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首輛火星車 命名「祝融號」

兩岸

中國首輛火星車 命名「祝融號」
兩岸

兩岸

中國首輛火星車 命名「祝融號」

2021年04月24日 12:05 最後更新:19:37

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開幕式在南京召開,中國首輛火星車名稱揭曉,命名為「祝融號」。

中國首輛火星車命名「祝融號」。網圖

中國首輛火星車命名「祝融號」。網圖

經全球徵名、專家評審、網絡投票等層層遴選,最終「祝融號」脫穎而出。首輛火星車命名為「祝融」,寓意點燃中國星際探測的火種,指引人類對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續探索和自我超越。

中國首輛火星車命名「祝融號」。網圖

中國首輛火星車命名「祝融號」。網圖

「祝融號」火星車的高度有1米85,重量達到240公斤左右。設計壽命為3個火星月,相當於約92個地球日。「祝融號」火星車將在火星上開展地表成分、物質類型分佈、地質結構以及火星氣象環境等探測工作。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於2020年7月23日成功發射入軌,2021年2月10日成功被火星捕獲,順利進入環火軌道。目前已經通過多次成像完成預選著陸區高清影像數據獲取,後續將按計畫開展著陸區地形地貌、氣象環境分析等工作,為5月中下旬,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的著陸器與「祝融號」火星車登陸火星做準備。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是中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即火星環繞、火星著陸、火面巡視。

中國首輛火星車命名「祝融號」。網圖

中國首輛火星車命名「祝融號」。網圖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研究團隊分析「祝融號」數據 首證火星北部曾存在海洋

2023年05月20日 09:33 最後更新:10:25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肖龍教授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日通過綜合分析「祝融號」火星車搭載的多光譜相機(MSCam)獲取的科學數據,首次在火星表面發現海洋沉積岩的岩石學證據,證明了火星北部曾經存在過海洋。

相關研究成果以《烏托邦平原海洋沉積岩的證據:「祝融號」火星車的觀測》為題發表在綜合性權威期刊《國家科學論評》。

「祝融號」到達火星表面的模擬圖。新華社資料相

「祝融號」到達火星表面的模擬圖。新華社資料相

科研人員在控制中心監測「「祝融號」」火星車工作情況。中新社

科研人員在控制中心監測「「祝融號」」火星車工作情況。中新社

肖龍表示,研究團隊查看火星車車載相機傳回的照片,發現這些裸露的岩石發育層理構造,顯著不同於火星表面常見的火山岩,也不同於風沙沉積形成的層理構造,這些層理知識指示的雙向水流特點,與地球濱—淺海環境中的低能潮汐流一致。

本研究中對祝融段岩石的觀測結果是迄今為止首個支持火星北部平原古海洋存在的直接性原位探測證據。肖龍指,該研究在北方荒原組中發現的這些沉積構造,為重塑火星的歷史提供了新的啟示。未來 「祝融號」對該區域的深入探測和採樣返回,將加深對火星宜居性和生命痕跡保存的認識。

祝融號行駛路線圖和巡視區地形。

祝融號行駛路線圖和巡視區地形。

西方紀亞尼羅海洋演化模式圖。

西方紀亞尼羅海洋演化模式圖。

2021年,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搭載的「祝融號」火星車成功著陸於火星北部平原東部的烏托邦平原南部邊緣,位於前人所提出的古海岸線附近的北方荒原組,為查證是否存在古海洋沉積提供了機會。

自著陸以來,「祝融號」一直在向南駛向潛在的海岸線區域,並對沿途出露的北方荒原組地層展開觀測。「祝融號」行駛了約1921米,使用不同的成像和分析系統對露頭和地表岩石進行詳細的就位觀測,其中導航和地形相機已經獲得了106組全景圖像,詳細記錄了「祝融號」行進路線附近許多岩石的表面形態與構造特徵。

祝融號觀測的岩石和沈積層理素描圖。

祝融號觀測的岩石和沈積層理素描圖。

團隊憑「祝融號」傳回獲取的科學數據做分析。新華社資料相

團隊憑「祝融號」傳回獲取的科學數據做分析。新華社資料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