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營養師剖析氣炸鍋煮食好與壞

生活事

營養師剖析氣炸鍋煮食好與壞
生活事

生活事

營養師剖析氣炸鍋煮食好與壞

2021年05月10日 18:14 最後更新:18:14

近年氣炸鍋成為了香港人烹調的「新寵兒」,除了方便使用,部分更標榜無油煮食,經氣炸鍋「炸」食物比傳統油炸更健康。但是最近有研究指出氣炸鍋煮食會令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超標,到底氣炸鍋對健康是好是壞?今期營養師詳細講解。

當食物加熱至攝氏一百二十度或以上,有機會釋出丙烯醯胺和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質。星島日報圖片

當食物加熱至攝氏一百二十度或以上,有機會釋出丙烯醯胺和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質。星島日報圖片

產生梅納反應化學作用

氣炸鍋的賣點之一是標榜能夠用極少量的油,甚至無油「炸」食物,養和醫院營養師莫穎姍表示,其實氣炸鍋是利用熱空氣對流加熱,並將食物表面的水分蒸發。

她說:「氣炸鍋內有加熱器和排氣系統,其烹調的原理與焗爐相似,它們同樣是通過熱空氣在食物周圍循環,使食物快速均勻地受熱,並產生『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即食物中的蛋白質和糖分因為高溫而產生的化學作用,因此經氣炸鍋烹調的食物,能夠產生金黃色外皮和香脆口感,猶如經高溫油炸一樣。氣炸鍋的熱空氣對流相對更全面包圍食物,惟烹飪時間會比油炸方法長。」

較傳統油炸佳?

無油煮食當然是氣炸鍋的一大優點,莫穎姍說:「一般氣炸鍋烹調時只會在食物表面抹油,或使用食物本身的油脂,所以相對於傳統油炸食物,其油分可減少百分之五十至八十。以炸薯條為例,傳統油炸的方式,薯條的吸油量達到近百分之十五,但以氣炸鍋烹調,油量只有不足百分之零點一。食物的面積愈大,吸油量愈少,所以薯角的吸油量比粗薯條少,而幼薯條的吸油量則最多。」

養和醫院營養師莫穎姍。星島日報圖片

養和醫院營養師莫穎姍。星島日報圖片

注意丙烯醯胺濃度

使用氣炸鍋雖然可以減少油分的攝取,但與油炸方式一樣同屬高溫烹調(一般超過攝氏一百三十至一百五十度),有機會釋出有害和致癌的物質。

莫穎姍說:「首先是食物在梅納反應過程中產生的糖化終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它是導致身體發炎的因子之一,會增加體內的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加速人體老化,包括形成皺紋和暗瘡。」

同時,梅納反應亦有機會釋出丙烯醯胺(Acrylamide),它被世界衞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2A級別,即可能令人類致癌。雖然研究顯示使用氣炸鍋比油炸產生較少丙烯醯胺,但消費者委員會早前的測試發現,不同氣炸鍋烹調的薯條所含的丙烯醯胺可以相差高達六十八倍,而部分更高於歐盟為薯條的丙烯醯胺含量訂定的基準水平。

「當食物在超過攝氏一百二十度的高溫下加熱,丙烯醯胺便會釋出,而且當溫度愈高和時間愈長,所產生的丙烯醯胺便會愈多,常見如以氣炸鍋製作薯仔、通過烘焙製作曲奇等。此外,在攝氏二百度以上的熱力下,食物(特別是脂肪)亦會分解並產生另一種致癌物多環芳香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而其中一種PAHs『苯並[a]芘』(Benzo[a]pyrene)更被世界衞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第一級別,即證實會導致人類患癌的物質。」莫穎姍說。

因此,氣炸鍋只適合偶爾使用,雖然它比油炸方式較少油及較易清潔,但平時應多使用水煮和蒸的烹調方法,因一般溫度約攝氏七十至一百度,不會產生丙烯醯胺或其他致癌物質,而煎、炒和烘培等方式亦應盡量使用較低溫度烹調。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食物不宜「翻炸」

網絡上流傳任何食物都能夠使用氣炸鍋處理,到底是否適合?

莫穎姍說:「蔬菜經過氣炸烹調後,高溫會使其營養流失,所以並不建議使用氣炸鍋烹調蔬菜。此外,應避免氣炸烹調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例如肉類的皮,以免有致癌物釋出,亦要避免二度高溫烹調,即『翻炸』食物,因為其致癌物會進一步增加,影響健康。」

健康使用小貼士

‧每個月使用氣炸鍋烹調不多於兩次。

‧使用氣炸鍋前後亦應徹底清洗,避免有殘留物(下次使用時有機會再次釋出致癌物)。

‧使用氣炸鍋時,保持溫度在攝氏一百三十至一百五十度,避免過於高溫。

‧把食物氣炸至淺黃色或金黃色即可,減少氣炸時間。

‧盡量將食物切成大塊,減少氣炸面積。

‧配合其他健康食物食用,例如沙律、蔬菜、水果或麵包等,以增加不同營養素的攝取。

營養師剖析氣炸鍋煮食好與壞。星島日報圖片

營養師剖析氣炸鍋煮食好與壞。星島日報圖片

營養師推介享用甜品的2大「最佳時間段」,可讓想吃甜品又擔心發胖人士進行合理放縱。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人們為紓壓進食甜品卻憂身體發胖

現時不少人會選擇飲奶茶食甜品的方式釋放生活帶來的巨大壓力。然而,這種紓壓方式對於想要保持身材或正在減肥的人來說卻十分苦惱,擔心甜品會導致發胖或影響減肥效果,因此選擇忍著不吃。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營養師推介吃甜品的2大最佳時機

對此,台灣知名營養師蕭瑋霖就分享了兩個吃甜品的最佳時間點,幫助那些想要享受甜食同時又擔心身材的人們,能夠在合適的時間合理地安排甜食,達到既享受生活又維持健康的平衡。

1.飯後食用

蕭瑋霖指出,人體感到飢餓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血糖過低,如果在空腹時進食甜品,會造成血糖震盪大,血糖急劇上升引發大量胰島素分泌,若胰島素的分泌速度超過血糖上升的速度,胰島素會開始利用體內已有的血糖,從而導致所謂的「反應性低血糖」。這種低血糖會再次引發飢餓感,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使得人們感到更加饑餓,然後攝入更多的甜品。因此,在飽腹的狀態下進食甜品,可以降低血糖劇烈波動,避免飢餓感循環,能夠控制食慾和食量。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2.運動後食用

蕭瑋霖推薦的第2個最佳時間點是運動後,只因在進食甜品後,甜品中的糖分和碳水化合物會在腸道中消化,導致血糖升高。這時,胰臟會分泌胰島素幫助將血糖轉運到脂肪細胞或肌肉中進行利用或存儲。由於合成脂肪的路徑相對較短,若在沒有運動的情況下吃甜品,且未創造熱量赤字,那麼這些糖分很可能被轉化為脂肪。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相對而言,運動後肌肉活躍,對碳水化合物的需求增加,此時進食碳水化合物,如甜品中的糖分會傾向於被肌肉吸收並利用,而非轉化為脂肪。這樣不僅有助於肌肉恢復,也避免了甜品轉化為體內脂肪的可能。因此,如果想吃甜品而又擔心增加脂肪負擔,建議在運動後進食甜品,這樣對身體的負擔會相對較小。


營養師建議合理攝取甜品以維持健康

不過,蕭瑋霖提醒,雖然這2個時間點可以讓吃甜品的負擔較小,但由於甜品多為精製糖,因此仍應控制其食用頻率和份量,以免影響減肥效果。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