下倉位的股票,但明顯地高盛及大摩早著先鞭,率先沽貨,損失輕微,野村雖然亦慢了一步,但總算將虧損限制在20億美元,而最遲沽貨的瑞士信貸,相信以更低價格斬掉股票,導致損失慘重。

第四、Archegos透過衍生產品變相持有一隻股份達到10%以上,逃過監管。令其即使持有一隻股份5%以上,也不用申報。過分集中持有一隻股份,剝削投資者的知情權,亦令基金過份倚賴一隻股份股價的升跌,增加風險。而投行通過衍生產品和Archegos基金做生意,當然亦是利字當頭,收取更高的手續費。

結論就是,投行每次出事,只會換高管,於事無補,因為每一批高管都希望做多啲生意,賺多啲錢,分多啲花紅,很容易會在不知不覺中令銀行承擔着更大的系統性風險。歷史上,我們見識過霸菱事件、貝爾斯登及雷曼事件,如今是野村及瑞士信貸,這個制度若不改變,相信只會陸續有來。




尚風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