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內地對於印度災難性疫情的評論,用「舖天蓋地」去形容可能太那過,但絕對是佔據了相當的份量,近來就有一張插圖而引發正反兩派意見網民的爭論。

事緣內地長安網上發怖了一張插圖,主題為《中國點火VS印度點火》,以中國火箭點火升空對比印度大規模點火焚燒遺體,本來網友評論下也沒什麼大不了,但偏偏引來了兩個分別叫胡錫進和沈逸的知名人士加人。

鼎鼎大名的胡錫進自不必說,《環球時報》的總編,而另一個沈逸又是誰呢?沈逸是復旦大學國際關係教授,專長於中美關係(美國問題專家),同時也是《觀察者網》富有名氣的博主。沈逸在評論美國的時候,總是像長了一雙透視眼一般,把美國裏裏外外的所有虛實展示給予大眾。

本來是美國問題專家,但偏偏這次卻摻進了印度的議題。

沈教授留言支持這一張具有爭議性的印度諷刺插圖,胡總編其後跟進,認為沈教授所代表的官方機構應該從人道主義的角度出發,不應作出不克制的言論。

網民反應兩極:

支持胡總編的人認為,要有大國風度,即使不對印度表達同情,但也不應落井下石,也不必透過貶低印度抗疫的不堪去突出自己抗疫的成功,中國的抗疫付出,世人自會看在眼裏。

支持沈教授的人認為,胡總編所代表的舊派過於軟弱,而且對官方媒體長年以來過於保守的作風感到不滿,才會令中國如今在國際輿論戰上完全處於捱打被動的困境。

可以這樣說,正反雙方都有理由,這不是一個有明顯是非曲直分明的議題,難以論斷對錯,不過,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內地民眾關於國際政治意見風向的預測和變化。

誠然,胡錫進這種老一派所代表的是一種防守型輿論,可能略顯不合時宜,不過其支持者表達出需要展示大國風範,這點是值得肯定的,大國之下的大國子民,也應該有大國子民的胸襟。另外網民怪罪媒體的守舊而令到中國輿論如此被動,這樣也欠公允,畢竟現今世界,西方掌握了輿論的話語權都已有幾十年,中國的崛起也就那二十年左右的事,昔日貧弱的中國,怎可能一蹴而就,建立起與國力並不相稱的強大輿論?

在外部日益險惡的輿論環境之下,中國民眾開始不甘現狀,不甘忍氣吞聲。可以預期,隨著中國的國家實力越接近美國,中國所面對的西方輿論打壓也只會越見瘋狂,新疆棉事件是一例,新一代的人們憤怒於長期承受這種毫無底線的肆意攻擊,已越發不能忍耐,人民對國家用更進取的國際輿論戰戰略,以解決在國際舞台上極為被動的局面有更大的需求。

中國領導層應該已經嗅出了這種風向,在不久的將來,要思考如何化被動為主動的戰略同時,還要讓民眾適度地宣洩情緒,又要精準把控避免民族主義的過度膨脹,甚至民粹主義的產生,繼而被失控的民情左右國家長遠的戰略和發展大局。

中國政府應對這種越來越嚴格的挑戰應當如何?我作為一個普通民眾當然無法系統性地給予甚麼有用的建議。或者,人類是一種視覺導向型生物,很多時候,一圖勝於千言萬語,有時一張圖片的威力與及其中所包含的訊息量,遠遠大於不斷長篇大論的為自己洗白,就好像烏合麒麟的《和平之師》、趙立堅置頂的《神奈氚沖浪裏》,本來任你如何有理有據的喊破喉嚨,對方就是雷打不動無動於衷,但圖片一出,就仿如向對方施了魔法一般,馬上炸鍋,欣賞一下被急迫的莫里遜那副模樣,或想像一下日本網民捶胸頓足急得跳了腳的那種畫面感,實在大快人心。




伊雲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