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清華EMPA政務人才課程 副局政助爭住讀

政事

清華EMPA政務人才課程 副局政助爭住讀
政事

政事

清華EMPA政務人才課程 副局政助爭住讀

2021年05月01日 11:48 最後更新:11:48

下月有綜合考核,名單不乏政界中人。

常說「活到老,學到老」,不少上班一族都會繼續進修,政界中人亦不例外。清華大學高級公共管理碩士(EMPA)香港政務人才項目,將於下個月招收港澳台地區研究生,進行綜合考核。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翻查有關考生名單,發現不乏香港政界中人,來自香港政府的包括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政治助理張曼莉、民政事務局局長政治助理張進樂等。另外名單中亦有立法會議員及政黨中人,包括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强及陸頌雄,另有新民黨傅曉琳、公民力量張栢源等等。

清華大學校園。資料圖片

清華大學校園。資料圖片

何啟明笑言,自己要「追上老婆」,因為太太正讀博士課程。平時工作忙碌的他,點樣分配時間陪太太呢?他就話,一齊讀書都係拍拖,又憶述二人以前都會在大學圖書館溫習當拍拖活動,非常浪漫,現時就齊齊在家讀書,也是另一種浪漫。張曼莉就話,聽講下個月的課程綜合考核都幾難,而且見到名單都有好多政界中人競爭,所以有少少擔心未必考到入讀,會努力預備,希望有好消息。

清華大學。新華社圖片

清華大學。新華社圖片

清華大學。新華社圖片

清華大學。新華社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清華智庫發布首份國際安全觀報告 近4成受訪者認為中國是安全的

2023年05月24日 18:34 最後更新:18:34

北京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CISS)5月24日發表首份《中國人的國際安全觀》民意調查報告,「民調呈現出的是一個樂觀、自信、進取的中國人形象。」希望藉此向世界呈現中國「無濾鏡的樣子」,減少中外對話中的「資訊赤字」。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該份民調主要展示八個發現:受訪中國民眾高度關注國際安全問題;對國際安全的整體狀況比較樂觀;對中國的國際安全處境比較樂觀;對全球化和國際合作持相當積極的態度;最關注傳染病、領土與大國關係;對中國的全球影響⼒高度自信;希望中國採取更加積極進取的外交姿態;最關注美國的影響,對俄羅斯好感度最高。

基於在民調中的發現,CISS進一步總結概括以下核心資訊——中國民眾對當前國際安全狀況以及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的看法都頗為樂觀;對全球化高度支持;主張中國外交姿態應當積極進取。同時,隨著年齡和學歷層次上升,受訪者的態度變得更為謹慎或複雜。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台灣《中時新聞網》引澎湃新聞報道,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達巍表示,過去長期以來,對外傳播的中國聲音,一方面量還不夠;另一方面,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在對外傳播中往往都帶著一層「濾鏡」,即中國的對外傳播中可能不自覺地會帶有「美化」的濾鏡,而西方在傳播中國形象時則可能會帶著扭曲或者誤讀的濾鏡。

達巍指,本次民調希望以較為科學、嚴謹的方式,既不去美化,更不刻意扭曲,試圖準確呈現中國人原原本本的樣子,或者說是「無濾鏡的樣子」。「民調呈現出的是一個樂觀、自信、進取的中國人形象。」達巍表示,儘管置身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受訪的)中國民眾對世界還是充滿樂觀情緒,對全球化仍然持正面看法,對中美關係的未來也沒有那麼悲觀,這一結果值得認真思考。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報告發現,近半數受訪者認為當今世界是「安全」的,近四成受訪者認為在當前國際環境中,中國是「安全」的;絕大部分受訪者認為美國對中國的安全影響程度最大,但也有近五成的受訪民眾認為中美關係未來會改善;約八成受訪者認為烏克蘭危機的主要責任在美國和西方國家,受訪者普遍強調,俄烏衝突中最應重視的問題是對平民生活的影響;而相較於美國和日本,中國民眾對俄羅斯的好感度最高。

《「中國人的國際安全觀」民意調查報告(2023)》簡介指出,世界正處於歷史的十字路口,國際秩序正經歷冷戰結束以來最重大的變化,而中國在這些變化中無疑處於「風口浪尖」。中國之外的世界注視著中國,有人帶著好奇與期待,有人則充滿疑問或者焦慮。

清華大學智庫進行的調查指,近半的受訪中國民眾認同國家是安全的。

清華大學智庫進行的調查指,近半的受訪中國民眾認同國家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