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兒子天生四肢不全 英母拒終止懷孕:他十全十美

大視野

兒子天生四肢不全 英母拒終止懷孕:他十全十美
大視野

大視野

兒子天生四肢不全 英母拒終止懷孕:他十全十美

2021年04月18日 21:39 最後更新:14:06

每個母親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健康的出生,快樂地成長。英國有名母親在兒子仍未出生時就檢驗到腹中嬰兒會有殘疾問題,儘管被人勸告放棄胎兒,但她仍堅持把他生下來,並表示相信兒子能夠戰勝他身上的缺陷。

知道兒子可能四肢不全,Rosie表示無論如何都要留着腹中胎兒。網上圖片

知道兒子可能四肢不全,Rosie表示無論如何都要留着腹中胎兒。網上圖片

29歲的Rosie Higgs懐有Henry 20周時,在婦科掃描中發現,她未出世的兒子很可能患有羊膜帶綜合症(Amniotic Band Syndrome),因胎盤內層的羊膜破裂,外層的絨毛膜並沒有破,使破碎的羊膜形成類似纖維帶的結構而浮在羊水內。會隨著胎兒發育長大而纏繞着嬰兒的凸出部位,例如四肢,令胎兒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性壞死或者截肢,導致胎兒不尋常的非對稱性器官缺損。

更多相片
知道兒子可能四肢不全,Rosie表示無論如何都要留着腹中胎兒。網上圖片

每個母親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健康的出生,快樂地成長。英國有名母親在兒子仍未出生時就檢驗到腹中嬰兒會有殘疾問題,儘管被人勸告放棄胎兒,但她仍堅持把他生下來,並表示相信兒子能夠戰勝他身上的缺陷。

Henry出生後接受手術,把原來合拼的手分離。網上圖片

29歲的Rosie Higgs懐有Henry 20周時,在婦科掃描中發現,她未出世的兒子很可能患有羊膜帶綜合症(Amniotic Band Syndrome),因胎盤內層的羊膜破裂,外層的絨毛膜並沒有破,使破碎的羊膜形成類似纖維帶的結構而浮在羊水內。會隨著胎兒發育長大而纏繞着嬰兒的凸出部位,例如四肢,令胎兒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性壞死或者截肢,導致胎兒不尋常的非對稱性器官缺損。

一家人對Henry這位新成員身體的差異毫不在意。網上圖片

在得知這個消息後,Rosie的親友們考慮過Henry出生後會面對的挑戰後,都有建議她終止懷孕,而醫護人員的意見亦相同。但Rosie表示無論如何都要留着腹中胎兒,「大家都提醒我,他的生活可能充滿局限,但我沒有聽進去。 儘管Henry四肢不全,但我還是決心他能過一種無限制的、充實的生活」。而她的伴侶Peter亦支持她的看法,認為Henry理應得到一個機會生存。

Rosie指Henry是個快樂的孩子。網上圖片

其後Rosie每4星期就做次掃瞄,密切留意着胎兒成長。但新冠肺炎出現,令這場生產變得很高風險,最後她還是順利剖腹誕下Henry。兒子出生後,Rosie都很擔心他的狀況,於是Peter把Henry抱給她看,雖然他失去一隻手和雙腳,但當下她表示「我完全愛上了他」。後來他們得到一個慈善機構的幫助,Henry也接受了外科手術,把原來合拼的手指分離。Rosie表示多虧了這慈善機構,令她接觸了許多有相同經歷的父母,亦幫了她的大忙。

Rosie認為即使兒子手腳不靈光,但對她我而言「絕對是十全十美。」網上圖片

Rosie的兩名兒女Alice和Michael對這名家中的新成員身體的差異毫不在意。而當Henry 11個月大,高興地玩他的橡皮浴玩具時,Rosie知道這是她曾經做出的「最佳決定」,「Henry真是個快樂的孩子,他不讓自己的殘疾妨礙他」。

Henry出生後接受手術,把原來合拼的手分離。網上圖片

Henry出生後接受手術,把原來合拼的手分離。網上圖片

在得知這個消息後,Rosie的親友們考慮過Henry出生後會面對的挑戰後,都有建議她終止懷孕,而醫護人員的意見亦相同。但Rosie表示無論如何都要留着腹中胎兒,「大家都提醒我,他的生活可能充滿局限,但我沒有聽進去。 儘管Henry四肢不全,但我還是決心他能過一種無限制的、充實的生活」。而她的伴侶Peter亦支持她的看法,認為Henry理應得到一個機會生存。

一家人對Henry這位新成員身體的差異毫不在意。網上圖片

一家人對Henry這位新成員身體的差異毫不在意。網上圖片

其後Rosie每4星期就做次掃瞄,密切留意着胎兒成長。但新冠肺炎出現,令這場生產變得很高風險,最後她還是順利剖腹誕下Henry。兒子出生後,Rosie都很擔心他的狀況,於是Peter把Henry抱給她看,雖然他失去一隻手和雙腳,但當下她表示「我完全愛上了他」。後來他們得到一個慈善機構的幫助,Henry也接受了外科手術,把原來合拼的手指分離。Rosie表示多虧了這慈善機構,令她接觸了許多有相同經歷的父母,亦幫了她的大忙。

Rosie指Henry是個快樂的孩子。網上圖片

Rosie指Henry是個快樂的孩子。網上圖片

Rosie的兩名兒女Alice和Michael對這名家中的新成員身體的差異毫不在意。而當Henry 11個月大,高興地玩他的橡皮浴玩具時,Rosie知道這是她曾經做出的「最佳決定」,「Henry真是個快樂的孩子,他不讓自己的殘疾妨礙他」。

Rosie認為即使兒子手腳不靈光,但對她我而言「絕對是十全十美。」網上圖片

Rosie認為即使兒子手腳不靈光,但對她我而言「絕對是十全十美。」網上圖片

雖然Rosie知道兒子與別人不同,但她確信Henry能應付得來,更指「他也許手腳不靈光,但對我而言他絕對是十全十美的。」

往下看更多文章

深度聽障男童1歲曾接受人工耳蝸手術 耳機幾年後故障需自費近10萬元換機

2023年05月07日 22:31 最後更新:23:21

全港目前約有3000名深度聽障人士曾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首次手術可獲政府免費資助,惟儀器組件每7至10年便需要進行更換,費用高昂,有先天性雙耳深度聽障的男童,1歲便接受人工耳蝸手術,惟升讀至小二時耳蝸機突告故障,父母無奈亦要死慳死抵耗費近10萬元為愛兒更換新機,期望日後有更多支援其他家庭。有非政府組織成立「人工耳蝸慈善基金」,協助有經濟困難的基層人士減輕負擔。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周日於西貢蕉坑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進行「人工耳蝸慈善基金」啟動儀式暨嘉年華。(受訪者提供)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周日於西貢蕉坑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進行「人工耳蝸慈善基金」啟動儀式暨嘉年華。(受訪者提供)

成立「人工耳蝸慈善基金」的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7日進行啟動儀式暨嘉年華,聾福會會長李嘉輝宣布捐出100萬元,作為基金的啟動資金,旨在經濟困難的人工耳蝸使用者,減輕更換耳機或再進行手術的經濟壓力。

黃天藍(左一)為先天雙耳深度聽障患者,一歲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至小二時要再度更換儀器。(受訪者提供)

黃天藍(左一)為先天雙耳深度聽障患者,一歲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至小二時要再度更換儀器。(受訪者提供)

基金副主席曹莉莉校長表示,人工耳蝸系統由體內部分和體外的言語處理器,連同其他配件組成,現時只有首次植入人工耳蝸手術及首部言語處理器才獲政府免費資助,一般言語處理器壽命約7至10年,屆時很多更換零件已停產,若要更換整個儀器更換價格高昂,基層難以負擔,才有成立基金的想法,幫助更多深度聽障患者。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周日於西貢蕉坑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進行「人工耳蝸慈善基金」啟動儀式暨嘉年華。(受訪者提供)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周日於西貢蕉坑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進行「人工耳蝸慈善基金」啟動儀式暨嘉年華。(受訪者提供)

7歲男童黃天藍,經醫生診斷證實患有先天雙耳深度聽障,耳機幫助不大,父母決定在其1歲時安排接受人工耳蝸手術,效果良好,至今升讀主流小學二年級,然而原本使用約6年的耳蝸機出現故障,但相關零件已停產,只能重新更換新耳蝸機,費用大約近10萬元,最終父母為了愛兒學業前途着想,決定掏錢讓愛兒更換儀器,如今獲悉人工耳蝸慈善基金專門協助聽障基層家庭,對同類家庭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母親節禮物。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周日於西貢蕉坑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進行「人工耳蝸慈善基金」啟動儀式暨嘉年華。(受訪者提供)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周日於西貢蕉坑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進行「人工耳蝸慈善基金」啟動儀式暨嘉年華。(受訪者提供)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周日於西貢蕉坑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進行「人工耳蝸慈善基金」啟動儀式暨嘉年華。(受訪者提供)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周日於西貢蕉坑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進行「人工耳蝸慈善基金」啟動儀式暨嘉年華。(受訪者提供)

77歲退休長者黎先生,屬後天深度聽障患者,原本靠助聽器輔助,其後突然聽不到聲音,於是在57歲高齡接受手術,術後效果良好,聲音較之前響亮,咬字也比以前清楚,對生活質素和人際關係都有很大的幫助,惟他擔心維修及更換費用對退休人士來說是很大負擔,期望日後社會可有更多支援予植入者。 

---

77歲退休長者黎先生接受人工耳蝸手術後聽力較之前好,但擔心更換儀器時會有經濟壓力。(受訪者提供)

77歲退休長者黎先生接受人工耳蝸手術後聽力較之前好,但擔心更換儀器時會有經濟壓力。(受訪者提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