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他走的時候,鄧小平還起來把他送到門口,但「談話時言辭之尖銳,在我一生中是從來沒有過的」。

鄧小平

本文摘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文化大革命」中,社會沉渣泛起,人文精神失落,世風不振,給黨和國家造成了深重的災難。改革開放初期,「文化大革命」雖然結束了,但以封建主義、宗派主義等思想殘餘為基礎的極左餘毒依舊存在。中國在終結“階級鬥爭為綱”、著重於經濟發展的同時,迫切要求清除封建主義的思想殘餘,進行精神文明建設。

作出精神文明建設決議在黨內形成共識

1979年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昌首先向時任中央秘書長兼宣傳部部長的胡耀邦提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還必須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個主張立即獲得胡耀邦的熱烈贊同。6月,在中宣部召集的一次會議上,胡耀邦提出:我們要建設高度物質、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現代化國家,我們必須有高尚的精神生活。9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在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的講話中,正式提出「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也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必要條件”。1980年12月的中央工作會議還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列為重要議題進行了討論。鄧小平在這次會上指出:“所謂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學、文化(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產主義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紀律,革命的立場和原則,人與人的同志式關係,等等。”

此後,「建設精神文明」多次被寫入黨內的重要文件。《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黨的十二大報告和《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都重申了「建設精神文明」的任務。這一時期,中央還編纂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一書,於1981年8月由戰士出版社出版,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論來源。

黨的十二大特別是十二屆三中全會以後,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全面展開。這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引起了經濟生活、社會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狀態的一系列深刻變化。改革的深入發展對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如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並使之同堅持改革開放和以現代化建設為中心相適應,一直沒有很好解決。為了更好地加強這方面的工作,中央在回顧和討論幾年來精神文明建設成就以及面臨問題的基礎上,適時地作出了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

1985年9月23日,鄧小平在中共全國代表會議上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很早就提出了。中央、地方和軍隊都做了不少工作,特別是群眾中湧現了一大批先進人物,影響很好。不過就全國來看,至今效果還不夠理想。主要是全黨沒有認真重視。……這幾年生產是上去了,但是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流毒還沒有減少到可能的最低限度,甚至解放後絕跡已久的一些壞事也在復活。我們再不下大的決心迅速改變這種情況,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怎麼能全面地發揮出來?我們又怎麼能充分有效地教育我們的人民和後代?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破壞,走彎路。光靠物質條件,我們的革命和建設都不可能勝利。過去我們黨無論怎樣弱小,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一直有強大的戰鬥力,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鐵的紀律。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這都是我們的真正優勢。這個真理,有些同志已經不那麼清楚了。這樣,也就很難重視精神文明的建設。」鑒於此,鄧小平還指出:“當前的精神文明建設,首先要著眼於黨風和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

李先念在這次會上的講話中也指出:「希望各級黨組織的領導同志,認真重視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精神文明建設,同體制改革和四化建設的實際工作密切結合起來,使我們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發展和創新。」

9月24日,陳雲在中紀委第六次全會上作書面講話,也明確指出:「社會主義事業不可能是單純的物質文明建設,又不可能是單純的精神文明建設;也不可能先進行物質文明建設,然後再來進行精神文明建設。忽視精神文明建設,忽視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有好的黨風和社會風氣,就可能偏離社會主義道路。」

胡耀邦和中央書記處對鄧小平、李先念和陳雲的意見十分贊同,並且認為:進一步明確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方針,乃是客觀需要。這說明,作出一個關於精神文明建設決議已經在黨內高層中取得共識,條件已經成熟。9月25日,即十二屆五中全會閉幕後的第二天,胡耀邦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決定十二屆六中全會兩項議程,其中一項就是討論通過精神文明建設決議。

確定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方針

中央書記處會議後,中央成立了起草小組,組員有鄭必堅(胡耀邦秘書)、林澗青(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副主任)、龔育之(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王愈明(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室務委員)和郝懷明(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副局級調研員)等5人。此後,起草小組在胡耀邦的親自主持下,開始了文件的起草工作。這個文件要解決的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方針問題,確定什麼樣的指導方針,胡耀邦在多次講話中都強調要「理論聯繫實際」。

1985年11月,胡耀邦主持召開第一次小範圍會議,就文件起草問題,他說:不是事務性的,是綱領性的,要管一個時期。不是說教,要有虛有實,看得見,摸得著,有措施。太寬不行,太窄不行。要有說服力,帶有教科書的性質。12月25日,胡耀邦在辦公室召集起草小組成員開會。他說:小平同志說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政治經濟學」。還需要搞一本社會主義倫理學。1986年1月9日,胡耀邦出席中共中央書記處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中央機關幹部大會,他在講話中說:80年代後五年,總的來說,必須在繼續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把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這兩件大事抓好,抓出個眉目來,使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在各方面都能夠持續、穩定、協調地發展。

此後不久,在主持中央書記處會議時,胡耀邦再次強調了文件起草工作的方法論問題,並精闢地論述了理論聯繫實際的重要性。他說:理論工作的根本方向,就是要理論聯繫實際,同實際密切結合。換句話說,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中國問題,研究世界問題。理論工作究竟應當為什麼服務?應當明確強調為兩個文明的建設服務,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離開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建設來談思想工作、理論工作,是不行的。如果我們的思想工作、理論工作只是一種抽象的空談或者枯燥的說教,而對於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種種問題不能給予理論上的說明,對於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種種問題不能給予科學的解釋,對於幹部和群眾中現實存在的種種認識模糊的問題不能解答,怎麼行?事情在發展,歷史在前進,馬克思主義者過去公認的個別原理只要不符合實際生活的發展,就要衝破。不然的話,馬克思主義就會停滯,教條主義就來了。什麼叫教條主義?就是脫離實際,拘泥於已經過時的個別原理。為著捍衛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當然要想些辦法,但是同時必須認識,馬克思主義確要發展,一定要敢於把那些過時了的,同現在實際情況不符合的個別原理衝破。只有這樣,才能說服多數,使馬克思主義真正掌握最廣大的人民群眾。

這幾次講話中,胡耀邦不僅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方針和起草這個文件的科學方法,而且還把精神文明建設放在了和經濟體制改革同等重要的位置,並把這個決議看做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數易其稿,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正式形成

起草小組積極貫徹「理論聯繫實際」這一原則,很快就有了一個大致的輪廓,其中提出:“在全體社會成員中,在經常的大量的日常經濟生活中,必須貫徹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從物質利益上關心個人勞動成果、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原則”,“把‘鐵飯碗’、平均主義當做社會主義道德,用以反對改革,都是完全錯誤的”。

1986年2月29日,起草小組寫出第一稿。3月初,胡耀邦主持召開三次小型座談會討論後,再次提出「希望能夠搞成一個和經濟改革決定相比美的文件」。胡耀邦最後還要求起草小組4月中拿出第二稿提交討論。

第二稿如期完成後,胡耀邦又先後召集三次會議討論。與會者紛紛對決議的結構提出意見。綜合這些意見,起草小組又完成了第三稿。之後,胡耀邦去外地考察。根據胡耀邦的意見,5月中下旬,中央書記處和起草小組又先後召開了三個座談會,徵求對第三稿的意見。

6月9日至月底,胡耀邦出訪英國等國家,但一直關注著文件的起草工作。起草小組在胡耀邦出國的這一段時間內一直在趕第四稿。

6月11日,胡耀邦在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發表演講。在演講中,他提到了中國正在進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他說:最近六七年來,一方面,我們實行了對外開放政策,另一方面,大膽探索改革。改革首先在農村開始,現在已全面展開,既涉及經濟、科技、教育等體制,也涉及政治方面;既在物質領域進行,也在精神領域展開。這幾年來國民經濟取得了全面、迅速、穩定的增長,人民物質文化生活得到明顯改善。這些表明改革和開放已經取得初步成果。人民對此是滿意的。經過幾代人堅持不懈的奮鬥,把中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是我們不可動搖的基本國策。

胡耀邦回國後,又接著去全國各地視察,但仍指導著稿子的修改工作,並在全國各地作了相關講話。7月20日,胡耀邦出席中共河北省委地、市、縣委書記承德學習會並講話。針對六中全會的議題,胡耀邦說:我們的六中全會將要集中討論一下精神文明建設。不是討論精神文明的當前工作,而是講什麼是精神文明,精神文明的幾個主要方面是什麼,先來一個戰略佈局。精神文明建設的文件,兩個月後,大體上要經過認真討論通過的。六中全會的召開就是專門解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這件大事。

7月23日,胡耀邦又到北戴河,同起草小組談話。他說:現在改革大大回升了。政治體制改革沒有研究透,急忙上馬不行。經濟建設受阻,體制改革攻不動。所以緩衝一下,搞精神文明建設觀念形態的東西。這個稿子開竅是開竅,最大的問題恐怕還是說我抓不住。設想由北京市委搞個精神文明計劃,近期怎麼抓,職業道德、移風易俗、老弱病殘等,搞它四五項,求實而不求全。決定一公佈,就發表北京的具體部署。

7月25日,綜合各方意見之後的第四稿完成,定名為《中共中央關於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並分送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員、書記處及中顧委、中紀委負責同志審閱。鄧小平閱後表示:六中全會的議題不變。文件不能搞那麼長,5000字就可以了。要好好把法制問題講一下,我們國家要成為一個很講法制的國家,上上下下、共產黨員、非共產黨員都要好好遵守法紀。

根據鄧小平的意見,胡耀邦召集起草小組開會,提出修改方案,結構重新調整,定為8條。8月2日,起草小組改出送審的第二稿,按照鄧小平「文件不能搞那麼長」的要求,字數從2萬字減為近9000字,內容按照胡耀邦的意見分為8個問題。同日上午,胡耀邦將這一稿子送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審閱。當天胡耀邦到鄧小平處徵求意見時,鄧小平正在散步,看到胡耀邦,遠遠就說:文件不錯了,可以印發大家討論了。8月3日,起草小組對部分文字進行了修改。

8月8日,胡耀邦主持中央書記處會議,討論送審第二稿。胡耀邦在講話時認為稿子可在修改後提請中央政治局審議。鄧力群在會上作長篇發言,詳細說明了他的修改意見,並指出來兩個重要的問題:一、這個文稿與十二大文件和十二大以來其他文件缺乏連貫性;二、反映這幾年來新經驗、新問題不夠。

經鄧小平、李先念等領導同志同意後,8月16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原則通過精神文明建設決議《徵求意見稿》,並在胡耀邦提議下,中央政治局決定將這一稿擴大徵求意見的範圍。這一稿中未吸納鄧力群的意見,中央準備在徵求意見後再集中進行修改。

9月1日,協助胡耀邦處理中央書記處日常工作的習仲勛受到委託,邀請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和有關人民團體負責人,無黨派人士和民族、宗教人士,以及部分中青年知識分子共200多人舉行座談會,針對精神文明建設決議向和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的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人士徵求意見。習仲勛首先介紹了起草這一決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說:「隨著物質文明建設的發展,隨著全面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進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同樣取得了顯著成就,在這方面創造了許多新鮮經驗,也遇到了許多新的情況和問題。面對這一形勢,進一步強調重視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不但是客觀的需要,而且有了比過去更好的條件」,因而,“討論、通過一個關於精神文明建設的文件,是適時的和必要的”。習仲勛介紹了決議的基本內容、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促進全面改革和對外開放,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習仲勛還著重強調了貫穿決議全文的主導思想即出發點和落腳點應當是也只能是:“努力使全國各族人民最廣泛最緊密地團結起來,堅持全面改革和對外開放,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祖國。”與會的不少人士都認真地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在徵求意見的過程中,9月7日,鄧力群又把自己關於決議的書面修改意見分送中央政治局常委。在送出書面修改意見時,鄧力群還寫了一封信。信中說:精神文明決定8月16日的稿子,書記處研究室幾個同志和我一道,仔細閱讀,認真討論,多方比較,共同認為比8月3日的稿子改得好多了,同時也覺得,對於十二大、黨代會、中央常委講話關於精神文明建設的精神,還是體現得不夠。我們力求從這方面做些修改、補充。改稿送上供參考。

9月9日,鄧小平在精神文明建設決議《徵求意見稿》上批了一句話,說:「在十一頁,我刪去一處。」刪去的這段話是:“資本主義剝削制度在中國也有約百年的歷史,在某種條件下也並非絕對沒有捲土重來的可能。這是中央領導同志所再三警告過的。”

9月10日,陳雲在鄧力群送的書面修改意見稿子上批示:「我同意這個修改後稿子。」同一天,李先念批示說:“啟立同志並告耀邦同志:我身體不大好,關於精神文明決議,斷斷續續看完了。力群同志的修改稿,我也看了,都同意。”

9月13日,就鄧力群提出的修改稿,胡耀邦親自執筆起草一封信,並附上決議起草組的一個說明,於14日聯名國務院總理一起向中央政治局常委發出。信中說:「我們兩人同意起草小組的這個意見:這次精神文明決議不用十二大報告‘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提法。」這是因為:討論中許多同志對精神文明建設要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理解極不一致。現在看來,“為核心”的說法,確實不怎麼確切,執行起來必然會發生很多矛盾。“為了從理論和我們黨的歷史實踐上說明這個問題,我們查了毛澤東同志《新民主主義論》關於文化性質問題的偏向一節中的三段論述。從這三段論述中也可以得到啟示:我們今天仍然不能把共產主義思想的宣傳作為全體人民的行為規範。”“這次決議只是不用這個提法,這樣處理也是慎重的。如果有必要,還可以在全會後從容討論,留待十三大去處理。”

9月15日,鄧小平作出批示,對胡耀邦兩人提出的意見表示完全贊同。李先念也批示:「同意小平意見。」

9月16日上午,鄧小平在會見芬蘭總理卡萊維·索爾薩談到精神文明建設時指出:我們的方針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要同步建設。精神文明的內容是什麼,需要明確規定。我們是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們常常忽略社會主義。我們是一個人口很多、底子很薄的國家。每一項政策及其實施都涉及千家萬戶,涉及10億人口。照顧到這個方面也要照顧到那個方面,照顧到這個地區也要照顧到那個地區,確實不容易。我們對內對外開放政策,不可避免帶來一些資本主義、封建主義的影響。所以需要強調精神文明建設。同日,鄧小平辦公室再次通報,小平同志又看了一遍胡耀邦等兩位同志給常委的信,說:「還是照他們兩位的意見辦。」

9月17日,針對在徵求意見過程中「資產階級自由化」和「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提法引起的爭論,胡耀邦特地去向鄧小平彙報請示。他說:有的人可能挑起爭論,旁及其他。鄧小平說:不要緊。實在要挑明就挑明,可以採取表決方法解決問題,少數服從多數。打的是我的牌子,總的傾向是要把我們拉向「左」。這個不行。那麼一改,會使人感到我們的政策又變了。現行的路線不能動搖,我最近講過多次,我們的政策還要放。我們要注意,保持我們的政治穩定。「左」的右的干擾都不理他。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該怎麼干就怎麼干。受到鄧小平講話的鼓舞后,胡耀邦即在中央書記處會議上傳達鄧小平的講話。

9月18日,為了避免決議被往「左」的方面拉,儘早把決議稿定下來,鄧小平親自找來鄧力群談話,指出他在幾個問題上長期以來存在的不同意見的嚴重性,明確告訴鄧力群這次對決議草案提意見的方式不好,並建議他第二天開會時的講話要完全贊成這個稿子。據鄧力群後來回憶,談話時氣氛並不緊張,心平氣和。他走的時候,鄧小平還起來把他送到門口,但「談話時言辭之尖銳,在我一生中是從來沒有過的」。

9月19日,胡耀邦主持稿子修改。對於決議不再沿用「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這句話,胡耀邦後來向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詳細說明了理由。

第一點,共產主義思想的含義在不同的範疇中可以作不同的解釋,「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提法容易引起誤解;共產主義思想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經濟政策不適合;要求全國不同的階層和人群都用共產主義思想對待精神文明,事實上辦不到;這個提法對統一祖國更加不利。第二點,決議稿中明確提出:“我們黨的最高理想是建立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所以說,並沒有隱瞞和降低我們的最高綱領。第三點,不再沿用十二大的這個提法,合法不合法?由於形勢發展和變化,對中央報告中的提法加以修改或不再援引,這種情況在我黨的歷史上屢見不鮮。第四點,絕大多數同志都沒有對這個決議稿不再沿用那句話表示疑義,僅有少數同志主張援引。

9月20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決議稿,一致決定將這個稿子提請六中全會審議。

9月23日,十二屆六中全會預備會議召開,議程之一就是分組討論決議稿。與會大多數人認為,根據這幾年全面改革發展的要求,適應新的形勢需要,進一步明確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方針,具有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在此後幾天的分組討論中,不少同志提了一些修改意見。起草小組根據意見,於26日將稿子修改結束。27日,鄧小平、陳雲、李先念先後批示:「同意」。

9月28日,在十二屆六中全會大會即將表決的時候,中顧委常委、曾長期擔任中宣部部長的陸定一對決議中「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提法提出了不同意見,建議刪掉。他的建議得到一部分同志的贊同,但鄧小平從當時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出發,作了一段語重心長的講話。他說: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我講得最多,而且我最堅持。自由化實際上就是要把我們中國現行的政策引導到走資本主義道路。這股思潮的代表人物是要把我們引導到資本主義方向上去。我們搞的四個現代化有個名字,就是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我們實行開放政策,吸收資本主義社會的一些有益的東西,是作為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一個補充。搞自由化,就會破壞我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沒有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搞建設。自由化本身就是資產階級的,沒有什麼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的自由化,自由化本身就是對我們現行政策、現行制度的對抗,或者叫反對,或者叫修改。所以我們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這個提法。管什麼這裏用過、那裏用過,無關重要,現實政治要求我們在決議中寫這個。我主張用。反對自由化,不僅這次要講,還要講10年20年。

胡耀邦也贊同保留決議中的相關提法。他說:保留,對我們當前的局勢有利。至於說將來不要給某些犯錯誤的人戴帽子那是另外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再經過多少年的實踐,覺得這個名詞不恰當,再可以考慮嘛。是不是這一次保持這兩個方面基調,對我們的政治局面有利。

最終,在經過熱烈討論之後,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這是我們黨新時期作出的第一個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專門決議,這是和鄧小平、陳雲、李先念、胡耀邦等中央領導的重視是分不開的。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綱領性文獻

《決議》共分8個部分,其主要內容是:(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三)用共同理想動員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四)樹立和發揚社會主義的道德風尚。(五)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紀律的教育。(六)普及和提高教育科學文化。(七)馬克思主義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指導作用。(八)黨組織和黨員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決議》指出:全黨同志必須從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佈局的高度,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並且使這幾個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方針是:它必須是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促進全面改革和實行對外開放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決議》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所確立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方針,同過去那套「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做法劃清了界限。《決議》強調,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有力保證。從思想理論上解決了精神文明建設同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是一張“皮”而不是“兩張皮”的問題。《決議》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我們黨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闡明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根本任務和基本指導方針,是新的歷史時期加強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綱領性文獻。胡耀邦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為《決議》的形成和通過作出了卓越貢獻,正如曾慶紅同志在紀念胡耀邦誕辰9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的:“他堅持黨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方針,注意發揮知識分子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他先後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和《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推動科技、教育、文藝、新聞工作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局面。”




現代秘史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