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天舟2號為何連續2次推遲發射?揭秘遲來9天的勝利 「冰箭」難艱維修要攻堅

博客文章

天舟2號為何連續2次推遲發射?揭秘遲來9天的勝利  「冰箭」難艱維修要攻堅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天舟2號為何連續2次推遲發射?揭秘遲來9天的勝利 「冰箭」難艱維修要攻堅

2021年05月30日 10:24 最後更新:10:31

昨日(5月29日)20時55分,長征7號遙3火箭點亮文昌航天發射場的夜空,成功將太空站天舟2號的「貨運飛船」送入太空,今早5時貨運飛船和大太空站核心倉成功對接。遲來9天的勝利,發射現場全體試驗隊員懸著的心總算落了地。

原定於5月20日凌晨發射的天舟2號任務,為何會連續2次推遲發射?在過去9天的時間里,科研人員又是如何解決技術難題,最終不辱使命完成任務?

長征7號遙3火箭發射現場。

長征7號遙3火箭發射現場。

一個異常,一場硬仗。

5月19日晚上21時40分,距離長征7號遙3火箭原定發射時間不到3個小時,發射指控大廳中的數據信息顯示:「一個壓力值參數異常!」陡然間,發射大廳現場陷入一片寂靜。

偌大的火箭,龐大的系統,出問題的漏點在哪裡?面對這一情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動力系統指揮邵業濤感慨:「我們的低溫火箭又將經歷一場嚴酷的考驗。」

火箭上天萬萬不可有半點閃失。彼時,火箭箭體已完成加注燃料,尾艙內一直處於熱氮氣吹除的狀態。這也意味著試驗隊員必須要帶呼吸面罩進艙。

隨即,兩名總裝人員換好服裝、戴好面罩,從50公分見方的艙門鑽進了箭體。艙內一片漆黑,氣體吹除的聲音震耳欲聾,但他們無暇顧及密閉空間的憋悶和因低溫燃料帶來零下183℃的嚴寒,繼續攀爬在箭體結構件上,仔細鎮定地摸索著檢漏點。

「找到了!」兩次核查後,問題暴露,但很快後方傳來消息,這並不是元兇。5月19日晚上,距離發射預定時間還有不到2小時,型號領導一致決定:「推遲發射。」

失落佔據了試驗隊員的心情,大家感到「心涼了半截」。然而,眾人更明白:這是指揮部經過慎重研究的結果,不讓火箭帶一絲隱患上天,這是鐵的紀律,是底線,不可動搖。

當天夜裡,試驗隊員緊急部署,打起十二分精神,繼續投入到緊張的排故中。5月20日,試驗隊員先後分4撥再次進艙排查,找到了新問題,並經過系列措施扭轉局面。

「又有希望了!」大家長吁一口氣,精神抖擻迎接第2次發射時間即5月21日凌晨的發射。然而好事多磨,負8小時推進劑補加之後,異常再次出現,發射再度推遲。

冰火兩重天的堅守。

原定於5月20日凌晨的發射兩度推遲,距離下一個發射窗口還有9天,火箭燃料兩加兩洩,高溫高濕高鹽霧之中,長征7號這枚「冰箭」要經歷怎樣的磨練?這注定是一場鏖戰。

事不宜遲,發射推遲後,型號隊伍火速調整狀態,重整旗鼓,倒排計劃,開始為期4天的所有問題歸零。為了進一步摸排故障,試驗隊員仍然要一批批進艙。艙內低溫、憋悶,一名試驗隊員剛出艙便吐了一地。然而,沒有人因此而退縮。連續48小時作業後,沒有人喊苦、沒有人叫累。

長征7號火箭是名副其實的「冰箭」。火箭第一次推遲發射後,試驗隊員發現,箭體出現結冰現象。「火箭在大量的低溫燃料加注後暴露這麼長時間,這在我們航天史上是第一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211廠天津大火箭公司57車間副主任趙鴻飛介紹。

用的液氧燃料沸點是零下183℃的低溫。

用的液氧燃料沸點是零下183℃的低溫。

5月的海南,酷暑難耐,室外溫度36°,濕度達到了90%以上,冰箭之中,零下183℃的低溫。「冰火兩重天」考驗著長征7號火箭,也考驗著每一名試驗隊員。箭體上,氧箱前的短殼上,冰塊一個接一個,大的足足有30-40釐米長,10釐米寬。隊員們用現有工具小心翼翼地鑿冰,還專門有人拿著兜子接冰,唯恐冰塊傷到設備。

這批天津大火箭的總裝團隊裡,90後年輕人佔90%以上。摸排故障期間,隊員們眼睛裏夾雜著紅血絲,雙腿起滿了痱子,嘴上卻說:「我們還能行。」為了趕時間、追進度,塔架下送來的綠豆湯,竟沒有一個人來得及喝一口。

這群「第一批見到火箭」、發射現場「最後一批撤崗」的火箭青年再次用實際行動續寫了「後牆不倒」的錚錚誓言。

推遲發射是為了確保成功,而成功是唯一標準。面對火箭異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上下一盤棋,試驗驗證定位、歸零計劃、逆流程計劃,型號辦迅速反應,為後續工作有序開展打下基礎。

5月25日,歸零工作接近尾聲。5月26日,模擬發射演練;5月27日、28日,加注準備。本周六(5月29日)火箭推進劑加注,當晚20時55分順利發射。

5月29日火箭順利發射。

5月29日火箭順利發射。

歷時9天磨礪,長征7號遙3火箭順利走完全部流程,最終實現了圓滿成功,打贏了這場榮譽之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7號火箭型號總師程堂明說:「這是太空站建造承上啓下的關鍵之戰,我們的目標有且只有一個,我們追求的就是『穩穩的成功』。」

對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院長王小軍表示,火箭連續2次推遲發射,3次準備發射,其間經歷了推進劑全卸出,今天能夠取得最終的發射勝利,這是研制隊伍用短短7天艱苦卓絕的工作換來的。航天人在工作中堅持「嚴、慎、細、實」,也是在為勝利而戰,為使命而戰,為榮譽而戰。

外媒介紹長征7號遙3火箭規格。

外媒介紹長征7號遙3火箭規格。

今次送上太空的天舟2號貨運飛船,是中國太空站工程建造階段的首艘飛船。本次任務將首次實現貨運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交會對接,運送航天員在空間站上所需的生活用品、開展空間科學實驗的物資以及用於天和核心艙補加的推進劑。隨著天舟2號順利發射升空,中國太空站在軌建造正穩步推進。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大火

往下看更多文章

日本時隔5年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 所為何事?

2024年04月18日 11:52 最後更新:12:13

日本發佈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時隔5年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對此如何看?

深圳衛視直新聞特約評論員庚欣解讀了日本的意圖。

庚欣話,這次庚欣,再次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並強調了「構建穩定、建設性的中日關係的重要性」。這表明日本岸田政府在內外交困之中,依然希望在與美國強化關係的同時,和中國也保持「鬥而不破」的關係定位,強調保持建設性的穩定關係對兩國非常重要,雙方需要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當然,這也是在重申去年11月,兩國領導人對中日「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共識性再定位。

日本發佈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

日本發佈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

庚欣指出,日本這次談及的「戰略互惠關係」,是2008年胡錦濤主席訪問日本之時,雙方發表的《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所提出的,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確立,其實就類似於今天中美關係要扣好的「第一粒鈕釦」的意義,這是中日關係一次重大的進展。

其實,百年來的中日關係一直都存在誰來主導、走向何方的問題。當然這中間有美國的因素,因為日美在二戰後至今的制度安排上,是美國在直接影響甚至在重大問題上主導著日本的一些外交決策。但是,在中日互動中,中方是主導的一方,而在建交之後開啟的中日關係發展的熱潮中,中方倡導的以「友好外交、人民外交、和平外交」為主要特徵的中日關係發展,應該說一直是順暢的。

但是,近年來,由於日本面對著「百年變局」等各種各樣的壓力。首先是中日關係力量對比的顯著變化。中國從以前遠遠落後於日本的經濟發展,到2010年經濟總量開始超越日本,到之後的十幾年間,中國的GDP已經是日本的三倍以上。而日本則明顯感受到了這樣的變化和壓力。而且伴隨中日經濟和綜合實力的這種明顯的變化,同時呈現出中日關係似乎在向著負面的方向發展。在中日經貿額不斷增長的同時,中日之間的政治信任和民間感情卻似乎在不斷的下降,這種微妙、複雜的中日關係取態,對中日都是壓力很大的,對日本尤其如此。

同時,中日兩國在戰後一直就存在很多既有的矛盾,比如「東亞爭雄」的問題、「歷史認識」的問題、台灣問題、兩國的領海劃界問題等等。近年來,中日都在走向大國化的進程中,又不斷地發生摩擦和碰撞。一定程度上,這也是日方近年少提甚至不提「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原因。

那麼日本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對中日關係意味著什麼?日方還有政策調整嗎?

庚欣認為,日本是一個島嶼國家,所謂島嶼國家,就必須要成為「陸海聯動」的橋樑。但是,從戰後幾十年的實踐來看,日本和周邊各國的關係發展並不融洽。另外,日本畢竟是個經濟大國,它的經貿關係主要是靠和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的互動,而不是依靠美國。現在日本和中國每年經貿額達到3600多億美元,而和美國的經貿額只有中日經貿額的一半左右。地緣關係上大家又是「搬不走的鄰居」,這些都使得日本處處進退兩難。

其實,日本無論是自身的穩定、還是經濟繁榮以及大國化進程,都處處離不開中國。這就是為什麼近兩年來,岸田似乎和拜登走得很近,爭相送「投名狀」,但實際上他也在很積極地推動日本加入RCEP,加強和中國及亞洲的這種實質性的合作關係,以穩定自身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就在最近兩天,他跑到美國去和拜登「秀恩愛」的同時,又和中韓兩國爭取要在五月份舉辦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推動中日韓的合作。這些看似矛盾的表現,正是日本今天面對兩難困境和自身國家發展「焦慮」的一個真實寫照,美國的焦慮是「霸權的焦慮」,日本的焦慮可是「生死的煩惱」,所以就更顯得進退失據、捉襟見肘。

4月1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講。

4月1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講。

他認為,從這種意義上說,中國尤其要冷靜、準確地把握美日各自的矛盾,特別要重視日本的動向,調動中日關係中的積極因素,注意克服消極因素,中日關係也要扣好第一粒鈕釦,重建「戰略互惠關係」就是今天中日關係的第一粒鈕釦,進而也同樣用「和為貴、穩為重、信為本」的方針來建立中日相處之道,牢牢掌握住中日關係的主導權。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