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後疫情時代,歐洲把目光投看向中國 范龍佩: 建立對話 要推進談了7年才談得成的《中歐投資協定》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後疫情時代,歐洲把目光投看向中國 范龍佩: 建立對話 要推進談了7年才談得成的《中歐投資協定》

2021年05月02日 11:28 最後更新:11:33

4月30日,葡萄牙新絲路協進會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主辦了一場「後疫情時代的東西方公共治理」的視頻會議,重點討論後疫情時代歐盟與中國之間如何相處和對話,會議的嘉賓十分重量級,邀請了歐洲理事會名譽主席赫爾曼·范龍佩(Herman Van Rompuy)、前克羅地亞副總理司馬安·希莫尼奇(Ante Simonic)、比利時特奧會主席皮特·斯蒂爾(Piet Steel)、前葡萄牙駐華大使何塞·喬瑟斯(José Manuel Duarte de Jesus)等多個歐洲國家高級官員、國事顧問、專家學者一起參與,爲歐洲如何推進與中國的關系提出自己的想法。

歐洲理事會名譽主席范龍佩。

歐洲理事會名譽主席范龍佩。

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的成績,惹起歐洲注目。歐洲理事會名譽主席范龍佩在會上表示,中國在一些新的競爭領域,比如網絡空間、人工智慧和生物技術等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沿,中國是值得尊敬的競爭者。自2020年英國脫歐後,中國已經超過美國和英國,成爲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是歐盟的一個重要合作夥伴。

更多相片
歐洲理事會名譽主席范龍佩。

4月30日,葡萄牙新絲路協進會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主辦了一場「後疫情時代的東西方公共治理」的視頻會議,重點討論後疫情時代歐盟與中國之間如何相處和對話,會議的嘉賓十分重量級,邀請了歐洲理事會名譽主席赫爾曼·范龍佩(Herman Van Rompuy)、前克羅地亞副總理司馬安·希莫尼奇(Ante Simonic)、比利時特奧會主席皮特·斯蒂爾(Piet Steel)、前葡萄牙駐華大使何塞·喬瑟斯(José Manuel Duarte de Jesus)等多個歐洲國家高級官員、國事顧問、專家學者一起參與,爲歐洲如何推進與中國的關系提出自己的想法。

如何推進《中歐全面投資協定》是會議討論的一個主題。

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的成績,惹起歐洲注目。歐洲理事會名譽主席范龍佩在會上表示,中國在一些新的競爭領域,比如網絡空間、人工智慧和生物技術等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沿,中國是值得尊敬的競爭者。自2020年英國脫歐後,中國已經超過美國和英國,成爲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是歐盟的一個重要合作夥伴。

前葡萄牙駐華大使喬瑟斯認為要摒棄利用人權作爲攻擊武器的惡習。

范龍佩還表示,自己2013年與歐盟委員會主席一起開始了與中國的全面投資協議談判,經過7年的談判,歐盟和中國在原則上達成了《中歐全面投資協定》,這個全面的投資協議,有助於爲歐洲公司在中國投資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比利時特奧會主席、前駐越南大使皮特·斯蒂爾。

范龍佩也表明,協議的達成不僅僅是爲了短期的合作,更應該促進長遠發展。

前任歐洲聯盟委員會再生能源顧問萊昂諾。

比利時特奧會主席、前駐越南大使皮特·斯蒂爾(Piet Steel)也指出,中國「一帶一路」促進了不同地區的城市之間的相互聯系,爲世界城市提供了一個網絡平臺,促進了世界的發展。

里斯本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葡萄牙新絲路協進會(ANRS)主席依希爾。

作爲本次會議上半場的主持人,前任歐洲聯盟委員會再生能源顧問瑪麗亞·萊昂諾(Maria Leonor Janeiro)表示,新冠病毒對歐洲帶來了很大的打擊,疫情後的恢複對城市建設至關重要。首先,要建立舒適安全的環境,其次面對低收入等問題,歐盟管理層認爲這是很大的挑戰,所以希望歐盟基金能發揮一定作用。另外,應該加強對能源管理、能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重視,這可爲歐洲所有人提供清潔能源,也是爲大家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前克羅地亞副總理西門力斯。

里斯本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葡萄牙新絲路協進會(ANRS)主席依希爾(Fernanda Ilhéu)明確指出,疫情不能歸因於中國,但當時的大流行形勢被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政治上加以利用,在全球範圍內發起了這場運動,同時在世界媒體上妖魔化了中國,並對盟國施加了巨大的壓力,要求停止與中國的貿易、投資、科學、技術與合作。

德國波鴻大學東亞學院院長戈特瓦爾德。

前克羅地亞副總理西門力斯(Ante Simonic)也表示,我們正面臨新冠疫情這場全球危機,而中國在控制疫情方面就是很好的榜樣。中國有5000年的文明,中國人的思維和生活方式主要建立在儒道哲學上,中國文明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各國人民之間的和諧、以及内在的和諧。

范龍佩指出,歐盟對外的戰略沒有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那麽壯觀,需要向中國學習。

如何推進《中歐全面投資協定》是會議討論的一個主題。

如何推進《中歐全面投資協定》是會議討論的一個主題。

范龍佩還表示,自己2013年與歐盟委員會主席一起開始了與中國的全面投資協議談判,經過7年的談判,歐盟和中國在原則上達成了《中歐全面投資協定》,這個全面的投資協議,有助於爲歐洲公司在中國投資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前葡萄牙駐華大使喬瑟斯也表示,2020年12月,中國與歐盟結束《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談判,這項協定與前期雙方簽署的幾項其他協議相輔相成,爲雙方在多領域建立明確的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礎。

前葡萄牙駐華大使喬瑟斯認為要摒棄利用人權作爲攻擊武器的惡習。

前葡萄牙駐華大使喬瑟斯認為要摒棄利用人權作爲攻擊武器的惡習。

范龍佩也表明,協議的達成不僅僅是爲了短期的合作,更應該促進長遠發展。

前葡萄牙駐華大使喬瑟斯在研討會中肯定了中國的重要性。他說,隨著亞洲的崛起,特別是中國的崛起,中國在國際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喬瑟斯主張,歐盟應該尊重每個國家的文化和傳統,摒棄利用人權作爲攻擊武器的惡習,應該緻力於與中國展開對話,並著眼於同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建立平等的夥伴關系。

2018年,習近平主席到訪里斯本期間,葡萄牙總理科斯塔和中國國家主席同意提升全球戰略夥伴關系。中葡兩國簽署了17項協議,並表示齊心協力、共同推進。

喬瑟斯大使表示其對歐盟與中國之間的關系,以及葡萄牙與中國之間的關系發展感到非常樂觀。

歐盟根據《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積極參與到互聯互通平臺,在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下,遵循原則,擴大合作。

比利時特奧會主席、前駐越南大使皮特·斯蒂爾。

比利時特奧會主席、前駐越南大使皮特·斯蒂爾。

比利時特奧會主席、前駐越南大使皮特·斯蒂爾(Piet Steel)也指出,中國「一帶一路」促進了不同地區的城市之間的相互聯系,爲世界城市提供了一個網絡平臺,促進了世界的發展。

他認為,中國在疫情控制方面是榜樣,後疫情時代應共同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前任歐洲聯盟委員會再生能源顧問萊昂諾。

前任歐洲聯盟委員會再生能源顧問萊昂諾。

作爲本次會議上半場的主持人,前任歐洲聯盟委員會再生能源顧問瑪麗亞·萊昂諾(Maria Leonor Janeiro)表示,新冠病毒對歐洲帶來了很大的打擊,疫情後的恢複對城市建設至關重要。首先,要建立舒適安全的環境,其次面對低收入等問題,歐盟管理層認爲這是很大的挑戰,所以希望歐盟基金能發揮一定作用。另外,應該加強對能源管理、能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重視,這可爲歐洲所有人提供清潔能源,也是爲大家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里斯本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葡萄牙新絲路協進會(ANRS)主席依希爾。

里斯本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葡萄牙新絲路協進會(ANRS)主席依希爾。

里斯本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葡萄牙新絲路協進會(ANRS)主席依希爾(Fernanda Ilhéu)明確指出,疫情不能歸因於中國,但當時的大流行形勢被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政治上加以利用,在全球範圍內發起了這場運動,同時在世界媒體上妖魔化了中國,並對盟國施加了巨大的壓力,要求停止與中國的貿易、投資、科學、技術與合作。

前克羅地亞副總理西門力斯。

前克羅地亞副總理西門力斯。

前克羅地亞副總理西門力斯(Ante Simonic)也表示,我們正面臨新冠疫情這場全球危機,而中國在控制疫情方面就是很好的榜樣。中國有5000年的文明,中國人的思維和生活方式主要建立在儒道哲學上,中國文明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各國人民之間的和諧、以及内在的和諧。

歐盟爲中國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海外市場,爲中國帶來不同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中國則爲歐盟帶來新的機遇。機遇和風險並存,合作共赢才是最好的辦法。

比利時前駐越南大使斯蒂爾根據自己多年的外交經驗,提出了「對話外交」的重要性。

第一,在斯蒂爾看來,文化外交對歐洲而言非常重要,而且疫情一過去,中國遊客就會再次回歸,這是歐洲疫情後恢複的契機。第二,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很重要,例如高等學府之間學生、老師等教育資源的互相交換,可以将中歐更緊密地聯系到一起。第三,體育同樣可以通過對話機制,憑借體育運動縮小國别差距,促進雙邊友誼。皮特·斯蒂爾認爲歐洲可以從文化、教育和體育三方面與中國加強交流,可借鑒中美上世紀的「乒乓外交」,對促進國際關係很有幫助,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歐盟認可中國的效率,後疫情時代更應深化合作

德國波鴻大學東亞學院院長戈特瓦爾德。

德國波鴻大學東亞學院院長戈特瓦爾德。

德國波鴻大學東亞學院院長喬斯·卡斯滕·戈特瓦爾德(Joern-Carsten Gottwald)深刻讨論了中國、歐盟和德國在全球管理方面的夥伴關系。通過中歐政府領導人的對話、雙方合作項目的建立、兩邊交流的加深,中國和歐盟在全球管理方面已成爲互相依賴的合作夥伴。

在國際關系動蕩之時,德國積極修訂對中國的戰略,德國也成爲中國在歐盟最親密的合作夥伴之一。另外,随着時間的推移,中國的發展讓歐盟認識到機遇與挑戰的平衡發生了轉變。歐盟認可中國的效率,認爲中國是一個符合他們的價值觀和利益追求的強有力競争對手,同時也是很好的合作夥伴,期待中歐雙方在後疫情時代能夠深化合作。

這個研討會為如何從新開展中歐關係,提出了新路向。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國學者認西方誤解中國經濟 「可能導致面對中國時產生自滿情緒」

2024年04月22日 10:00 最後更新:10:14

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不絕於耳,有時連美國人都跳出來證偽。

《北京日報》旗下微信公眾號「長安街知事」報道,《外交事務》雜誌近日刊登了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美國對外關係理事會成員尼古拉斯·拉迪的署名文章——《中國仍在崛起,不要低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文章指出,近兩年來,部分觀察者對於中國經濟的悲觀論調主要基於五種誤區:認為中國的經濟規模趕超美國的進程已停滯,中國家庭收入、支出和消費者信心疲軟,通貨緊縮在將中國推向衰退,房地產投資可能崩潰,以及中國企業家受到打擊,但實際數據並不支持上述論點。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繼續保持在三分之一,並擴大其經濟足跡。

報道截圖

報道截圖

文章指出,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中國驚人的經濟表現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引起了不少警覺。自2019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許多觀察者由此粗淺地得出結論,聲稱中國作為經濟大國的巔峰已經過去。他們甚至認為,中國可能會進入長期衰退,甚至是失落的十年,而不是超過美國。

美國總統拜登在三月的國情諮文中也放言:「多年來,我聽到我的兩黨朋友們說,中國正在崛起,而美國正在落後。他們弄錯了。」

然而,這些人其實低估了中國經濟的韌性。中國的確面臨著一些眾所周知的挑戰,包括房地產市場低迷、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圍堵以及人口年齡結構問題。但是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的改革開放道路克服了比現在更大的挑戰。盡管近年來增速放緩,但中國未來幾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是美國的兩倍。

關於中國經濟潛力的悲觀主義主要基於五種誤區。首先是認為中國的經濟規模趕超美國的進程已停滯。

文章指出,的確,從2021年到2023年,中國GDP佔美國GDP比重從76%下降到67%。但同樣需要注意的是,到2023年,中國GDP比2019年(全球新冠疫情暴發前)增長了20%,而美國僅增長了8%。

AP圖片

AP圖片

這種明顯的悖論可以用兩個因素來解釋。一是近年來中國的通貨膨脹率低於美國。去年,中國名義GDP增長了4.6%,低於其實際GDP增長的5.2%。相比之下,由於通貨膨脹率高,美國2023年名義GDP增長了6.3%,而實際GDP僅增長了2.5%。

此外,美聯儲自2022年3月以來已將利率上調了逾五個百分點,從0.25%提高至5.5%,而中國央行將基準利率從3.70%降至3.45%。中國和美國利率之間的差距擴大。在匯率疲軟的情況下,將中國名義GDP換算成美元,才出現中國GDP相對美國GDP下降的情況。

但這兩個因素可能是暫時的。美國利率現在相對於中國利率正在下降,減少了投資者將人民幣轉換為以美元計價資產的動力。因此,人民幣已經開始逆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中國的物價將回升,這將提振以人民幣計量的中國GDP增長。以美元計算的中國名義GDP幾乎肯定會在今年重新朝著美國的方向靠攏,並且可能在約十年內超過美國。

第二個誤區是中國家庭收入、支出和消費者信心疲軟,實際數據並不支持這種觀點。去年,中國人均實際收入增長了6%,是2022年增長率的兩倍,人均消費增長了九個百分點。

如果消費者信心不足,家庭將減少消費,增加儲蓄。但中國家庭去年恰恰相反:消費增長超過了收入,這只有在家庭減少儲蓄佔收入比例的情況下才可能發生。

AP圖片

AP圖片

第三個誤區是通貨緊縮在將中國推向衰退。去年居民消費價格僅上漲了0.2%,引發了房價下跌的擔憂,導致人們預期價格還會進一步下跌,從而減少需求,增長放緩。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因為核心消費價格(指除食品和能源以外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實際上增長了0.7%。

用於生產其他商品的工具和原材料價格的確在2023年有所下降,這反映了全球能源價格和其他國際貿易大宗商品價格的下降,以及中國對一些工業品需求相對較弱,可能削弱了企業擴大生產能力的動力。

人們認為,企業不會將資金投入到他們的業務中,而是用他們日益減少的利潤償還債務。但事實恰恰相反:中國企業的借貸規模還在增加,無論是絕對值還是佔GDP的比例。製造業、採礦業、公用事業和服務業的投資也在增加,並沒有衰退的跡象。

第四個誤區是房地產投資可能崩潰。這些擔憂並非完全沒有根據,2023年新開工建設的樓盤數量只有2021年的一半。但是必須看到這一數據的背景。

在同期的兩年時間裡,房地產投資僅下降了20%,因為開發商將更多的支出用於完成早期開始的住房項目。2023年,住房竣工面積擴大到78億平方英尺(約合7.2億平方米),首次超過了住房開工面積。這是因為政府政策鼓勵銀行專門向即將完工的住房項目提供貸款,如果放寬銀行向房地產開發商放貸的限制,將會加劇房地產供應過剩。

AP圖片

AP圖片

第五個誤區,即中國企業家受到打擊,正在將資金轉移到國外。有悲觀的觀點認為,中國政府從2020年底對大型民營企業無序擴張的治理收效甚微。自1978年改革開放起至2010年代中期,私人投資在中國增長速度超過了國有企業。到2014年,私人投資幾乎佔所有投資的60%,而1978年,這一比例幾乎是零。這一趨勢在2014年後開始逆轉,到2023年,私人投資僅佔總投資的50%。

同樣,數據並不支持上述悲觀情緒。首先,2014年後,私人投資份額減少幾乎全部源於以民營企業為主的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如果排除房地產,去年中國的民間投資增長了近10%。盡管個別的中國企業家離開了國家,但仍有超過3000萬家民營企業繼續投資。

此外,未被官方歸類為公司的家族企業數量在2023年增加了2300萬家,企業總數達到了1.24億家,容納了約3億人就業。

文章指出,盡管中國面臨著許多問題,但誇大這些問題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甚至可能導致西方在面對中國時產生自滿情緒。

這對美國尤其如此。中國可能會繼續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約三分之一的份額,同時擴大其在亞洲的經濟影響力。如果美國決策者低估了這一點,他們可能是高估了自己與亞洲伙伴深化經濟和安全關係的能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