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英國南部港灣3日內兩度出現大型鯊魚

大視野

英國南部港灣3日內兩度出現大型鯊魚
大視野

大視野

英國南部港灣3日內兩度出現大型鯊魚

2021年04月15日 21:26 最後更新:04月16日 00:05

英國在數日內兩度在岸邊發現大型鯊魚出沒,繼周一(12日)在英國西南部康瓦爾郡(Cornwall)的法爾茅斯(Falmouth)發現一條4.5米長的姥鯊後,今日(15日)又在德文郡(Devon)的托奇碼頭(Torquay Marina)發現另一條3.6米長的姥鯊。

更多相片
網圖

英國在數日內兩度在岸邊發現大型鯊魚出沒,繼周一(12日)在英國西南部康瓦爾郡(Cornwall)的法爾茅斯(Falmouth)發現一條4.5米長的姥鯊後,今日(15日)又在德文郡(Devon)的托奇碼頭(Torquay Marina)發現另一條3.6米長的姥鯊。

網圖

一名直立板教練Owin Wong在帶領一眾學員划出托奇碼頭期間,發現海有魚鰭擺動,當時他們還以為是兩條海豚,但其後Owin聽到在岸邊的人大叫「鯊魚!」,他才意識到不遠處游過來的是鯊魚。Owin表示,「它非常巨型,一開始有被嚇到」,但根據過往對姥鯊的認識,他知道姥鯊並不危險。這次他帶領的學員都是第一次出海划直立板,於是他指示害怕的學員跪在板上,並欣賞這個可遇不可求的場面,「很難得第一次出海就能以這種方式觀看野生大自然,這也是個奇妙的體驗去如此近距離觀察大自然的美好」。

本周一(12日)在法爾茅斯發現4.5米長的姥鯊。

本周一(12日)在法爾茅斯發現4.5米長的姥鯊。

直立板教練Owin Wong在帶領一眾學員划出托奇碼頭期間發現有姥鯊游近。影片截圖

而早在數日前,AK野生巡遊(AK Wildlife Cruises)的導遊Georgia Bardua與團隊打算從法爾茅斯駛往波特洛灣(Portloe bay)測試船隻時,發現一條姥鯊在船附近暢游。Georgia表示這次沒有預計過會遇上姥鯊,但估計是全球暖化及海洋升溫的緣故,近年來姥鯊游住港灣被人類遇見的次數也越多,「以往我們只能在7月目睹姥鯊幾次,但近幾年在較早的月份亦能被看到」。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托奇碼頭發現長3.6米的姥鯊。 網圖

根據資料顥示,姥鯊(basking sharks),又名象鯊、象鮫,是世界上體型第二大的鯊魚,僅次於鯨鯊,也是三種濾食性鯊魚中的其中一種。牠們適應水溫介乎8至14℃,很多時會游近岸邊或進入海灣之中,比較常出現在蘇格蘭的赫布里底群島,但出現在英國南部的機會相對較少。另外姥鯊以前數量很龐大,因為20世紀初和21世紀初的大規模捕殺,現在的數量已經非常稀少,已列入IUCN紅色名錄的易危等級,受到各個國家的保護。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網圖

網圖

一名直立板教練Owin Wong在帶領一眾學員划出托奇碼頭期間,發現海有魚鰭擺動,當時他們還以為是兩條海豚,但其後Owin聽到在岸邊的人大叫「鯊魚!」,他才意識到不遠處游過來的是鯊魚。Owin表示,「它非常巨型,一開始有被嚇到」,但根據過往對姥鯊的認識,他知道姥鯊並不危險。這次他帶領的學員都是第一次出海划直立板,於是他指示害怕的學員跪在板上,並欣賞這個可遇不可求的場面,「很難得第一次出海就能以這種方式觀看野生大自然,這也是個奇妙的體驗去如此近距離觀察大自然的美好」。

網圖

網圖

本周一(12日)在法爾茅斯發現4.5米長的姥鯊。

本周一(12日)在法爾茅斯發現4.5米長的姥鯊。

而早在數日前,AK野生巡遊(AK Wildlife Cruises)的導遊Georgia Bardua與團隊打算從法爾茅斯駛往波特洛灣(Portloe bay)測試船隻時,發現一條姥鯊在船附近暢游。Georgia表示這次沒有預計過會遇上姥鯊,但估計是全球暖化及海洋升溫的緣故,近年來姥鯊游住港灣被人類遇見的次數也越多,「以往我們只能在7月目睹姥鯊幾次,但近幾年在較早的月份亦能被看到」。

直立板教練Owin Wong在帶領一眾學員划出托奇碼頭期間發現有姥鯊游近。影片截圖

直立板教練Owin Wong在帶領一眾學員划出托奇碼頭期間發現有姥鯊游近。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根據資料顥示,姥鯊(basking sharks),又名象鯊、象鮫,是世界上體型第二大的鯊魚,僅次於鯨鯊,也是三種濾食性鯊魚中的其中一種。牠們適應水溫介乎8至14℃,很多時會游近岸邊或進入海灣之中,比較常出現在蘇格蘭的赫布里底群島,但出現在英國南部的機會相對較少。另外姥鯊以前數量很龐大,因為20世紀初和21世紀初的大規模捕殺,現在的數量已經非常稀少,已列入IUCN紅色​​名錄的易危等級,受到各個國家的保護。

托奇碼頭發現長3.6米的姥鯊。 網圖

托奇碼頭發現長3.6米的姥鯊。 網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世界首例 日本科學家用「人造子宮」成功培育深海鯊魚

2023年10月12日 14:20 最後更新:15:41

日本企業致力研究「人造子宮」,成功培育並產下一條能自行發光的深海鯊魚,7個月後鯊魚全長已長至18cm。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沖繩美麗海財團為了拯救早產鯊魚的生命,早在2017年起便致力研究人造子宮裝置,用於人工飼養小鯊魚。日前研究團隊使用裝置培育「模拉里烏鯊」(Etmopterus molleri)胚胎5個月後順利生產,並成功存活了7個多月,而這是該物種最長的圈養記錄;體長已長至18cm,體重則增加到18克。

觀看影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研究團隊指出,為了克服胚胎在分娩過程從「人工羊水」到海水環境的變化中存活下來,出生前3個月起就透過人造子宮,分5階段增加海水量,逐漸改變環境,成功緩解了鯊魚在分娩時的壓力;其中,人工羊水的成分和鯊魚的血液相似。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這是世界上首次使用人造子宮裝置分娩鯊魚,首席研究員富田稱其為「向保護稀有物種邁出的一大步」,他們也將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上。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