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跑出「中山速度」!這位海歸博士與他的「細胞故事」

大灣區

跑出「中山速度」!這位海歸博士與他的「細胞故事」
大灣區

大灣區

跑出「中山速度」!這位海歸博士與他的「細胞故事」

2021年05月07日 00:23

「創業時我從來沒有想過企業會取得如此快速的發展,只用三年的時間我們便要完成二期項目的建設。」日前,健康基地集團園區企業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晟生物」)聯合創始人,首席技術官袁軍博士在採訪中感嘆到,自從2018年落戶中山後,企業便以超快的「康晟速度」迅速成長為國內細胞培養基領域,CDMO(醫藥行業內定製研發生產的簡稱,是一種新興研發生產外包模式)領域內不容小覷的新生力量。他表示,這不僅得力於企業自身過硬的技術力量,也有得益於區域內日趨成熟和完備的產業環境。

企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落戶火炬區,不僅因為這裏的物業設計適合產業發展特點,而且這裏的服務和各項政策都貼合生物醫藥發展需求。」自稱為宅男的袁軍對企業在中山這三年來的發展用上了「想不到」三個字,想不到的「周到」與想不到的「速度」。前者指的是企業所享受到的政策服務,後者指是的企業所得到的高度發展。

2009年,從法國里昂中央理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歸國的袁軍,在哺乳動物細胞培養領域具有多年的豐富經驗,進入海正葯業工作後,與從肯塔基大學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出任海正首席技術官的潘洪輝志趣相投,他們都看到了培養基被國外大企業壟斷給國內生物醫藥行業帶來的痛點,於是決定聯手創業,希望能為行業提供穩定高質的國產培養基產品。「我們倆人的技術聯合起來,正好能為客戶提供完備的技術支撐。」於是他們一起組建團隊成立了康晟生物。

2018年10月,康晟生物入駐火炬區智慧健康小鎮。「2019年比2018年增長了5倍,2020年比2019年要增長3倍,預計2021年要比2020年增長3倍。」進入B輪融資的康晟生物於2021年3月完成了最新一輪的融資,引進戰略投資方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經過多輪融資,康晟生物的投資方包括鵲山投資、國民創投、香商投資、泰康投資等,充裕的資本實力為企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康晟生物第二期廠房面積達5300平方米,與一期的1600平方米同位於智慧健康小鎮內,兩者相隔不過數十米。「第二期的建設主要解決了企業快速推進培養基國產替代,同時滿足國內外生物製藥企業對本土CDMO發展的需求。」

袁軍表示

企業一直專註於無血清培養基的開發與製造,旨在打造為全球生物醫藥企業提供關鍵原料的國際化企業,一直為客戶企業提供無血清培養基配方開發、工藝優化等多種合同研發服務。藉助中山的區位優勢,企業打開了國際化的道路,業務發展形勢喜人。也就是在業務發展中,企業管理層發現,許多企業有CDMO的迫切需求,「因為無法量產,使得一些合作方把業務轉讓給其他企業。」袁軍表示,「我們在被市場推著向前走。」由於在不同供應商之間進行技術轉移存在著較高的時間成本、資金成本和知識產權風險,企業不斷向一體化方向發展能為康晟生物留住更多的客戶。

實現研發生產一條龍

據介紹,康晟生物此前一直致力於打破國外技術壁壘,為國內企業提供可替換的無血清培養基,因此,公司研發實驗室設有培養基開發研究平台、培養基定製生產平台、細胞系構建平台、以及大規模培養工藝優化平台等,並擁有一項適應高滲透壓、高銨離子、高乳酸生長環境的CHO細胞發明專利。第二期建設將為企業打通從實驗室研製到量產的「最後一公里」,實現了企業從實驗室研製到量化生產的產業一條龍。

「這一段時間我們一直在周邊城市緊張的招兵買馬。」袁軍表示,企業快速發展需要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目前還有大約20多個崗位的需求。為了不讓人才成為企業發展的掣肘,康晟生物採用了多條腿走路的方式。「手把手傳幫帶自已培養適用型人才,與火炬職院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基礎型人才,這些方式我們都在嘗試。」袁軍表示,由於企業技術要求高,他們也在謀求與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等高校的合作,「期望通過聯合開發課程的方式,培養生物工程和大分子製藥行業緊缺的人才,滿足本地醫藥企業發展的需求。」

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CDMO行業規模為798億美元,同比增長13.19%;隨著CDMO產能轉移的逐步推進,2019年我國CDMO行業規模達到441億元,同比增長19.19%,遠高於全球市場規模增速。預計未來三年,我國CDMO行業增速有望保持在20%左右,這為國內CDMO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在這一趨勢下,作為擁有一體化服務能力的康晟生物將贏得先發優勢。

身在一個火熱向前發展的行業,袁軍的心態卻一點也不急躁,創業之初他是一個可以和團隊關在實驗室里的工作狂,現在手把手建立起來的團隊已經可以「獨立行走」了,「我們的團隊很穩定,這三年來只走了三個人。我們有著很好的傳幫帶傳統。」說到這裏袁軍言辭中帶著十分的篤定,「我也經常跟同事說,作為科研人員,不要被太多外界的名利誘惑,身為一名醫藥研發工作者,畢生能參與研製出幾款能消除病痛的藥物,便是最大的成功。」

往下看更多文章

第二批約100名廣東省護士陸續抵港於多間公院交流

2024年04月18日 14:03 最後更新:15:00

第二批約100名參與「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廣東省護士,年初陸續抵港,在多間公院展開交流。除老人科和內科,今次新增深切治療、胃手術科、眼科和內窺鏡科,為期10個半月。

醫管局總護理行政經理唐華根(右三)表示,參加今次交流計劃護士來自14個廣東省城市。(醫管局提供)

醫管局總護理行政經理唐華根(右三)表示,參加今次交流計劃護士來自14個廣東省城市。(醫管局提供)

醫管局總護理行政經理唐華根表示,參加今次交流計劃護士來自14個廣東省城市,交流期2025年1月完成。他說,廣東護士來港交流不會加重本港醫護人員負擔,下一批交流將有130名廣東省護士來港,醫管局稍後亦會安排本港護士到廣東省醫院交流。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護士莫敏華(右一)說,交流期間參與很多深切治療部的工作。(醫管局提供)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護士莫敏華(右一)說,交流期間參與很多深切治療部的工作。(醫管局提供)

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副顧問護師陳正郴表示,在深切治療部交流是以「一帶一」形式進行,讓廣東省護士了解本港醫院收症流程,感受到他們態度積極、求知欲強,他亦學習到內地醫院的護理程序。

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副顧問護師陳正郴(右二)表示,在深切治療部交流是以「一帶一」形式進行。 (醫管局提供)

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副顧問護師陳正郴(右二)表示,在深切治療部交流是以「一帶一」形式進行。 (醫管局提供)

來港交流的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護士莫敏華說,交流期間參與了很多深切治療部的工作,包括與醫生一起為病人插喉等,形容與香港醫護人員合作愉快,亦讓她加深對香港醫療體系的了解。

第二批約100名參與「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廣東省護士 (醫管局提供)

第二批約100名參與「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廣東省護士 (醫管局提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