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評智庫:國民黨大陸政策何去何從

兩岸

中評智庫:國民黨大陸政策何去何從
兩岸

兩岸

中評智庫:國民黨大陸政策何去何從

2021年04月18日 16:08

/南開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台籍副教授、國台辦南開大學兩岸關係研究基地研究員黃清賢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4月號發表專文《國民黨大陸政策的迷思與正道》。作者認為,「九二共識」是將兩岸問題視為“內部矛盾”,才有機會處理與解決;唯有正確認知「九二共識」,宣傳「九二共識」對台灣的“和平與發展”價值,國民黨才有可能東山再起,台灣安全與人民發展才有可能確保。事實上,國民黨要走出被民進黨撥弄的兩岸「敵我矛盾」迷思,回歸頂多只是“內部矛盾”的兩岸關係,進而要從“求同存異”推進到“求同化異”,則國民黨不但可重拾在台灣的執政權,更可在中美競爭氛圍下,造福兩岸芸芸眾生,共享榮耀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章內容如下:

太精簡,沒有完整表達他的意思;但當他事後再完整表達時,不但沒否認大陸是台灣的威脅,而且強調「九二共識」是求同存異的代名詞,「九二共識」不被接受是因為“中華民國”被打壓,北京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這段話在當今台灣是符合選舉語言的政治正確,甚至民主進步黨也會同意;因為大陸是台灣主要威脅的說法,就是民進黨做錯事仍然振振有詞的藉口。例如貿然進口危害普羅大眾健康的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就是因台灣為了維護主權,對抗大陸的威脅,所以台灣人要犧牲健康以維持生存;縱使進口瘦肉精美豬依舊無法簽署台美貿易協定,還被美國嫌開放進口得不夠,這些都無怨無悔。

再者,「九二共識」等於求同存異,要接受「九二共識」就要接受“中華民國”,則更是落入民進黨將兩岸視為“國與國”關係的泥淖,忽略「九二共識」的核心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定位。因為在兩岸一中的定位下,就沒有“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與國”問題,所以求同存異是求「一個中國」之同、存“各自表述”之異;否則國民黨的“大陸政策”不但走向“兩岸政策”,更可能會走到“中國政策”,失去原有的兩岸關係議題優勢。

至於「一國兩制」在台灣的重點不在於有沒有市場,而是在於台灣與大陸的未來關係要怎麼走。民進黨用“台獨黨綱”告訴人民說台灣的未來是什麼,但“台獨”不但連美國都不願意背書,而且顯而易見的將台灣帶進非和平的災難;相對的,國民黨卻無法告訴人民說兩岸關係的未來是什麼,甚至愈走愈往民進黨路線靠攏,人民又如何寄望國民黨帶來和平穩定的未來呢? 

因此本文希望針對國民黨近年來的兩岸關係迷思,反思國民黨應該如何走向正道。事實上,國民黨要走出被民進黨撥弄的兩岸「敵我矛盾」迷思,回歸頂多只是“內部矛盾”的兩岸關係,進而要從“求同存異”推進到“求同化異”,則國民黨不但可重拾在台灣的執政權,更可在中美競爭氛圍下,造福兩岸芸芸眾生,共享榮耀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國民黨近年來的迷思

回顧國民黨改革委員會在2020年6月19日公佈兩岸論述組決議案,不意外的將「九二共識」置之“歷史”高閣,忽略「九二共識」對兩岸、台灣、國民黨的當代“價值”;落入民進黨的“國與國”「敵我矛盾」思維,強調沒有“中華民國”的“主權國家”事實,就沒有「九二共識」。

這種思維無異於民進黨偷梁換柱的「中華民國台灣」,也就是陷入了民進黨兩岸困境的「安全與對抗」思維。殊不知「九二共識」是將兩岸問題視為“內部矛盾”,才有機會處理與解決;唯有正確認知「九二共識」,宣傳「九二共識」對台灣的“和平與發展”價值,國民黨才有可能東山再起,台灣安全與人民發展才有可能確保。

2018年的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奪得連自己都不敢置信的佳績,縣市長席次從6席回復到2014年的15席,當選議員總數也以394席凌駕民進黨的238席,當時沒人否定「九二共識」的價值、批判「九二共識」的不是,甚至還認為由於國民黨有「九二共識」,使人民相信國民黨有能力為台灣帶來穩定與繁榮,取代治理無能與衝撞兩岸的民進黨,讓國民黨谷底翻身。

可是到了2020年的「總統」“立委”大選,國民黨的選戰成績不但未如“花車效應”的繼續開紅盤,反而又跌落谷底。黨內批判聲不斷,黨中央的檢討報告洋洋洒洒羅列七大點,包括討厭民進黨終不敵“亡國感”、兩岸論述未能掌握話語權、惡質網軍帶領風向、選戰策略選擇失誤、黨內矛盾不團結、不分區名單未能符合外界期待、黨不受青年選民青睞。

兩岸論述基礎的「九二共識」更成為眾矢之的,黨內不但有許多人大加撻伐其不是,甚至想要將其去之而後快,黨中央與兩岸論述組成員又不乏對於「九二共識」誤解或否定的意見。但從實務上來看,黨內團結、組織形象、候選人特質、選戰策略、輿論壟斷等問題,才是國民黨2020年敗選的表面直接原因。

不過若深究原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兩岸論述確實是國民黨敗選的實質關鍵;因為失去正確的兩岸定位,無力也不願說明「九二共識」價值,無法展現國民黨有能力執政、維護兩岸和平穩定發展,所以國民黨會不敵“亡國感”、網軍能帶起風向、選戰策略錯誤、黨內無法團結、青年更不會喜歡國民黨。 

二、全代會上的喜憂參半

到了2020年9月6日的國民黨全代會,「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被提出以延續兩岸互動。相對於改革委員會在6月中旬建議將「九二共識」束之歷史高閣,這種說法算是懸崖勒馬,找回自己兩岸關係強項的契機。但同時也要警惕,是否會因為過度強調兩岸關係的「中華民國主權」與“一中各表”,類似於民進黨以“中華民國”的“形式”,包裝台灣“共和國”的“實質”,而將至多是“內部矛盾”的兩岸關係,異化為「敵我矛盾」的“國與國”關係。

從國民黨全代會的兩岸論述八大主張觀之,首先提到了「中華民國憲法」提供兩岸往來的法律基礎,是穩定兩岸關係的盤石”;換言之,如果真的可以認知到「中華民國憲法」的第四條、增修條文前言、增修條文第十一條是「一個中國」本質,則「中華民國憲法」確實能夠穩定兩岸關係。

同樣的,在第三項主張提到的「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應用以延續兩岸互動,並以此尋求互動方式與時俱進”,若也能強調「中華民國憲法」的「一個中國」本質,則基於該“憲法”的「九二共識」就可以延續兩岸互動,而且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當然可以與時俱進地創新互動模式。

但不可諱言,兩岸論述從前言到八大主張,都一再突出「中華民國主權」。對於與外國交往,當然要堅守「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就像美國要求台灣進口有瘦肉精的豬肉與內臟、有瘋牛症風險的成年牛肉,或是日本要求台灣進口有核災污染疑慮的食品時,台灣當然要挺直腰桿,向外國人堅持“中華民國”對外“獨立性”的“主權”,勇敢地捍衛台灣人民的健康利益。

可是在兩岸關係中一直強調「中華民國主權」,彷彿要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等;這種邏輯不但違反「中華民國憲法」的「一個中國」本質,而且落入了有“台獨黨綱”的民進黨思維,將同一個中國的“內部”矛盾關係,異化為國與國的“外部”敵我關係。

這種偏差的邏輯,也顯現在八大主張的第三項前段所言,「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表述,皆本於「中華民國憲法」,也是兩岸求同存異的成功經驗。事實上,在「中華民國憲法」絕對沒有“一中各表”,除了「一個中國」本質外,頂多只有增修條文第十一條的“一國兩區”,“憲法”本文與增修條文根本找不到“各表”。

如果無法明確「中華民國憲法」的「一個中國」本質,而是將「中華民國主權」與“一中各表”連結,則就會與民進黨的「中華民國台灣」可能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此的偏差思維,如何奢求國民黨能取代民進黨,成為兩岸關係維持現狀的穩定力量? 

三、回歸九二共識的正道

國民黨要如何走回正道,其實只要回歸「九二共識」,兩岸當前的一切困境都能迎刃而解,國民黨就能重拾兩岸議題的優勢。至於有人誤以為「九二共識」太舊,應該改用現在的“二一共識”;這正是對兩岸關係的不瞭解,「九二共識」的名詞固然重要,內涵更是重中之重。

「九二共識」是什麼?其實內容很簡單,就是1992年10月在香港會談時,針對「一個中國」,海基會提出的第八個表述方案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

海協會在1992年11月回復海基會,告知「一個中國」議題的口頭表述要點是“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接著,兩岸就擱置政治性爭議,繼續事務性議題的協商並簽署協議。

因此,「九二共識」的共同詞,包括謀求“國家統一”、堅持「一個中國」。不同的是台灣強調“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亦即“一中各表”;大陸則表示“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也就是“一中不表”。達到的後續成果就是兩岸務實的協商,簽署協議解決兩岸事務性問題。

進而言之,「九二共識」是擱置兩岸「安全與對抗」的「敵我矛盾」,甚至以「九二共識」四個字取代“國家統一”或「一個中國」的字眼;這就是務實地將兩岸問題以“內部矛盾”處理與解決,讓台灣乃至於兩岸可以“和平與發展”,這不但是1992年以來的國民黨可以穩定兩岸、獲得執政的歷史法寶,更是2020年後的國民黨想要贏過民進黨,重新執政,真正能維護台灣安全、造福人民發展的當代要訣。

四、兩岸關係未來的願景應提出

事實上,國民黨的正道除了要掌握「九二共識」的兩岸政治基礎之外,更需對兩岸的未來願景提出主張,不能躊躇不前,停留在“一中各表”的過往時空。因為當民進黨在2016年將“中華民國”的形式,逐漸異化為“台灣共和國”的實質,“各表”的“中華民國”,就被“各表”為“台灣共和國”,使得「九二共識」的“一中”核心意涵被消失。 

進而言之,民進黨早在1986年成立後,不論是1988年417決議文的「台灣國際‘主權獨立’,不屬於以北京為首都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者是1990年1007決議文的“我國”事實主權不及於中國大陸及外蒙古”,尤其是在1991年修正的“台獨黨綱”,增列“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主張“依照‘台灣主權’”現實“獨立建國”,制定“新憲”使法政體系符合台灣社會現實,並依據國際法之原則重返國際社會”,民進黨對於兩岸關係的未來定位相當清楚。

縱使民進黨為了取得執政權,1999年制定「台灣前途決議文」,2004年再制定“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2007年更制定“正常‘國家’決議文”,2012年的「總統」大選提出“台灣共識”的政見,到2016年「總統」大選正式提出“維持現狀”的政見,但內涵都不脫“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思維。

相對的,國民黨雖然曾在2016年9月4日的第19次全代會第4次會議上通過政綱指出,“在「中華民國憲法」的基礎上,深化九二共識。積極探討以和平協議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可能性,扮演推動兩岸和平制度化角色,確保台灣人民福祉”,希望以和平協議結束兩岸的敵對,制度化兩岸和平,告訴人民說國民黨對未來的願景,而且後續也順利舉行了迄今未曾再辦的兩黨領導人會面與國共論壇,但好景並未持續。

因為到隔年就改為“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且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交流”,倒退回10年前的2008年“一中各表”與“不統、不獨、不武”,不知國民黨要將兩岸關係帶往哪裏去,只能原地踏步,坐視民進黨與時俱進的調整“台獨”內涵論述。

現在更因一再強調「中華民國主權」、正視“中華民國”存在,使得國民黨雖不贊成“台獨”,但“兩個中國”、“獨台”、“華獨”的色彩揮之不去,而且不能也不願明言否定前述想像,只能欲言又止地“一中各表”,無法再繼續兩黨領導人會面與國共論壇,讓人民無法相信國民黨有能力在台海動蕩時,取代民進黨維護兩岸和平穩定發展。

五、一國兩制的面對態度

至於面對大陸涉台政策基本方針的「一國兩制」,民進黨批判「一國兩制」要并吞台灣,國民黨對「一國兩制」也不以為然。但平心而論,任何一個想要讓台灣繼續繁榮昌盛的政黨,都應該瞭解與思考「一國兩制」對於台灣的意義,才能與大陸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同時對此提出具戰略高度的有力論述。

回顧習近平在2019年1月2日的《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講話指出,「一國兩制」既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又有利於統一後台灣長治久安;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和感情;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 

對此,蔡英文抨擊且始終未接受「九二共識」,根本原因是北京定義的「九二共識」,其實就是「一個中國」、「一國兩制」;不會接受北京以「一國兩制」矮化台灣,破壞台海的現狀;北京的「一個中國」本質上就是「一國兩制」,這是台灣人民無法接受的。

基本上,這些說法是一石兩鳥,也就是將兩岸現階段溝通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等同於大陸對兩岸統一後制度設想的「一國兩制」,然後再全力地抨擊「一國兩制」,同時抹黑「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

國民黨對「一國兩制」也是沒好話,回應表示目前兩岸處於“分治”的狀態,現階段「一國兩制」難獲得台灣多數民意的支持;在2020年9月6日全代會上,提出的兩岸論述更是表態,堅決反對“台灣獨立”與中共的「一國兩制」,因為兩者均將消滅“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

嚴格來講,民進黨與國民黨都沒講清楚,為什麼「一國兩制」會矮化台灣、破壞台海的現狀?甚至是會消滅“中華民國”的“主權國家”地位?尤其是為什麼「一個中國」本質上就是「一國兩制」,台灣不能接受?

如果照習近平所講,「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將得到充分尊重,則何來矮化台灣、破壞台海的現狀?何來消滅“中華民國”?

上述問題的答案可能有兩種,一種是如果接受「一國兩制」就是接受香港、澳門的地位,但重點是台灣不是像港、澳,以外國殖民地性質回歸大陸;再者,習近平更強調「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可見這是台灣自己先畫靶再射靶,先矮化自己。

另一種是根本無法接受「一個中國」,希望的是台灣“獨立”、一中一台、兩個中國,所以「一個中國」本質上就是「一國兩制」時,當然無法接受。尤其是用“中華民國”包裝台灣“獨立”、一中一台、兩個中國時,「一個中國」自然就需去之而後快。 

六、一國兩制的因應之道

眾所皆知,如果法理上推翻台海現狀的「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也就是推翻「一個中國」,推動台灣獨立、一中一台、兩個中國,則兩岸的和平將面臨非常嚴重的風險,最無助的還是可能面對生靈塗炭的普羅大眾。

誠如台灣民意調查結果曾顯示,18、19歲的青年,有96.3%「願意自己或家人上戰場」,但只有12.5%“支持恢復徵兵制”。血氣方剛的青年強調願意上戰場,可是談到自己需被徵兵時就強力拒絕,顯示豪氣願上戰場卻又反對徵兵的矛盾心理。

換成20至29歲的青年,僅26.1%「願意自己或家人上戰場」,可是卻有高達57.8%“支持恢復徵兵制”,因為這個年齡層最有可能成為第一批上戰場的人,所以反對上戰場,但自己已超過被徵兵年齡,因此支持未來可以讓別人保護自己的徵兵制。

不僅如此,另一份民調結果顯示,兩岸發生戰爭,54.2%的台灣民眾「希望與大陸和談」,22.3%的台灣民眾“希望美國介入”,16.5%的台灣民眾“認為應該不計代價的勇敢應戰”,0.8%的台灣民眾“認為應該投降”,6.2%的台灣民眾“未表態或不知道”。

這顯示兩岸一打仗,超過五成的台灣民眾想講和,不講和的台灣民眾有一半希望美國介入,剩下一成六願打仗,但前述的18至29歲真正可能上戰場的青年卻又心理矛盾。

所以早知大家都不想戰爭,一戰爭就想談和,是否一開始就應採取和平方式處理兩岸關係,使用文明人的方法找出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當大陸一如往昔的提出「一國兩制」,而且還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台灣就應該深入瞭解與思考,相對提出有利自己的方案,而不是讓自己處於愈來愈被動的處境。

因此,面對大陸提出「一國兩制」時,台灣不是斷然反對或逃避不談,尤其想要維持兩岸關係議題優勢的國民黨,應該瞭解與思考「一國兩制」,找出具有戰略高度的「一個中國」有力論述,讓台灣人民相信國民黨有能力擔任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維護者,國民黨自然可以重拾暌違已久的執政權。 

七、結論

從兩岸的進出口貿易額觀之,2020年不但沒有因疫情而下降,還出現台灣更加依賴大陸的情況;貿易總額高達2,608.1億美元,同比增長14.3%。其中,大陸對台灣進口2,006.6億美元,同比增長16.0%;大陸對台灣出口601.4億美元,同比增長9.1%。台灣對大陸出現1,405.2億美元的高額順差。

縱使依據台灣自己統計,2020年的兩岸進出口貿易總額也高達2,162.3億美元,同比增長13.5%。其中,台灣出口大陸高達1514.5億美元,同比增長14.6%;台灣從大陸進口647.8億美元,同比增長10.8%。台灣對大陸出現866.7億美元的高額順差。

事實上,不但台灣出口依賴大陸比重在全年達到43.9%,8月更高達46.4%,直追50%;而且台灣全年對外的所有貿易順差僅587.8億美元,也就是扣除對大陸的高額順差,台灣是入差278.9億美元,入不敷出。

所以大陸對台灣不但不是負面的威脅,還是正面的機會,台灣應該掌握機會,國民黨更應掌握兩岸議題的優勢,不要學民進黨為了所謂的「安全與對抗」,讓台灣成為美國對抗中國大陸的棋子,而是要追求台灣的“和平與發展”。

國民黨應該善用「九二共識」的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仔細研究「一國兩制」的內涵,提出能被台灣人民接受的「一個中國」論述,為自己、為台灣、為兩岸營造人民的美好生活,為東亞、印太、全球建立和平解決爭議的典範,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註: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國兩制的行政功能研究」階段性成果。

往下看更多文章

謝鋒指對「台獨」沒妥協餘地 促美落實一中原則

2024年01月10日 08:37 最後更新:08:37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

謝鋒指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對於「台獨」分子,中國政府沒有妥協的餘地。美方應該以實際行動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將美國領導人不支持「台獨」、不尋求把台灣問題作為遏制中國工具的表態落到實處,與中方一道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和中美關係大局。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在談到中美關係時,謝鋒指中美關係從來就是建立在承認彼此不同和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分歧差異不應該成為阻隔中美交流合作的攔路虎。競爭應該是講規則的公平競爭,而不能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的惡性競爭,更不能以競爭為名剝奪他國正當發展權益。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應該是田徑賽,而不是拳擊賽。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