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提出在元朗南收地建屋,共五個豬場及雞場受影響,至三月底有關計畫終在城市規劃委員會會議中討論,席間僅有官員稱將繼續探討,但未有實際安置方案,農場面臨的殺場危機如箭在弦。有豬農曾按政府建議嘗試覓地重置,但合適土地難尋,加上農場往往會遭附近居民反對,欠政府介入料難成事。

業界又提議以垂直式農場營運,減少所需土地,但現行法例下,多層結構的農舍規格須與人住屋看齊,政策未為禽畜業鬆綁,農民處處碰壁,在發展的大前提下,舊場停業、新牌照停發,意味本地禽畜供應鏈只會愈發收窄。

公庵路居民組早前出席城規會會議,表達對新規劃的意見。

公庵路居民組早前出席城規會會議,表達對新規劃的意見。

城鄉兩者在發展過程中不時相互角力,今次的角力場位於元朗南,政府計畫收地建屋,預計首批居民於二○二八年遷入,有三個養豬場及兩個養雞場在收地範圍之內,須另謀出路。

土地安置政策僅種植業受惠

政府指農民可考慮申請搬遷飼養場,不過執行起來關卡重重,順利農場負責人黃先生在公庵路土生土長,自父親手中接過豬場經營已逾十載,數年前得悉豬場在收地範圍之內,他頓感晴天霹靂。黃先生曾視察坪輋、蓮塘口岸一帶土地,但他擔心土地用途之後會被改劃,購買了用地後被禁養禽畜,隨時賠了夫人又折兵。他續指,有不少農地由地產商持有,豬農無能力購買,政府雖有釋放土地安置農業,但暫時只有種植業受惠。

公庵路居民請願。

公庵路居民請願。

底城規會會議上表明,該批農地原定供予受古洞發展影響的種植業農民,並無預留予元朗南農民。

黃先生希望可以原址重置,而同在收地範圍的永生農場負責人、香港禽畜業聯會主席莊忠平亦指,他的家族自爺爺一代起養豬,他現時的豬場連同化糞池範圍約八萬呎,飼養約四千隻豬,他同樣期望可繼續營運,惟政府一直未提細節,形容政府態度似「最好你們自行處理。」

覓地重置難說服村民地產商

豬場亦曾考慮替代方案,莊忠平稱曾與業界向政府建議,數間豬場退而求其次合併、在同一個空間營運,「但首先都要有塊地先可以養」,而現時覓地重置最大的難題,在於要周圍無村民反對建豬場,他直指靠農場的力量根本無能力說服大眾。

當局預計元朗南規劃首批公營房屋可於二○二八年落成。政府新聞處圖片

當局預計元朗南規劃首批公營房屋可於二○二八年落成。政府新聞處圖片

有地區人士反映,其實不止附近村民反對,連地產商亦曾指農場氣味或影響樓價,不過豬場早已存在,而民居興建時愈來愈近原本偏遠的禽畜農場,最終引起兩者間的紛爭。

氣味問題可透用科技解決,業界曾建議參考其他地方的垂直式經營農場,如內地的「樓房養豬」,樓高七至八層,每層養不同豬種。豬農黃先生指新方法可減少用地之餘,透過密封式管理減少空氣及污水污染。他指政府曾叫豬農自行提交有關計畫,而中介公司報價單是事前視察及設計已需數十萬元,料興建費以千萬元起跳,他苦笑「係一個農夫夢來。」

共三個豬場受元朗南發展影響面臨倒閉危機,但覓地遷場關卡重重。

共三個豬場受元朗南發展影響面臨倒閉危機,但覓地遷場關卡重重。

垂直養豬場料難獲當局批核

不過不論是改建抑或向高空發展,做起來並非易事。在香港擁有四個養豬場的香港家豬創辦人劉漢傑,是本港少有以高科技養豬的業界,其密封式養豬場亦可解決臭味問題。不過,他形容改建豬場的過程面對不少政策阻力,現有條例除了限制建築物高度外,亦不可改動豬舍的布局,「我其中一個豬場,上一手的豬農過去隨意興建豬舍,令豬舍布局呈星形,但現代化管理需要長方形建築才易於打理,但當局堅持不准改動。」

現行法例下,高於四點五七米或超過一層的農用構築物受《建築物條例》規管,而單層但面積大於一千呎的農舍亦須交建築圖則予當局批核。莊忠平指豬舍難以做到如興建人住屋的規格,將來即使有地可遷,有關法例不放寬的話亦無法引入新式農場。

劉漢傑亦坦言,改建成現代化豬場的成本隨時過千萬元,豬農要在零補助下進行已非常困難,每次涉及改建,更牽涉漁護署、環保署、地政總署、屋宇署等多個部門,加上各部門各自為政,單是文件往來,已浪費不少時間,「其實豬場現代化後會更環保,對動物、對附近的人都更加好,為何不減少對我們的阻撓?」

他批評港府對改建豬場要求多多,但另一邊廂,部分棕地持有人只要取得短期豁免書,即可興建貨倉,「他們的貨擺得更高,亦有更加多人在貨倉上工作,但規管就遠遠比豬場寬鬆。」惟劉認為垂直農場建造難度較高,外國的成功例子亦有限,要套用至香港有一定困難,但只要政府願意增加豬場改建的彈性,足以改善豬場的環境及養豬量。

現代化改建成本隨時過千萬

漁農界立法會議員何俊賢透露,業界亦曾考慮善用農業持續發展基金,聘合資格人士統一繪製適合不同大小農場使用的圖則,惟因各農場地勢各異而未成事。他指過往不曾有養豬場成功遷移往新地方,惟政府至今仍未透露將以哪些方案協助受影響的禽畜農場,直斥政府過往在農業發展議題上採迴避態度及不作為,致每次收地均遭遇同類反對聲音,促當局在覓地遷場一事提實際協助,配合農場現代化令本地農業得以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