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揚帆灣區,江門正起航!在這裏,「僑」見未來!

大灣區

揚帆灣區,江門正起航!在這裏,「僑」見未來!
大灣區

大灣區

揚帆灣區,江門正起航!在這裏,「僑」見未來!

2021年04月17日 20:17

根據中宣部統一安排,

「大灣區 大未來」主題宣傳活動

更多相片

根據中宣部統一安排,

△江門站「生命之樹」造型及候車大廳。鄒內和 攝

△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江門校區)項目正全面開展填土、樁基工程和項目部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快江門銀湖灣濱海地區開發,形成國際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華僑華人的引資引智創業創新平台。全市上下搶抓機遇,齊心協力推進銀湖灣濱海新區等重大平台開發建設。

以點帶面,狠抓重大平台的開發建設、擴容提質,江門正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子。除銀湖灣濱海新區,大廣海灣經濟區、江門人才島、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粵港澳大灣區(江門)高質量農業合作發展平台……一系列江門特色的大平台正紮實推進。其中,江門人才島致力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示範區,引入了華為、騰訊、IBM等一批合作項目。

△香港同胞李巍女士從市市場監管局領到全國首張「智能灣區通」外商投資企業營業執照。

△江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澳門服務點設置在澳門江門同鄉會康樂中心。江門日報記者 陳敏銳 攝

江門日報記者 周華東 攝

今日走進江門市,

將進行為期兩天的採訪。

視總台、經濟日報、中國日報、中國網、今日中國英文版、人民畫報、中新社、澎湃新聞、現代快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羊城晚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廣州日報、廣州廣播電視台、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廣電集團等近20家中央、省、市級媒體,由近百名媒體工作者組成。

在江期間,採訪團將實地探訪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城央綠廊釜山公園段、中車廣東軌道交通車輛有限公司、新會陳皮村、小鳥天堂等地,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行深入採訪,挖掘江門參與大灣區建設取得的成效與亮點,從中發現新僑鄉的新精彩。

揚帆灣區 「僑」見未來

風起南海,潮湧珠江。

位於西江之畔、南海之濱的江門,

地處改革開放最前沿,

曾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佈局等作了全面規劃。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我國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對廣東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藍圖繪就,號角吹響。在總共2.7萬字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江門」被多次提及,明確提出“支持江門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支持江門與港澳合作建設大廣海灣經濟區”等,充分彰顯了江門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地位。

牢記囑託,逐夢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硬聯通」打開大灣區“輻射之門”;“軟聯通”深化融合發展,為大灣區互聯互通提供「江門樣本」;以「僑」為橋,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兩年多來,江門舉全市之力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奮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

強交通

加快融入大灣區「1小時城市圈」

黃茅海畔,長達10多公里的施工棧道,猶如一條鋼鐵巨龍蜿蜒於萬頃碧波之中。這裏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後首個開工建設的跨海通道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的施工現場。作為港珠澳大橋西拓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對江門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黃茅海跨海通道與西部沿海高速共同構建起我省「一核一帶一區」重要的核心紐帶,將改變粵西沿海地區與灣區經濟發達城市通道不足的現狀,形成大灣區港澳核心區域輻射大灣區西翼乃至粵西地區的重要通道。

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的開通運營,是江門擔當作為、超前謀劃的又一力作。去年11月16日,廣東第四大軌道交通樞紐——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正式開通,江門昂首邁入「樞紐時代」。

△江門站「生命之樹」造型及候車大廳。鄒內和 攝

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陶一桃展望,未來江門的區位優勢將變為樞紐優勢,地緣優勢將變為發展優勢,自身優勢將變為融入大灣區的要素優勢。

身處時代大潮的江門市委、市政府,以「跳出江門謀劃江門」的大視野,把交通建設放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一盤棋”考慮,緊緊圍繞“大交通”戰略,深入推進交通大會戰,建設“一樞紐、兩中心、三通道”,以交通先行引領城市發展,融入大灣區建設,縮短與大灣區周邊城市的時空距離。

數據顯示,

「十三五」期間,

江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累計完成投資908.5億元,

比「十二五」增長了2倍,

創歷史新高。

其中,

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593公里,

位居大灣區第四。

如今,依託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江門在加快融入大灣區「1小時城市圈」的同時,大灣區面向粵西乃至大西南的“輻射之門”也正在江門開啟。

抓平台

打造承載世界級產業集群的一流園區

作為江門投身大灣區建設的排頭兵和主戰場,銀湖灣濱海新區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道路、景觀不斷完善,這座每天都在發生變化的未來新城,正煥發著新的生機和活力。

50年前,這裏是被稱為「鬼咒角」的荒涼之地;50年後,這裏成為一片投資開發的熱土。

△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江門校區)項目正全面開展填土、樁基工程和項目部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快江門銀湖灣濱海地區開發,形成國際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華僑華人的引資引智創業創新平台。全市上下搶抓機遇,齊心協力推進銀湖灣濱海新區等重大平台開發建設。

以點帶面,狠抓重大平台的開發建設、擴容提質,江門正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子。除銀湖灣濱海新區,大廣海灣經濟區、江門人才島、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粵港澳大灣區(江門)高質量農業合作發展平台……一系列江門特色的大平台正紮實推進。其中,江門人才島致力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示範區,引入了華為、騰訊、IBM等一批合作項目。

省「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珠西)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區建設,打造珠江口西岸新的經濟增長極。今年的江門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抓住省在珠海—江門佈局建設大型產業園區的機遇,高起點規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珠西)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區,打造能承載世界級產業集群的一流園區。

近期我市與珠海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珠海市共同謀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珠西)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區和珠海—江門大型產業園區。

栽得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江門各大園區建設正全面開花。特別是,我市於2017年起搶抓「雙區」發展戰略機遇,大手筆打造五大萬畝園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合作共建平台。目前,五大萬畝園區已全部納入廣東省產業園管理,享受省產業園和產業共建的政策扶持,必將承載起廣闊的產業發展空間。

促融合

為大灣區互聯互通提供「江門樣本」

2020年2月,江門主動對接港澳商事登記規則,在全國率先上線商事登記「智能灣區通」,港澳同胞足不出港澳、安坐家中利用「智能灣區通」即可實現跨境辦照。

△香港同胞李巍女士從市市場監管局領到全國首張「智能灣區通」外商投資企業營業執照。

同年10月12日,「江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澳門服務點」暨“港澳青年(江門)創新創業服務站”授牌儀式在澳門舉行。該服務點作為全國首個設立在港澳地區的人社服務站點,邁出了大灣區人社服務“跨境通辦”的第一步。

△江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澳門服務點設置在澳門江門同鄉會康樂中心。江門日報記者 陳敏銳 攝

同年11月26日,江門、珠海、香港、澳門四地政務服務及不動產登記「跨城(境)辦理」協議簽署及業務啟動儀式舉行,通過“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澳門企業、居民運用其在江門的不動產向澳門金融機構申請貸款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也實現了“不出關辦理”;

……

近年來,江門聚焦企業和群眾普遍關切的異地辦理事項,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手段打破地域阻隔和部門壁壘,通過建立安全可靠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渠道,實現合作事項範圍內的信息共享,不斷密切與大灣區兄弟城市間的“軟聯通”。

與此同時,江門作為全國首個與澳門簽訂金融合作備忘錄的地級市,目前已有7家江門銀行和8家澳門銀行建立合作關係,近5年來江澳金融合作累計業務量超1700億元。

從標準互認到規則銜接,從機制創新到政策互通,變「制度之異」為“制度之利”,江門正以“灣區通”工程為牽引,以“勇立潮頭爭當先鋒”的改革破冰精神、“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提供鮮活的「江門樣本」,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內資本、技術、人才、信息等關鍵要素加速流轉、進一步融合,為港澳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

辦事便利的同時,

生活舒適度也在悄然變化。

2018年,市委、市政府超前謀劃、奮力爭先,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性機遇,啟動城市品質提升行動,涵養城市文化文明,優化美化城市環境,促進產城融合發展,志在把江門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灣區綜合樞紐門戶城市。

三年來,各級各部門真抓實幹,創新實踐,以「八大行動」為抓手,推進項目760多項,實現了城市品質的跨越式提升,展現了“路暢、街凈、燈亮、水清、景美”的城市新面貌。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生態環境不斷向好,

帶來的是招商項目的「量」“質”雙升。

去年,

全市引進投資超1億元項目211個,

投資額1247.3億元,

與上年相比分別增長7.1%和4.2%。

其中,

超20億元項目19個,

投資額694.86億元。

超50億元項目5個,

投資額359.23億元,

招商引資跑出了「加速度」。

聚僑力

整合全球華僑華人資源

「閱讀每一封僑批,感受到每一份情感,我們在展品中與親人們重逢,在字裏行間,對話歲月流淌中的家國情懷。此時無聲,卻又擲地有聲。」近日,在北京舉辦的“家國情懷寄尺素——江門五邑銀信(僑批)專題展”上,一位參觀者留下了這樣動情的話。

江門日報記者 周華東 攝

「僑」是江門最大的文化內核,

是江門的文化DNA,

僑批是不可複製不可多得的

「國寶級」文化遺產。

江門因僑而立,因僑而興。

△江門五邑華僑華人華博館。江門日報記者 周華東 攝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江門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這是中央賦予江門的新定位、新使命,也是江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抓手。

為此,江門堅持「華僑華人的精神家園、文明互鑒的交流典範、共建共享的文化實驗區、華僑華人青年的創業創新高地」四大發展定位,整合全球華僑華人資源、全國僑鄉文化資源、粵港澳文化資源,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圈建設。

過去一年,江門加快推進華僑華人創業創新平台建設,設立江門「僑夢苑」核心區專項資金,依託“海創空間”建立僑之家服務平台,支持僑界社團打造“僑之匯”跨境商品體驗館商貿項目……

各類服務僑胞的創業創新載體激發著僑胞僑眷熱情,凝聚著創新創業力量,使江門成為不少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首選地。作為「國字型大小」的江門「僑夢苑」,目前核心區內共有外資企業(含港澳台)433家,領軍人才8人,其他高層次人才258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844人,累計引進僑資、外資項目15個,總投資約113億元。

如今,世界江門青年大會、中國(江門)僑鄉華人嘉年華、「少年中國說」等一批含金量較高的僑務品牌向世界展現了江門“中國僑都”的魅力。“每次世青會都能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彼此之間在交流之中碰撞出火花,也在交流中彼此升華。”巴西江門五邑青年聯合會會長陳文添坦言,江門特色僑務品牌的不斷推進,為全球五邑籍華僑華人交流提供了有力的平台。

潮平岸闊,風正帆懸。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江門將牢牢扭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深刻認識正處於動能轉換的接續攻堅期,正進入優勢集聚的機遇疊加期、跨越趕超的關鍵窗口期,切實找准在全省發展大局中的坐標和方位,向著更高的目標不斷奮進,擔當好中央和省委賦予的新使命。

往下看更多文章

宣傳香港人才樞紐獨特優勢 人才辦5月初舉行高峰會

2024年04月23日 14:33 最後更新:23:05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將於5月7至8日在會展舉行「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並會同步舉行「機遇匯人才博覽展」。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表示,希望透過高峰會宣傳香港作為人才樞紐的獨特優勢、及推動大灣區內的人才流動及合作。活動邀請20多名來自本地、大灣區、世界各地的政商界人士,分享國際就業市場、人才流動趨勢,探討人才交流及合作機遇等,活動免費入場。

人才辦將於博覽展設展示區,介紹香港的獨特優勢和發展機遇、各人才入境計劃和人才辦的支援服務,並由抵港人才分享落戶香港的經驗。博覽展預計有近百間公私營機構參展,包括投資推廣署、機管局和醫管局等。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劉鎮漢表示,過去一年來港的人才主要從事金融、科技、商貿工作,又說本身有家庭的人才,最關注香港的教育,其次是就業機會及住屋需要。他表示,人才辦有不同的合作夥伴,可以協助解決不同需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