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外交方面,我們看到美國在不斷主動地攻擊中國。中國只是自衛防守。表面上,中美關係很差,我們不妨看看中美在金融丶貿易這些實質關係。

在金融方面,據彭博資訊最新統計,今年以來中國內地企業在美上市,公開發行 IPO,規模高達66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8倍。另外,金融數據服務商Dealogic指在IPO基礎上,若再加計股票增資與可轉換債發行金額,今年1~4月,內地企業在美國紐約交易所及納斯達克市場籌集到的資金規模,更創下歷史新紀錄的110億美元。這代表表面上美國對中國在政治科技領城針鋒相對,實際上,在龐大的市場利益下,美國沒有對內地企業關門,內地企業赴美國吸收資金不斷,而美國投資者對中國企業有信心而願意對之投資。

在雙邊貿易方面,中美其實亦愈來愈密切。據中國商務部4月的統計,今年第一季中美貿易高速成長,對美出口規模1192億美元,高於去年的第一及第二大貿易夥伴東盟(1051億美元)與歐盟( 1102億美元),年增率74.7%,更遠勝東盟的37.1%及與歐盟56.7%。而由此衍生的內地對美貿易順差高達726億美元。也就是說,就算美國額外課徵7.5~25%不等總額將近4000億美元的關稅,但中國商品對美國企業及民眾而言,仍具有高度的比價優勢,即吸引力很大,難以被其他國家的貨品取代。這是一些專業聯會理事早前的預言,被現實証實了。

可見,從2018年3月特朗普發動中美經貿對抗以來,美方處心積慮地加重關稅、重組供應鏈、推行科技制裁等各種手段,想逼迫大陸在歪理面前屈服、遏制中國崛起,但成效甚微。並在逐漸反噬美國自己:美國稅務基金會Tax Foundation 指,對大陸出口產品增加的進口關稅,為美國製造業無端端地增加了約800億美元的額外成本,也對美國經濟產生負面衝擊。更重要的是:美國市場對於針對大陸的各種制裁行為,並不買賬,雙方的生意、訂單、募資各方面一件也沒有少,甚至還大幅成長。

近來,與內地往來密切的美國大企業,包括高通、英特爾、超微等,都催促美商務部在晶片出口禁令上鬆綁。而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更強烈建議,拜登政府要放棄特朗普的方式,要加速批准美企對華為等大陸企業的供貨許可,因為沒有了華為這個大客戶,這些美國公司的利潤將會大幅減少 ,甚至營運都有困難。同樣地,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也呼籲,全球半導體的創新突破,絕非建立在政府對晶片技術的出口限制上。美國半導體企業一旦失去大陸市場的營收,將很難從其他市場補足,將進一步降低相關美企的研發能力與經費來源,這也正是以前美國解除對中興制裁的原因。

上述現實中的案例,都清楚地顯示,基於比較利益、專業分工的市場規律,中美兩邊的企業都在嘗試突破美國政府人為地設下的政治阻礙。基於市場法則丶 經濟規律的競爭是良性競爭,有利於各國的共同利益及福祉。在競爭中融入更多合作,減少損人不利己的破壞性衝突,這是人心所向,也是全球各國之福。

陳貴和 基金主席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主席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